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2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291篇
安全科学   285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94篇
综合类   2413篇
基础理论   346篇
污染及防治   187篇
评价与监测   238篇
社会与环境   147篇
灾害及防治   12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The condenser is a piece of equipment used to effectively transfer heat from water to the environment. The fin and tube condenser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n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heat transfer in the fin and tube condenser is a significant area of study all over the world because optimizing the efficiency of heat transfer in the condenser will contribute to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ystem performance. The vapor deposition, plasma spray, and thermal spray techniques are being used, and it is determined that a heat transfer enhancing coating improves condenser performance.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nanomaterial coating over the fin and tube condenser in detail. The various nanomaterial coatings with various propositions and coating methods had been discussed with the evidence of previous researchers. At a 50-degree inclination angle on the condensate plate, the condensate over the coating surface increases by more than 30%.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working fluid are improved over the condenser, and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denser is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40% over the non-coated condenser. A 1% volumetric concentration of Nanoparticles in the coated material achieves a maximum efficiency increase of 78.7%.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松散煤体内部热湿迁移规律,建立松散煤体多场-相变-扩散耦合数学模型,对热力驱动下的温、湿度场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仿真研究;通过热湿迁移特性实验平台,对数值模拟结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相对误差小于5%,含湿量相对误差小于8%;松散煤体温度逐渐升高,温升速率逐渐减小,温度最终趋于稳定值,沿轴线方向温度呈指数性降低;松散煤体湿度场可分为煤体含水率和空气含湿量,在空间上可分为含水率减少区、含水率增大区和含水率不变区,随着计算进行,峰值含水率逐渐增大且向远离热源方向移动;含湿量相较于实验初期均有所增大,沿轴线方向先呈线性降低,后呈指数性降低且线性区域越来越大,指数性区域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993.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土壤-植物中汞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阳和武汉市的4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研究了其中的生活垃圾、土壤和植物中的汞含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城市生活垃圾的汞含量分布极不均匀,浓度为0.170~46.222 mg.kg-1,几何均值0.574 mg.kg-1,一半以上的样品汞含量低于0.5 mg.kg-1,个别含量异常偏高,可能是被混入的含汞废弃产品污染了,而各个填埋场的垃圾汞含量几何均值相差不大。不同垃圾填埋场覆盖土壤的汞含量差异显著,反映了填埋场所在区域的土壤背景值以及垃圾填埋活动对覆盖土壤的污染程度,有时覆盖土壤的汞含量超过区域土壤背景值的2~23倍。填埋场附近的农田土壤存在一定的汞污染迹象。填埋场生长的植物因生活习性的不同汞含量分布特征也不同,无喙齿冠草为叶>根>茎,狗牙根和硬质早熟禾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随着填埋场运行时间的增长,附近生长的苔藓汞含量不断升高,封闭填埋场种植的玉米果实有一部分汞含量超过了食用标准,这些都说明填埋场的运行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94.
Urbanization can exert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nd covers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study, we characterize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land cover and lacustrine landscape and their consequences in a large urban lake watershed, Donghu Lake watershed (the largest urban lake in China), Central China, by using Landsat TM satellite images of three periods of 1987, 1993 and 1999 and ground-based information. We grouped the land covers into six categories: water body, vegetable land, forested land, shrub-grass land, open area and urban land, and calculated patch-related landscape indices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landscape features. We overlaid the land cover maps of the three periods to track the land cover change process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rban land continuously expanded from 9.1% of the total watershed area in 1987, to 19.4% in 1993, and to 29.6% in 1999. The vegetable land increased from 7.0% in 1987, 11.9% in 1993, to 13.9% in 1999 to sustain the demands of vegetable for increased urban population. Concurrently, continuous reduction of other land cover types occurred between 1987 and 1999: water body decreased from 30.4% to 23.8%, and forested land from 33.6% to 24.3%. We found that the expansion of urban land has at least in part caused a decrease in relatively wild habitats, such as urban forest and lake water area. These alterations had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negativ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including decline of lakes, deterioration of water and air quality,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相似文献   
995.
