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8篇
  免费   659篇
  国内免费   2653篇
安全科学   665篇
废物处理   870篇
环保管理   812篇
综合类   5494篇
基础理论   629篇
污染及防治   1686篇
评价与监测   197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668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700篇
  2006年   792篇
  2005年   570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21.
Ozonation as an advanced oxidant in treatment of bamboo industry wastewat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D  Yang Z  Wang W  Tian G  Xu S  Sims A 《Chemosphere》2012,88(9):1108-1113
The present study employed ozonation process to treat the bamboo industry wastewater (BIWW). The impact of ozone dosage and initial organic concentration on color, COD and TOC removal rates were studied along with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ajor organics in raw and treated wastewater.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e ozone dosage of 3.15 g h−1 (concentration 52.5 mg L−1) was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After 25 min ozonation of 1 L raw wastewater, the color, COD and TOC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95%, 56% and 40%, respectively, with an influent COD concentration of 835 mg L−1. The ratio of kg O3 kg−1 COD at 3.15 g h−1 was 2.8 (<3), revealing that ozonation was a cost effective process for tertiary treatment of BIWW. Longer oxidization time was required to achieve similar results for raw wastewater with higher COD concentration. The chromatogram from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revealed that ozonation resulted in the breakdow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compounds into lower molecular weight components but could not completely mineralize the organic matter. The majority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both raw and ozonated samples via GC-MS analysis. In addition to ester derivatives as the main intermediates of ozonation, 1-chloroctadecane, methyl stearate, benzophenone and α-cyperone were identified as the by-products of ozonation.  相似文献   
922.
先利用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大港油田港东联合处理站污水处理站的采油废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即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苝),再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定其浓度,以评价PAHs的去除率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采油废水经处理后,COD、石油类去除率分别达到82.27%、91.06%;外排水COD、石油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优于中国采油废水处理的一般水平。(2)采油废水主要以2、3环的PAHs为主,约占总量的93%以上。(3)苯并[a]芘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限值。(4)处理前的采油废水中蒽、菲和苯并[a]芘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处理后的外排水中萘、蒽、菲、荧蒽、苯并[a]芘的暴露浓度(PEC)/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均小于1,目前尚未对环境造成威胁。但是8种PAHs(苊烯和苯并类PAHs除外)总和表现出较大的毒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23.
铁炭微电解工艺处理采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采油废水产生量的逐渐增大以及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寻找一种经济、高效的处理方法显得十分必要。采用铁炭微电解技术对冀东油田采油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铁屑粒径、pH值、Fe/C质量比和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设计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微电解工艺的因素主次关系为:pH>Fe/C质量比>反应时间,在最佳条件pH=5,Fe/C质量比为7∶1,反应时间50 min下,原水COD由170 mg/L降至95.6 mg/L,去除率达43.85%,出水满足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24.
UV-Fenton体系预处理四氢呋喃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V-Fenton体系预处理四氢呋喃废水,实验结果表明,pH值、反应时间、Fe2+和H2O2投加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实验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水pH=5,Fe2+投加量2.5 mmol/L,H2O2投加量12 mmol/L,反应时间90 min,连续曝气,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85%左右。经UV-Fenton体系处理后,废水的B/C值由0.16增至0.47,可生化性提高,可满足后续生化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25.
对厌氧滤池反应器处理难降解印染废水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滤池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在8.1~14.6 h之间,进水COD浓度波动较大(500~1 000 mg/L)时,对COD平均去除率为20%。印染废水的BOD5/COD由0.23提高到0.35,废水可生化性明显改善。印染废水中硫酸根浓度略有下降,去除浓度为70 mg/L左右。厌氧滤池进出水颜色明显变化,由紫红色变为蓝黑色,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废水中的有机物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26.
为了提高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AFB-MFC)的性能,并为双室MFC寻找价廉、易得、无污染的阴极液,在曝气量16~24 L/h、温度(35±2)℃、回流量10.2 L/h、阴极底边距阴极室内底部17.3 cm、外电阻250 Ω、水力停留时间(HRT)14.0~14.9 h以及进水pH 7.81~8.37下,研究了阴极液及底物浓度对系统产电及废水处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缓冲溶液、阳极室出水和自来水作阴极液时,自来水的产电性能最佳,阴极液种类不影响系统有机基质的去除。以自来水为阴极液时,阴极液pH及电导率随运行时间增加而增加,COD去除率为80.11%~89.29%,输出电压及功率密度开始随运行时间增加而增加,之后稳定在440~452 mV和48.40~51.08 mW/m2之间。增加底物浓度对COD去除率影响不大,而输出电压及功率密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下降;底物COD浓度由3 307.09 mg/L增至9 520 mg/L时,COD去除率在85.77%~94.44%之间,输出电压及功率密度则分别由449 mV和50.40 mW/m2下降至406 mV和41.21 mW/m2。自来水作阴极液可避免二次污染及阴极液对阳极室微生物的影响,并得到高的产电能力。  相似文献   
927.
VFAs、TOC及COD作为生物除磷能力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中,研究了通过A/O运行模式对生物除磷过程中磷的变化情况及在厌氧释磷过程中COD、TOC与VFAs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厌氧释磷过程中VFAs的变化更能准确地反映系统内释磷进程,实际生活污水中能直接用于磷释放的有机物含量占COD的13.33%,并且释放1 mg P所需VFAs为1.401 mg,此值明显低于前期研究结果。通过对COD、TOC和VFAs 3种组分的分析,可将实际生活污水中的有机底物分为3类:易生物降解含碳有机物、难降解的含碳有机物和水中存在的无机性还原物质,含量分别占COD的13.33%、31.7%和54.97%,其中只有13.33%的含量对生物释磷有直接作用,并可对实际生活污水除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8.
周魁  杨明  马晶  孙倩 《环境工程学报》2012,6(4):1220-1224
以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活性艳橙K-7R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在水相中制得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并用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吸附性能。通过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MIPs在识别K-7R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1=14.855μmol/L,最大结合量Qmax1=1.282μmo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2=70.939μmol/L,最大结合量Qmax2=3.930μmol/g。该MIPs对K-7R有较高的亲和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29.
分别采用苦土、纯氧化镁为沉淀剂对模拟高浓度氮磷废水(N/P=0.8)进行了脱氮除磷研究,比较了沉淀剂投加量、pH对2种沉淀剂处理氮磷废水的影响,对沉淀产物进行XRD分析,并进行了经济效益比较。结果表明,pH是影响2种沉淀剂处理氮磷废水的主要因素,随着pH的增加,脱氮除磷效果提高,在平衡pH为9~10之间时氮磷处理效果最佳,pH继续增加,由于磷酸镁沉淀的形成使得氨氮去除率降低。此外,处理相同的废水,苦土的最佳投加量要大于纯氧化镁,但是经济效益比较结果表明,以苦土为沉淀剂处理氮磷废水可大大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930.
印染废水污染物在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沿程去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对印染废水中污染物的沿程去除规律。研究表明:BAF对印染废水污染物的去除沿高程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在BAF总高度为300 cm,填料层高度为200 cm,气水比3∶1,停留时间11.8 h,的情况下, BAF对COD的去除主要集中在<160 cm的填料层部分,在总的去除率为63.1%时,此区域去除率可达56.60%;对NH3N的去除主要集中在填料层100~160 cm段,在总NH3-N去除率为85.09%时,此区域NH3-N去除率达38.28%。BAF对浊度的去除主要集中在填料层小于100 cm的部分,在总去除率为94.04%,区域去除率达到61.90%。印染废水经过BAF的前100 cm填料层后,pH值由10降至7.6后基本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