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89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894篇
基础理论   235篇
污染及防治   82篇
评价与监测   103篇
社会与环境   110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21.
颗粒态汞在大气中停留时间短、易沉降,易对局地环境与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明确不同粒径颗粒态汞的分布,对进一步认知大气汞循环及环境归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2018年天津市四季大气颗粒态汞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季节性差异,判定了其可能来源,评估了其潜在生态和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受初级排放源及活性气态汞的气-粒分配影响,颗粒态汞在PM<0.5、PM0.5~1粒径中明显富集,其环境健康危害一直被低估。大气颗粒态汞的平均浓度为181.1±97.2 pg/m3,冬季浓度较高,可能受人为排放量大、沉降率低、气-粒分配系数Kp与温度成反比因素控制。夏季浓度较低,除受清洁海相气团影响外,天气潮湿,汞的清除作用加大也是重要因素。颗粒态汞来源不同,冬季主要来源于北方燃煤供暖,春秋季与日常工业生产、车辆排放相关,夏季受自然源海相气团影响较大。尽管大气颗粒态汞通过呼吸给人体带来的健康风险较低,但细粒径风险值显著高于粗粒径,且其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危害,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22.
荧光光谱法快速检测土壤中荧光烃类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正己烷、石油醚及二氯甲烷∶正己烷(1∶2,体积比)混和液三种溶剂浸泡或超声波萃取与荧光光谱相结合测定土壤中荧光烃类污染物的方法,并为了验证方法有效性,对典型煤矿区93个土壤样品中的荧光烃类进行了快速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正己烷(1∶2,体积比)混和液超声波萃取土壤中荧光烃类,耗时短,萃取能力较强。对于具有大量土壤样品的研究区域,超声波萃取与荧光光谱法相结合可大大缩短土壤样品中总荧光烃类污染物的检测时间,进而可快速获知某一研究区内土壤环境中荧光烃类污染物的空间分异规律及相对污染程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3.
It is essential to determine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sewage sludge to select appropriate disposal methods. We conducted a national survey of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of sewage sludge samples from 107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located in 48 cities covering the 31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as well as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by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in 2006, and identified the temporal trends of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sewage sludge by comparison with surveys conducted in 1994-2001. In 2006,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As, Cd, Cr, Cu, Hg, Ni, Pb, and Zn in sewage sludge were 20.2, 1.97, 93.1, 218.8, 2.13, 48.7, 72.3, and 1058mg.kg-1, respectively. Because of the decreased discharge of heavy metals into industrial wastewater in China and the increasingly stringent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content of industrial wastes entering sewer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Cd, Cr, Cu, Hg, Ni, Pb, and Zn have decreased by 32.3%, 49.7%, 54.9%, 25.0%, 37.2%, 44.8%, and 27.0%,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past 12 years.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Cr, Cu, Ni, and Zn in the samples exceeded the heavy metal limits of the Discharge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in China (GB 18918-2002) by 6.5%, 3.7%, 6.5%, 6.5%, and 11.2%, respectively. From these results, 85 of the 107 municipal sludges analyzed would be considered suitable for land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924.
从1997年开始,对荔枝叶片和土壤常量有效养分质量分数、pH值的年周期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学分析,初步探明叶片各元素质量分数季节性变化的模式及其特点,以及土壤有效养分质量分数、pH值年周期变化的趋势;分析了年周期变化中叶片与土壤分析值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5.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典型土壤呼吸变化规律,采取野外原位观测的方法,监测了2种典型植被类型(林地和灌草地)下的红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在不同时刻的土壤呼吸过程。通过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在旱季、雨季的差异的分析,探讨了喀斯特典型土壤的土壤呼吸规律。结果表明,3种土壤不同植被呼吸速率相比,旱季红壤和棕色石灰土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有:林地〉灌草地(P〈0.05),黑色石灰土的土壤呼吸速率有:灌草地〉林地(P〈0.05);雨季为红壤:灌草地〉林地(P〈0.05),石灰土:林地〉灌草地(P〈0.05)。灌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湿度的响应比林地敏感。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呼吸特征的变化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的植被覆盖状况会影响到土壤呼吸对不同土壤类型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926.
