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6篇 |
免费 | 354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0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775篇 |
综合类 | 725篇 |
基础理论 | 177篇 |
污染及防治 | 81篇 |
评价与监测 | 82篇 |
社会与环境 | 147篇 |
灾害及防治 | 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16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94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95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77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5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6篇 |
197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论水资源格局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孟庆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2):26-30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水资源自然格局及利用格局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撑的水资源,其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格局,即流域经济系统格局,并实现流域基础上的区域竞争与协作一体化 相似文献
992.
烟气输运的大涡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大涡模拟方法,并结合Smagorinsky亚格子尺度模型,数值研究了烟气输运问题。为了有效地模拟烟气输过过程,文中采用低马赫数近似下的三维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进行求解,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了滤波后的控制方程。对于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释放,文中采用Lagrangian粒子携带热量(即热元模型)的近似方法来模拟,同时这些运动粒子进一步用来标识烟气的输运过程。文中数值计算了燃烧热源所形成的热气流和烟气输运过程,分析讨论了相关的湍流特性,以及温度场和速度场,并探讨了不同功率的热源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对土壤稳定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经过20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和封禁措施,纸坊沟流域植被得到良好恢复,并对土壤产生正面影响。流域内11种主要植物群落下以及不同生活型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灌木和草本群落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较大,乔木林下较小。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其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及土壤活性孔隙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与枯枝落叶层厚度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还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重量百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植被建设选择灌草群落较好,天然群落可优先选择铁杆蒿、茭蒿、长芒草和白羊草等,人工灌木群落可优先选择柠条等。由于该区属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区,尽管也能种植刺槐等乔木树种,但营造乔木林应考虑林灌草隔带混交和垂直配置,并注意微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分维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了从一维时间序列中提取气候分维的方法,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分数维,并讨论了维数与气候变化的相关系。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解酸性矿山废水排水处沿流域至水库底层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沿程变化,探索其环境影响因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对2019年9月采集受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影响的12个水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入库流域水样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从表层至底层细菌多样性不断升高.在门水平上受AMD影响的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0.21%—12.96%)、厚壁菌门(Firmicutes,0.15%—14.48%)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0.06%—4.64%)构成。其中,变形菌门中的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2.42%—61.99%)、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1.29%—63.53%)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6.41%—63.09%)为优势菌类.从不同空间位置浮游细菌群落组成来看,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在受AMD影响流域上游至水库底层水样中均占较大比例,为2.13%—57.8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3.86%—12.29%)、铁细菌属(Ferrovum,0.97%—13.21%)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0.01%—5.02%)是上游水样中的优势菌属,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0—5.94%)、盖氏铁柄杆菌属(Gallionella,1.45%—11.91%)和新鞘氨醇杆菌(Novosphingobium,0—5.34%)是中游占比较大的菌属,红细菌属(Rhodobacter,12.73%—57.52%)是下游水样和水库水样中的优势细菌.造成AMD影响下不同位点处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差异的环境因子各不相同,入库流域水体细菌群落主要受${rm{NH}}_4^+ $-N、总磷(TP)和${rm{SO}}_4^{2-}$影响,Mg2+和As3+也与入库流域水体中细菌多样性存在一定相关关系,水库水体中细菌群落主要受水温(T)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酸性矿山废水微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999.
Thomas J. Myers Sherman Swans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92,28(4):743-754
ABSTRACT: Many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stability or erodibility of stream channels. Although a stream rating procedure used by more than 60 percent of the U.S. National Forests provides an estimate of overall stability, it does not identify the cause of instability or indicate corrective management. To better sort natural from livestock influences, stream stability rating indicator variables were related to stream types and levels of ungulate bank damage in a large data base for streams in northern Nevada. Stability and the range in stability varied naturally with stream type. Ungulate bank damage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different stream types and on different parts of their cross-sections. Vegetation is more important for stability on certain stream types than on other types. Streams with noncohesive sand and gravel banks are most sensitive to livestock grazing. Range managers should consider the stream type when setting local standards, writing management objectives, or determining riparian graz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000.
以牛磺酸、甲醛和三氯化磷为原料制备了N,N-二膦酰基甲基牛磺酸(BPMT)。探讨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BPMT质量的影响,考察了BPMT的阻垢缓蚀性能,并与N,N-二膦酰基甲基氨基磺酸、N,N-二膦酰基甲基氨基甲磺酸、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2-膦酸基-1,2,4-三羧基丁烷等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当n(牛磺酸):n(三氯化磷):n(甲醛)=1:2:4、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2h时,BPMT的质量较好。BPMT的阻碳酸钙垢和稳定锌的性能优于其他阻垢剂,阻磷酸钙垢和分散氧化铁的性能仅次于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当BPMT加入量为40mg/L时,缓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