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35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86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601篇
基础理论   119篇
污染及防治   172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62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铬铈负载量和铬铈负载比例的Cr-Ce/Al2O3催化剂,采用XRD、BET、NH3-TPD以及H2-TPR对所制得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在空速为15 000 h-1、挥发性有机物体积分数为1 500 μL·L-1的条件下,于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催化剂在三氯乙烯(TCE)催化氧化降解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Cr-Ce/Al2O3(5%,10%)系列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降解三氯乙烯活性,其中Cr-Ce/Al2O3(5%,10%)活性最高,在271.3 ℃时可将尾气中90%的三氯乙烯降解。催化剂反应800 min后活性仅有轻微下降,说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此外,将该催化剂用于其他VOCs催化降解反应中同样具有较好的活性,在350 ℃时可以将尾气中VOCs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622.
王家宏  郭茹  曹瑞华 《环境化学》2020,39(6):1660-1669
本实验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Fe_3O_4@Mg(OH)_2材料,并将其用于吸附水中络合态的Cr(Ⅲ)-EDTA,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BET)、扫描电镜(SEM)、热重(TGA)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来表征材料的结构和表面特性.结果表明,Mg(OH)_2已经成功的负载到了Fe_3O_4的表面,对水中络合态Cr(Ⅲ)-EDTA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为15.52 mg·g~(-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拟合,随着pH的增加吸附量不断减少,水中高浓度的阳离子对吸附产生促进作用,并且脱附实验证明材料有很好的可循环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623.
我国锑的暴露现状及其环境化学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杰  刘晓文  李杰  吴颖欣  文展 《环境化学》2020,39(12):3436-3449
  相似文献   
624.
在H_3PO_4介质中,M_n(Ⅱ)存在下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与铬(Ⅵ)生成桔黄色产物,而其λ_(max)为480nm,ε为6.2×10~5L·mol~(-1)cm~(-1),在此处试剂基本上无吸收。Cr(Ⅵ)量在0.5~2.0(μg/25ml)符合比耳定律。稳定时间长,灵敏度高。用于测定水中总铬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5.
大气降尘与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形态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主要对成都理工大学校园内大气降尘和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重金属铬在大气降伞和土壤中的含量存在差别,大气降尘中铬的最明显大于土壤中的量,且基本上是土壤的两倍左右.且形态分布规律不同,大气降尘中铬含量的形态分布由大到小的次序是:残渣晶格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土壤中南大到小的次序是:残渣品格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铬在大气降尘中多存在于残渣晶格态(35.35%~59.82%)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25.97%~40.23%),且两者相差不大.而在土壤中多存在于残渣晶格态(37.22%~75.06%)和有机结合态(4.30%~12.98%),且主要以残渣品格态为主.形态分离方法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重金属铬的测定方法采用国标方法(GB/T 5009.123-2003)示波极谱法.  相似文献   
626.
Fe-OH/UV-Vis体系中Cr(Ⅵ)还原和BPA降解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250W金属卤化物灯(λ≥365nm)照射下,Fe(Ⅲ)-OH配合物同时光催化还原铬(Ⅵ)和氧化双酚A(BPA)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铬(Ⅵ)光还原和BPA光氧化相互促进,具有协同作用.在低pH值(2.5-4.0)时,光还原铬(Ⅵ)和光氧化BPA的初始速率较大;增加Fe(Ⅲ)的浓度,有利于铬(Ⅵ)光还原和BPA光氧化;铬(Ⅵ)的光还原率及BPA的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快速减小.  相似文献   
627.
二安替比林对甲基苯基甲烷与铬(Ⅵ)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合成了新试剂二安替比林对甲基苯基甲烷(DApMM)。研究了DApMM和铬(Ⅵ)的显色反应,在磷酸介质中,Mn(Ⅱ)存在下,DApMM和铬(Ⅵ)反应生成橙色产物。λamx=485nm,ε=4.6×105L·mol-1·cm-1。铬(Ⅵ)含量在0.1~2.5μg/25ml内符合比耳定律。用于水样中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28.
合成了新试剂二安替比林对氨基苯基甲烷(DApAM)。在磷酸介质中,Mn(Ⅱ)和吐温-20协同存在下,DApAM和Cr(Ⅵ)生成红色产物,λmax=525nm,ε=1.05×105L·mol-1·cm-1。产物至少可稳定2h,Cr(Ⅵ)含量在4~320μg/L内符合比耳定律。用于含铬废水中Cr(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29.
分光光度法测定地面水Cr^6+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光光度法测定地面水中Cr6+,一般都采用锌盐沉淀分离以除去水样中悬浮物和色度。分析中加入9mol/L硫酸和7mol/L磷酸及显色剂3种溶液,比色测定。几年来,在测定中发现锌盐沉淀处理水样仍有一定的色度;加入3种溶液显色对测定来说也不够简便。为此,进...  相似文献   
630.
High quality and low cost carbon can be prepared from Eupatorium adenophorum (E. adenophorum) and Buckwheat straw. The biosorbent was used for Cr(VI) removal.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such as pH, sorbent dosage and temperature were examined and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 was determned. Solution pH is found influencing the adsorp- tion. Cr(VI) removal efficiency is found to be maximum (98%) at pH= 1.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applicable to the adsorption process and their constants were evaluated. The adsorption data obtained agreed well with the Langmuir sorption isotherm model.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ies for Cr(VI) ranged from 46.23 to 55.19mg.g^-1 for temperature between 298 K and 308 K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H = 1.0.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free energy change (AG), enthalpy (AH) and entropy (AS) indicate a spontaneous, endothermic and increased randomness nature of Cr(VI) adsorption. Studies found that the raw E. adenophorum and buckwheat straw mixed materials with simple treatment had a high efficiency for the removal of Cr(VI) and would be a promising adsorb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