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06篇
  免费   1958篇
  国内免费   5592篇
安全科学   3174篇
废物处理   635篇
环保管理   6656篇
综合类   16300篇
基础理论   3206篇
环境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614篇
评价与监测   1923篇
社会与环境   2349篇
灾害及防治   1186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477篇
  2022年   761篇
  2021年   828篇
  2020年   884篇
  2019年   775篇
  2018年   674篇
  2017年   1028篇
  2016年   1259篇
  2015年   1293篇
  2014年   1335篇
  2013年   1807篇
  2012年   2094篇
  2011年   2269篇
  2010年   1635篇
  2009年   1651篇
  2008年   1311篇
  2007年   2072篇
  2006年   2038篇
  2005年   1643篇
  2004年   1418篇
  2003年   1529篇
  2002年   1230篇
  2001年   1030篇
  2000年   998篇
  1999年   943篇
  1998年   692篇
  1997年   580篇
  1996年   511篇
  1995年   462篇
  1994年   430篇
  1993年   387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70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88篇
  1979年   79篇
  1978年   53篇
  1977年   53篇
  1973年   47篇
  1971年   6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81.
Accidental releases of waste water from the first Czechoslovak nuclear power plant, A1, caused contamination of sediments of the Dudváh river, flowing into the Vah river, in Slovakia. Rather high concentrations of 137Cs and 90Sr (2150Bq dm−3 and 215Bq dm−3, respectively) were found in bottom sediments of a former channel of the re-engineered river body at a distance of about 250 m from a village, Siladice, with water-supply well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ossibility of contamination of the wells, underground migration of both radionuclides from the contaminated area was simulated using an original layered convection-diffusion model. Kd values determined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used. The analysis of the hydrological situation in the area reveals that the critical condition is a dominant horizontal groundwater flow near the water table in the direction from the Váh bank to Siladice, in the periods when the contaminated body lies under the water table. The simulation calculated under conservative conditions showed that the contamination of water-supply wells would not exceed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 limits.  相似文献   
282.
离子交换纤锥作为具有高吸附佐的吸附材料,在金属离子的分离、富集、回收等方面,以及在水净处理净化处理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及应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本文对近十几年来离子交换纤维的合成方法路线、性能研究以及在痕量元素的分离、富集和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离子交换纤维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83.
概述了高速微涡活性污泥法的工艺特点,并对该法提高氧的转移及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和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284.
苏北地区农业环境问题及管理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配合江苏省“碧海计划”和盐城市海洋经济绿色农业的发展,探讨了现阶段农业环境污染控制的直接政策管理、经济手段和人工生态工程处理三种方案,其中政策管理,如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规定能减少污染,直接经济投入少,但是执行管理成本高,且政策见效慢;经济手段能减少污染,但环境目标达标不确定,且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目前来说,本地区市场机制不完善,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前期投入大,但管理成本低,环境目标确定,但不能快速削减污染负荷。三种方案各有所长,在实际操作中,应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业产业状况、方案时间迟度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285.
为了解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源水有机提取物的类雌激素活性,分别于夏季和冬季采用GDX—120大孔树脂对位于城区上、中、下游5个断面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源水进行有机物的浓缩提取。用体外MCF—7细胞增殖试验检测有机提取物的类雌激素活性。结果显示,源水有机提取物均具有类雌激素活性。其类雌激素活性中、下游均高于上游,丰水期高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286.
利用西湖淤泥进行低成本有机型基质栽培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西湖淤泥为主要原料,配以砻糠灰、干鸡粪、菜籽饼等,组配低成本有机型基质,旨在合理开发利用西湖淤泥。处理Ⅰ(西湖淤泥 砻糠灰 干鸡粪)与处理Ⅱ(西湖淤泥 砻糠灰 菜籽饼)均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其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及N、P、K含量适宜樱桃番茄的生长。处理Ⅰ樱桃番茄早期营养生长及前期产量、总产量等方面与对照(泥炭 珍珠岩 泡沫粒)无显著性差异,果实中V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Ⅱ早期营养生长不如对照,但前期产量、总产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干物质、Vc含量与糖度显著高于对照。处理Ⅰ、处理Ⅱ的成本约为对照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287.
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化堆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生活垃圾的接种堆肥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反应器出口O2、CO2与H2S气体浓度及对堆肥样品扫描电镜照片分析,比较了3个接种组与1个对照组中堆料中微生物总数变化、种群结构演替及堆肥腐熟速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料成分为:生活垃圾/成熟堆肥=80/20,有机物约为60%,初始含水率为55%,初始C/N-30时,对于不同接种量的复合微生物接种系统堆料中分别接种0.2%、0.3%、0.5%(质量百分含量),与加入0.3%灭活菌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堆肥系统不仅微生物总数高于对照组,而且其种群结构合理,能明显提高堆肥效率,有效控制臭气的产生,提高堆肥腐熟度。  相似文献   
288.
催化湿式氧化处理机械加工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担载的双金属活性组分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进料空速和污水pH等条件对催化湿式氧化处理某厂机械加工废水效果的影响。对于该厂的混合废水,在反应温度260℃,反应压力6.6MPa,空速为2.0h^-1,pH为3条件下处理后的废水CODCr去除率为90.2%。考察了助剂H2O2、絮凝剂对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和各种联用技术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89.
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钛白副产硫酸亚铁、氯化钾和氨水为原料,采用硫酸钾铵法制取硫酸钾。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生产的产品,其质量达到ZBG-21006-89国家标准,且此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条件易控制,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90.
采用了从农药厂阿特拉津生产车间排污口污泥中分离出的菌种AT菌 ,进行了农药阿特拉津污染地下水微生物治理的模拟实验研究 ,在实验条件 (T =10℃ ,pH =7.5 )与野外含水层的条件基本一致情况下 ,难于生物降解的污染质阿特拉津的一次投菌降解率可达 3 1.0 8% ;设计了两种有效细菌的投放方式以模拟野外条件下的菌种投加条件。另外 ,AT菌的作用会造成被治理含水层的渗透性能降低 ,两种投菌方式下 ,实验后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分别下降 60 .5 4%和 3 4 5 6%。清水冲洗 10d的渗透性恢复率分别为 48.96%及 81.3 6% ,说明清水渗透恢复的方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