黑藻群丛对水体氮素和其他主要环境因子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构建了沉水植物-水-沉积物模拟微实验系统,研究了沉水植物黑藻生理活动的日变化对水体氮素迁移转化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藻组水体中溶解氧浓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无黑藻水体)(P<0.05),溶解性总固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溶解氧浓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15:00时达到峰值.水体NH4+-N和TN浓度始终保持稳定,且低于对照组.从日变化规律来看,在15:00-18:00之间NO3--N平均浓度较高,在24:00-次日2:00 NO2--N浓度较低. 关  相似文献   
927.
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及对比试验方法,对广州帽峰山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16年)土壤(0~90 cm)有机碳、无机碳、总氮及有机氮的雨季月(5—10月)含量动态、垂直梯度变化特征及土壤湿度影响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及杉木林土壤有机碳、无机碳雨季月的剖面权均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倒S型,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剖面权均质量分数较相应杉木林大0.14%、土壤无机碳则小0.12%。常绿阔叶林土壤表层0~10、10~30 cm有机碳雨季月含量变差较杉木林分别高出1.83%、0.61%,土壤30~90 cm雨季月含量变差相对较小;常绿阔叶林土壤70~90 cm无机碳含量在5—8月份较高、杉木林则以土壤30~50 cm在5、6及10月含量较高;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0~20 cm的总氮雨季月含量均大于相应杉木林,植被吸收作用影响使土壤20 cm以下层的雨季各月总氮相对较低;常绿阔叶林土壤剖面雨季月无机氮含量随土层深度递减变化显著,即表层0~30 cm受矿化作用影响较大、深层30~90 cm则受植被吸收作用影响较大;而杉木林土壤剖面层无机氮含量则随雨季的月变化显著,5—7月份含量相对较小、8—10月份含量相对较大。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幂函数规律的递减,而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对数函数规律的递减、土壤总氮含量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二次函数规律的递减。在0~10 cm处,土壤有机碳和有机氮含量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28.
太湖春季水-气界面碳通量日变化观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静态箱观测法对春季太湖不同生态类型(藻型、草型)的湖区春季水-气界面碳通量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水-气界面碳通量存在显著日变化规律,其极值均出现在凌晨5:00和下午2:00左右,但不同湖区碳通量的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在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梅梁湾湖区,昼间主要为大气CO2的汇,其平均碳通量为-7.74 mg/(m2h),夜间主要为大气CO2的源,其碳通量为5.32 mg/(m2h);湖心区域,夜间为大气CO2的源,日间在源和汇间波动。而在水质较好的东太湖区域,昼夜均为大气CO2的源,其平均碳通量为11.63 mg/(m2h)。  相似文献   
929.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范围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预报是环境信息公众服务的重要内容,以城市24 h空气质量指数预报为例,探讨了其范围预报方法,并通过均方差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典型城市每日空气质量指数实况数据的波动范围以及预报与实况偏差,针对不同空气质量级别提出建议性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报变化幅度修正范围,并对预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30.
利用2013—2016年杭州市国控点臭氧观测资料,讨论了杭州市臭氧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一次臭氧高浓度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杭州市臭氧浓度以10. 3%的升幅渐增,增幅大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千岛湖背景点及位于城区的朝晖五区、下沙、西溪站点臭氧浓度月变化存在2个峰值,第一峰值出现在5月,受降水、温度影响次峰值出现在8—10月;夜间臭氧浓度背景点高于城区点。杭州市10个国控站点臭氧浓度相对标准偏差逐年减小,臭氧污染已呈区域性,城东为重污染区域。2015年8月出现的一次臭氧重污染过程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和台风外围的影响,导致杭州市朝晖五区站点臭氧浓度高达228μg/m~3,台风登陆后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