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56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367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121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561.
塑料垃圾的热解气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型外热式固定床实验台上,对塑料垃圾进行高温热解实验研究。研究主要针对不同的热解终温,目的是弄清热解过程的规律、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的影响、热解终温和产气量及气体成分的组分之间的关系。尤其研究了在热解处于末期的时候,强化水煤气反应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2.
城市生活污泥低温催化热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研究了在固体残留物催化作用下,不同热解温度下污泥热解产物的产率及特性。结果表明,与无催化剂相比,污泥低温热解所得的液体产率、油品产率、气体产率和固体减少率明显增加。油品最大产率所需温度从440℃降低至400℃,油品最大产率从20.5%增加到24.5%,油品的品质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563.
含油污泥组成及其对热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薇  刘建国  聂永丰 《环境科学》2008,29(7):2063-2067
对含油污泥及其主要组成矿物油与矿物质进行了成分分析,并利用热重-红外光谱联用仪与管式电阻炉对比分析了含油污泥及其组成的热解过程与热解气体析出特性.结果表明,[1]含油污泥具有较高热值(15422.41 kJ/kg),以石英为主要成分的矿物质在含油污泥中所占比重较大(61.57%),并与热转化性能较好的矿物油紧密结合;[2]含油污泥热解过程依次经历干燥脱气(50-180℃)、轻质油分挥发析出(180-370℃)、重质油分热解析出(370-500℃)、半焦炭化(500-600℃)与矿物质分解(>600℃)5个阶段;[3]矿物质通过表面作用与导热性系数提升作用影响矿物油的热转化反应,矿物油中的杂质元素会降低矿物质的分解温度;[4]矿物质的存在降低了矿物油热解气体的产量并促进H2析出.  相似文献   
564.
微波循环热解对污泥固态产物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微波热解污泥固态产物为研究对象,考察6次循环热解对固态产物吸收微波能特性及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热解污泥固态产物在6次循环热解过程中均可6分钟快速升温至750℃,具有较好的吸波特性;其吸附特性随循环热解次数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分析认为:粉末化、烧结熔融是破坏其孔径结构的重要因素,减少固态产物循环用作微波能吸收物质次数是保证其吸附特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65.
油田含油污泥热解产物分析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高含油的孤岛采油厂联合站堆放场含油污泥进行热解处理研究,采用正交实验对热解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ICP-MS、元素分析仪、气相色谱仪、EPS-MS对热解气体产物和残渣进行分析;热解残渣经过后续处理进行了烟气脱硫性能评价.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热解最佳工艺条件为:N2保护下,热解温度600℃,热解时间4h,升温速率5℃.min-1,此时苯吸附值为47.04mg.g-1,热解残渣含油量为0.21%.最佳工艺条件下,热解油产率可达11%左右,回收率约75%,热解油的品质较好,产生的不凝气体可以作为洁净燃料气或合成气原料;热解残渣经过处理后可用于脱除烟气中的SO2,吸附脱硫能力较好,并具有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潜力.  相似文献   
566.
以小麦和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在400 ℃下制备秸秆生物碳,利用热重分析、元素分析、FTIR(红外光谱分析)和BET-N2比表面及孔径分布等手段表征生物碳的结构与组成,探讨其对天然类固醇雌激素E2(17β-雌二醇)的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小麦和水稻秸秆在40~70、300~350 ℃有2个失重峰,分别为失水和纤维素热解所致;小麦秸秆生物碳中w(C)、w(H)、w(O)、w(N)分别为59.45%、2.81%、20.17%、1.20%,水稻秸秆生物碳中分别为51.14%、2.44%、17.02%、1.04%,2种秸秆生物碳均含有丰富的芳香性官能团及无机矿物组分;小麦和水稻秸秆生物碳比表面积分别为51.32和28.63 m2/g. E2在2种秸秆生物碳中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Elovich方程,吸附热力学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中,非线性指数(n)分别为0.46和0.42,Freundlich系数Kf为2 526.15和4 368.23. 吸附过程可以被双模型方程很好地拟合,其中表面吸附的饱和吸附量(Q0)与20 nm以下的总孔体积呈良好正相关,分配作用则因原料不同而呈很大差异,影响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67.
尹浩  刘桂建  刘静静 《环境化学》2012,31(3):330-334
利用热解炉-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和热解炉-同步辐射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不同含硫量的煤IBC105和C22650在热解过程中释放的8种含硫气体,并对这8种含硫气体的释放规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200℃—400℃的热解区间内含硫气体释放相对较多,表明硫元素大部分是以有机态的形式在煤中赋存,而且芳香硫相对于脂肪硫含量较多;同时含硫量较高的煤IBC105中噻吩硫的热解释放量,较煤C22650多;由于煤中芳香性有机物的裂解多以苄基的形式出现,因此在两种煤中二苄基硫醚释放量都较噻吩或者苯并噻吩多.  相似文献   
568.
煤粒在热解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加热速度和不同 的热解最终温度所产生的孔结构也不同,本文建立了多组分并存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化学反应,内外传递过程及颗粒孔结构变化在内的单颗粒焦碳着火燃烧模型,  相似文献   
569.
废旧聚氨酯硬泡热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废旧聚氨酯硬泡在氮气中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升温速率、热解终温对热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条件下,废旧聚氨酯硬泡热解主要发生在200~492 ℃;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废旧聚氨酯硬泡热失重时挥发分初析温度向高温方向偏移,失重速率峰值(DTGmax)显著增大.利用热重-红外(TG-FTIR)联用方法对氮气气氛中10 ℃/min升温速率下的样品热解气体产物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废旧聚氨酯硬泡热解产物有H2O,CO2,CO,CFC-11,以及含氯化合物、烯烃类、烷烃类和带有苯环等官能团的化合物,且主要气体产物有相似的析出规律.   相似文献   
570.
2013年6月25日来源:ASTM国际组织ASTM国际组织(ASTM International)为确定一系列被用作增塑剂,并且依据欧盟和美国的法规禁止在某些产品中使用的邻苯二甲酸酯发布了一项新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的一个分析方法小组委员会开发了该试验方法(ASTMD7823),该方法使用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GC-MS)来确定一系列的邻苯二甲酸酯,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