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330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壳多糖溶液浸种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对壳多糖(chitosan)的研究日益增多。壳多糖是用甲壳质经脱乙酰基处理而制成。甲壳质又称几丁质,自然界中非常丰富,地球上年生长量多达1000亿t,主要存在于甲壳纲动物(虾、蟹)的骨骼、昆虫纲动物的外骨骼以及菌体中。是一种类似于纤维素的高分子化合物。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壳多糖在医药、食品、纺织、造纸和环境治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由海边堆积的甲壳动物残骸中提取甲壳质,是一项使废弃物资源化的新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52.
小麦/玉米间作作物根系与根际微环境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根箱模拟试验和水培试验,测定小麦/玉米间作条件下根系的分布与根际养分的含量,初步探讨了间作对作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显著提高了各层土壤中小麦根的重量,同时提高了小麦、玉米的根系数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使生长前期根系大小发生较大变化,而对根系活力影响较小。间作使玉米根际土速效N含量增加,速效P、K含量降低;使小麦根际土N含量降低,P、K含量提高。小麦与玉米间作以后,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种类明显增加;而植株体内和根系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53.
施肥对冬小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测定,研究了巢湖流域圩区农业生态系统春季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点。结果表明,土壤温室气体通量与温度等因素正相关,与土壤水分质量分数负相关,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也有重要影响。土壤系统维持持续的CO2气体排放,土壤是CO2气体的净排放源;CH4的情况则较为复杂,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土壤可以吸收少量的CH4气体,随着温度的上升开始出现CH4的净排放。与对照相比,优化施肥、减量施肥+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可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折合CO2体积当量分别相当于减排12.0%、20.5%、17.6%,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454.
小麦不同生育期对UV-B敏感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群体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小麦不同生育期对UV-B增加反应敏感性的差异。小麦的生长指标和反应指数均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期对UV-B增加反应的敏感性(设其符号为u)存在显著的差异,小麦的拔节至孕穗期是小麦对UV-B增加的最敏感的时期,小麦对UV-B增加的敏感性大小顺序为:u(拔节期)>u(孕穗期至开花期)>u(灌浆期)>u(播种至拔节期);在不同生育期降低UV-B强度的试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在南京地区UV-B强度较高的季节小麦对UV-B增加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455.
基于PCA-TOPSIS方法的河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基于PCA-TOP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方法对河北省冬小麦的热量和水分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根据冬小麦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可将河北省大致分为4个区:河北省南部为最适宜区,水、热资源配合较好;其次为中部和环渤海地区,水、热资源相对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再次为东北部地区,水分资源尚可,但热量资源匮乏;最后为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水、热资源都较差,最不适宜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56.
配施猪粪对麦季CH4和N2O排放及温室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遮光密闭箱和气相色谱法研究配施猪粪条件下麦季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并运用全球增温潜势(PGW)对麦田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常规施肥、秸秆还田、50%猪粪和100%猪粪替代化肥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10、10.26、5.32和2.35μg.m-2.h-1,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24.25、38.24、12.21和16.06μg.m-2.h-1。CH4排放通量在拔节后随温度升高而增加,N2O排放主要发生在苗期灌溉或降水后。与常规施肥相比,100%猪粪和50%猪粪替代化肥处理麦季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总PGW分别降低34.3%和48.9%,单位产量的PGW分别降低26.0%和48.9%,秸秆还田措施的PGW及单位产量的PGW分别提高57.9%和52.0%。然而,与常规施肥与秸秆还田处理相比,100%猪粪处理的小麦产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作物高产、稳产要求下,50%猪粪替代化肥措施的减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57.
病源性早衰生理指标与小麦条锈病的马尔柯夫链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四川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锈病病害蔓延导致冠叶感病早衰、致使小麦减产的生产实际,采用控制性盆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感染锈病后对活性氧代谢系统、直光合功能的影响,筛选具有预测性能的生理指标作为发病程度的预测标准,应用马尔柯夫链预测方法,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以单叶光合速率的异常变化的大小作为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指标具有宏观模糊性,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方法简单易行,拟合率较高,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研究结果分别在锈病危害的预测、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58.
赵辉  郑有飞  李硕  徐静馨  曹嘉晨  魏莉  关清 《环境科学》2017,38(12):5315-5325
近地层臭氧污染及其对作物产量和粮食安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利用2014~2016年冬小麦主要生长季期间臭氧浓度和气象因子观测资料,分析了麦田臭氧浓度、AOT40的变化特征.根据Pleijel等2007年修正的气孔导度模型,模拟了冬小麦气孔导度的变化,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同时结合通量模型,计算了冬小麦气孔臭氧通量.此外,利用前期课题组建立的模型,估算了臭氧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在冬小麦生长季期间从前期到后期逐渐增加,并呈现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从2014~2016年的每年3月1日~5月31日,平均臭氧浓度分别为36.2、37.7和33.6 n L·L~(-1),AOT40值分别为17.08、17.90和11.84μL·(L·h)~(-1).Javis气孔导度模型可以用来模拟本地区冬小麦的气孔导度,模型解释了实测气孔导度81%的变异性.2014~2016年冬小麦气孔臭氧吸收通量分别为9.36、9.32和8.65 mmol·m~(-2).在近3年臭氧浓度平均水平下,近地层臭氧会使冬小麦产量减少18.03%,干物质累积减少19.31%.  相似文献   
459.
小麦秸秆生物炭对水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属于尼泊金酯类物质,是一种典型的新兴环境污染物.本研究通过制得不同热解温度(300、500和700℃)下的小麦秸秆生物炭(分别表示为BC300、BC500、BC700),对水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进行间歇吸附.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升高会导致生物炭表面疏水性增强,且引起零电荷点从8.37升至9.42.溶液初始p H值由8升至12时,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去除率显著递减;此外,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强会导致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去除率的下降.生物炭吸附水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其中,最大吸附容量排序为:BC700BC500BC300.同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为吸热自发过程.此外,经过4轮再生吸附,生物炭吸附容量仍可达到最初的90%,其中,BC700展示出最高的吸附效率(92.76%).  相似文献   
460.
旱作垅种(小麦)沟盖(玉米)地膜带田优于目前推广的沟种(小麦)垅盖(玉米)带田种植形式。在作物共生期相互调水作用更趋合理,平衡了小麦、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供需矛盾,作物的生态条件更加适宜,群体结构更加协调,提高了作物的生产量,前者比后者增产90%~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