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18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由于受到适用条件有限、计算烦琐等方面的限制,目前许多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难以得到广泛应用,采用了影响系数法,在二维水动力水质模拟的基础上,以下边界上最大浓度点为控制点,计算区域的水环境容量,并对长江仪征工业用水区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得出该河段环境容量为17 969.2t/a.该方法计算简单,且综合考虑了控制点的浓度,污染源位置,河流水文,水力学特性等多种因素,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值得推广的计算方法,可为该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活性污泥厌氧Fe(Ⅲ)还原氨氧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祥  林兴  杨朋兵  黄勇  刘恒蔚 《环境科学》2016,37(8):3114-3119
采用常规化学分析和微生物群落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监测技术,探究了厌氧条件下活性污泥中Fe(Ⅲ)还原氨氧化(Feammox)反应的存在及微生物群落动态响应.结果表明,当反应器运行至第24 d时NH_4~+发生转化,同时检测到NO_3~-和Fe(Ⅱ)的生成,表明活性污泥中存在着Fe(Ⅲ)还原NH_4~+氧化反应,产物主要为NO_3~-和Fe(Ⅱ),并伴随少量N_2生成.经过84d培养,氨氮最大转化量达29.85 mg·L~(-1),转化率为59.7%,出水NO_3~-最高值达24.56 mg·L~(-1).活性污泥中Feammox为产酸过程,体系中p H值下降.整个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条带分布发生变化,参与活性污泥中Feammox反应的部分群落在培养过程获得保留,部分优势菌群获得富集.  相似文献   
103.
根据成都市西部南河的水文、水质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以水质敏感点(某企业取水口)为节点,对河流进行计算单元划分,采用河流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对比不同典型年(偏丰年、平水年、偏枯年)水文条件下南河的COD和NH3-N的环境容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得到不同典型年各计算单元的污染物入河削减量,尤其是提出偏枯年条件下针对南河实际的排污总量控制建议,以达到南河的水质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4.
105.
为了研究电场对污泥堆肥富里酸结构特征及电子转移能力(ETC)的影响,以市政污泥和米糠为原料,设置施加5V的直流电场(T1)和不施加电场(CK)的两个堆肥进行对比实验.通过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堆肥过程中富里酸结构和组成变化.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堆肥富里酸的电子接受能力(EAC)和电子供给能力(EDC).结果表明,类色氨酸、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是堆肥FA的主要组分,随着堆肥的进行,FA中类色氨酸物质减少,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含量增加,电场能够促进FA在堆肥过程中类色氨酸的降解和类胡敏酸的形成,提高了FA的芳香性、分子量和腐殖化程度.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FA的ETC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相比CK处理,施加电场降低了FA的EDC,但同时增强了其EAC,使得堆肥后期的FA具有更强的ETC.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污泥堆肥过程中FA的形成过程及其氧化还原特性.  相似文献   
106.
常温ANAMMOX工艺运行性能及功能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改变进水基质浓度,对以火山岩为填料的常温上向流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在不同基质浓度下的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借助显微镜、电镜(SEM)观察对滤池内的微生物形态进行了分析,利用变性凝胶电泳(DGGE)和克隆测序等微生物方法,对ANAMMOX种属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厌氧氨氧化滤池在高、低不同基质下都能够保持较高的脱氮效果,其中TN去除负荷最高能够达到2.99kgN/(m3×d),NH4+-N和NO2--N最高去除率分别能够达到99.4%和98.8%;显微镜、电镜观察显示:滤池下部的微生物种类更丰富,ANAMMOX菌在滤池的中部和上部的比例更高;16SrRNA克隆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滤池中的ANAMMOX菌为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其对温度和基质浓度都有着较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7.
成组生物毒性测试法综合评价典型工业废水毒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典型工业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以及处理工艺对废水毒性的削减情况,采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大型溞急性毒性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结合潜在生态毒性效应探测(potential ecotoxic effects probe,PEEP)指数对常州市7种典型工业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7种工业原水都表现出了急性毒性或遗传毒性,综合生物毒性强度的排序为电子厂>电镀厂>综合污水处理厂>印染厂>化工厂>食品厂>制药厂。而7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后出水综合生物毒性强度的排序为印染厂>化工厂>电子厂>综合污水处理厂>食品厂>制药厂>电镀厂。其中,印染和化工厂出水综合生物毒性高于原水,分别增加了43.3%和38.7%,PEEP评价结果显示分别属于剧毒和高毒,而电镀、电子、综合污水处理和食品厂出水的综合生物毒性削减明显,分别比原水削减了76.9%、53.1%、48.3%和26.6%,PEEP结果表明基本无毒。建立在成组生物毒性实验基础上的PEEP评价方法可全面反映工业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进而更客观地评价废水对水生态系统乃至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食用含有河豚毒素节织纹螺的中毒事件发生,含有河豚毒素的动物对河豚毒素有很高的耐受能力,并对环境中的河豚毒素具有趋食性.织纹螺可以富集食物中的河豚毒素,但织纹螺体内的与河豚毒素富集相关的蛋白质还不清楚.为此我们收集了无毒的织纹螺,通过河豚毒素富集实验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在有毒织纹螺中有4种蛋白质表达量显著增多,飞行质谱(MALDI-TOF-MS)鉴定分析它们分别是actin、actin2、beta-actin、膜泡ATP合酶B亚基.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可能与河豚毒素在织纹螺体内富集、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109.
北京市大气气溶胶PM2.5中水溶性有机酸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对北京大气PM2.5中低分子量二元羧酸、醛酸、酮酸和甲磺酸等10种水溶性有机酸进行了测定.方法的定量检测限为110~280 μg/L(提取液),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6.0%,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0.999.北京夏、秋、冬3季10种有机酸的总量平均分别为721ng/m3、362ng/m3、325 ng/m3,浓度水平总体上与国外大城市相当.其中乙二酸的含量最为丰富.通过各种有机酸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简要地探讨了它们的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110.
ABSTRACT: The two-dimensional Diffusion Hydrodynamic Model, DHM, is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of floodplain depths resulting from an overflow of a leveed river. The environmental concerns of flood protection and high flow velocities can be better studied with the help of the two-dimensional DHM flow model than by use of the one-dimensional modeling techniques. In the test case, some of the predicted flood depth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HM and the one-dimensional approach (i.e., HEC-2) a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Although the DHM generates considerable information, it is easy to use and does not require expertise beyond that required for use of the one-dimensional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