有机过氧化物性质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有机过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及测试方法,要客观地评价有机过氧化物的安全性,必须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评定,为有机过氧化物的安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环境介质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潜在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物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归,逐渐成为环境工作者和公众密切关注的焦点.这些物质特殊的物化特性及其被大量使用的现状,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由PPCPs使用所引发的风险问题正在成为当前学术界所面临的研究方向之一.欧洲和美国已经开始了对PPCPs的风险评估研究,中国研究者仅对某些药物的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对PPCPs的潜在风险研究还呈空白.从PPCPs的物化特性及其对环境介质的影响入手,对其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目前国外PPCPs风险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国开展PPCPs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云南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彭贵芬  刘瑜  张一平 《灾害学》2009,24(4):40-44
以Thornthwaite水分平衡干燥度指数为主和自定义的反映短期降水有效性和异常性特征的有效降水指数为辅构建单站干旱综合指数,并定义了定量描述云南省受旱程度的干旱面积指数和干旱强度指数。采用变率和变差系数作为长期气候特征的定量指标,用云南省1959-2005年的资料,分1-3月、4-6月上旬、6-8月、9-10月、11-12月5个时段对云南省的干旱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1-3月干旱最严重,平均每年有约2/3的土地受旱;其次是11-12月,有约50%的土地受旱;再次是4-6月上旬,有22%的土地受旱;9-10月干旱较轻,有约5%的土地受旱;6-8月平均受旱面积不到1%,基本不受干旱的影响。云南4-6月上旬和9-10月这两个时段干旱有发展加重的气候变化趋势,且9-10月加重的趋势更明显;1-3月干旱有减轻的趋势;11-12月和6-8月干旱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8.
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长江流域146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的逐年气温资料,选用EOF和REOF方法识别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空间变化特征,并对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变化敏感区域进行时间演变分析和突变检测。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主要有2种空间振荡型(即全流域气温变化趋向一致型和流域内气温变化存在东西向差异型),3个变化敏感区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长江流域南部和金沙江流域)。3个变化敏感区域的年平均气温都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升高,且均在90年代后期呈突变增加,其中金沙江流域升温趋势最为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20℃/10a。全流域1991~2005年年平均气温距平空间分布表明,自1991年以来全流域都为升温趋势,其中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和金沙江流域是升温幅度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999.
试验采用摇动床缺氧-好氧工艺处理渔业加工废水,研究结果表明,摇动床缺氧-好氧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在BOD5容积负荷为1.5 kg/(m3·d),HRT=5.9~4.7 h,硝化液回流比为1.0的条件下,系统进水中COD、TN和NH+4-N的平均值分别为543.1、72.1和63.6 mg/L时,去除率分别达到93.6%、72.7%和98.9%,出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34.1、19.5和0.7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一级标准。试验期间MLSS最高可达到17 425 mg/L,同时保持SVI在50~70 mL/g的低范围内,污泥沉降性能良好。通过显微镜观察,反应器中生物种类多样,从而保证了摇动床系统极低的污泥产率(MLSS/CODremoval为0.1891),实现了污泥减量。  相似文献   
1000.
邓安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1931-1937
废铸砂是铸造工业在金属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次生出来的一种细颗粒固体废弃物。研究其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合理再利用是当前处置废铸砂、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对策。本文对废铸砂的环境特征、物理性质及废铸砂作为建筑材料在多种建筑制品及工程中的资源化再利用进行了综述研究,涉及的再利用领域包括混凝土、热拌沥青混合料、低强度填料、水泥、路基、路堤、阻水帷幕(屏障)和衬垫。调查发现,次生于黑色金属(铁和钢)铸造生产线的废铸砂是一种无害固体废弃物,正确处置和科学利用,对环境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在以上建筑制品及工程中的应用能满足相关技术、性能要求,可以替代相关的材料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