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9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626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338篇
综合类   853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94篇
社会与环境   126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51.
Construction has been accused of caus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anging from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global resources both in terms of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operation to the pollution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research on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using building materials to minimise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already underway. However, relying on the design of a projec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r to minimise impacts through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n site, is not sufficient to handle the current problem. The aim for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goes even further than at the design stage of a project to consider its importance at an early stage, before any detailed design or even before a commitment is made to go ahead with a development. However, little or no concern has been given to the importance of selecting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designs during the project appraisal stage; the stage when environmental matters are best incorporated.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are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role and limitations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building assessment methods in ascertaining building sustainability use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which leads to discuss the concept of developing a. sustainability model for project appraisal based on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hat will allow alternatives to be ranked is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52.
浅谈建筑施工噪声的网络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戈 《四川环境》2008,27(4):102-104
通过《南宁市环境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中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子系统的重点研究和建设,对建设施工项目审批、中午夜间施工许可登记及施工噪声投诉实时监控,加强监督,改善了管理环节,提高了管理效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3.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文章认为应确立新的道德价值观、继承发扬传统道德精华,准确把握新时期的道德原则、道德建设的基本结构与目标,同时切实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4.
为探究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文章基于2003—2017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产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时间-空间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与差异。结果表明:(1)从时空特征上来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稳步提升趋势,东部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2)从全国维度的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建设用地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改进作用,有利于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3)从不同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分群回归结果来看,高集聚城市(东部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间接效应中,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对周边城市的利用效率产生先带动后抑制的"倒U"形作用。低集聚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的提高,其利用效率存在"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特征。可见,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化影响。因此,中国城市发展应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集聚,针对性地提升区域要素利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5.
基于PSO-SVM算法的环境监测数据异常检测和缺失补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环境监测数据异常和数据缺失问题,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粒子群优化数据异常检测和缺失补全算法。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选取较优的支持向量机训练参数组合,以此建立非线性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并利用结果模型对测得的真实数据拟合预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测量数据作为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预测数据的准确率可达97.977%,检测异常数据准确度高,缺失数据补全正确。  相似文献   
156.
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污水监测的要求,通过积累大量验收监测质量检查的实验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个项目为例,建立了质控数据的评价方法,并确定了现场平行样偏差指标的限値。  相似文献   
157.
构建覆盖国家环境监测网的质量控制体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全面完成国家环境监测网的布局与建设,环境管理将开始由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转变,以全面考核空气、水环境和土壤等环境质量的新环境管理时代即将来临。从现有环境监测质控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环境管理的需求出发,提出构建覆盖国家环境监测网的质量控制体系,论述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质控职责,尤其是省级监测站作为地区质量控制中心,应该和国家站一起加大自身质控能力建设,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做好质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8.
以影响太湖入湖河流水质的24个因子值为研究对象,将PSO算法与SVM算法相结合。PSO算法用于优化SVM算法的参数c和g,以利于快速、高效地确定c和g的全局最优值;SVM算法基于最优的c和g,分别以24,21,18,15,12,9和6个因子作为特征向量预测水质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当特征向量为9个影响因子时预测率最高。其参数c=18.56,g=1.35,对应的预测率为:全局预测率92.59%,重度污染水质预测率88.89%,轻度污染水质预测率94.45%。因此,通过PSO和SVM混合算法,可以确定影响太湖入湖河流水质的主要因子,利用这些主要因子对水质进行预测预警,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得到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9.
石化行业废水种类多样、毒性较大,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会直接影响石化项目建成后周边地表及地下水环境质量。设计文件的环保审查是环境监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相关的设计图纸对下一步建设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是所有施工单位的施工依据。以某石化行业为例,对给排水系统设计文件的收集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设计图纸环保审查中存在的问题,对环境监理如何提高在设计会审中的作用,设计阶段如何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以及审查的重点内容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0.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tributes to pollutant emissions, particularly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diesel- and gasoline-powered equipment. In the past decade, a series of investigations were undertaken to quantify these emissions for a variety of non-roa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performing different activities and undergoing different duty cycles, and a model to estimate quantities of six types of pollutant was developed. This paper uses that model to estimate emissions for four street and utility construction projects which no one has done previously. We combined information from company records with standard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nuals to estimate total emissions for the projects and to examine the pollution patterns and magnitudes. The street construction projects all had similar emission profiles with a large peak at the beginning and a steady output of emissions throughout the duration of the project. For example, in two of the projects studied, half of all CO2 emissions were produced before the projects were 40% completed. Results showed that demolition and earthwork are the activities with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The equipment types with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are backhoes, front-end loaders, bulldozers and trenchers. Trenchers, for example, produced 30% of all emissions on the projects on which they were 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