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室内空气污染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空气污染是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出现的一b个崭新问题,与人类健康、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介绍了甲醛、氯仿、三氯乙烯和燃烧产物等几种常见的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2.
张婷 《环境》2005,(Z1):8-10
目前三氯乙烯(TCE)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TCE的大规模使用,已使其成为土壤和地下水中分布最广泛的污染物之一.文章综述了TCE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方法,治理方法可分为抽出处理法和原位处理法,其中原位处理法包括原位化学氧化法、原位电化学法、原位生物修复以及渗透反应格栅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3.
自行设计了气固相光催化实验系统,以铝材为担载体,TCM和TCE为模拟污染物,在常温、常压下,对辐射光源、气体相对湿度、污染物反应浓度等因素对TCM和TCE的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下,辐射光源采用254 nm时的降解效率要比采用365 nm时高10%左右;气体相对湿度为40%时光催化降解效率最高;随着污染物反应浓度的增加,TCM的降解效率降低,而TCE的降解效率增加.初步的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TCM和TCE在二氧化钛表面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可采用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方程来表征.  相似文献   
54.
尹鹏  陈海  杨慧  杨琦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2):467-474
采用浸渍法成功合成了新型催化剂纳米Fe3O4/CeO_2,并且用Fe3O4/CeO_2-H_2O_2非均相Fenton体系对TCE进行降解研究,考察了初始pH、H_2O_2浓度、温度及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于TCE降解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3O4/CeO_2-H_2O_2非均相Fenton体系对TCE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初始pH=3,温度50℃,H_2O_2浓度30 mmol·L-1和Fe3O4/CeO_2投加量0.5 mg·L-1时,TCE去除率高达97.29%.同时实验结果表明pH在2~7范围内对TCE均有降解效果,所以相对于传统Fenton体系,该体系拥有更宽pH应用范围.目标污染物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活化能为30.77 k J·mol-1,表明反应易于进行.  相似文献   
55.
负载型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微量三氯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负载型纳米TiO_2作为光催化剂,对水中微量三氯乙烯进行紫外光催化降解处理。研究表明,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表现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不同的三氯乙烯初始浓度、光照强度和催化剂用量,对三氯乙烯的光催化降解具有不同的效果。在一定初始浓度范围内,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减小;光强与反应速率常数呈正比例相关,显示出有一个最佳值;催化剂的用量与反应速率常数并非呈直线相关。此外,还讨论了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56.
正己烷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水中三氯乙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己烷萃取法对水中三氯乙烯进行富集,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通过正交试验,对气相色谱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并进行定量评价,总结其影响规律,最终确定最佳测定条件。同时对该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检验,完成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57.
该此研究分别于5月和8月在广州市主要的交通干道进行空气样品采集,并运用吹扫-捕集GC-MSD系统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文章对样品中的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卤代烃化合物在街道微环境中的浓度水平;化合物含量的月、周末与非周末、上午与下午等的时间变化和新旧城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8.
Catalytic nickel was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d into nanoscale iron to enhance its dechlorination efficiency for trichloroethylene (TCE),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detected chl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 in groundwater. Ethane was the predominant product. The greatest dechlorination efficiency was achieved at 22 molar percent of nickel. This nanoscale Ni-Fe is poorly ordered and inhomogeneous; iron dissolution occurred whereas nickel was relatively stable during the 24-hr reacti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provided significant new insights on the mechanism of catalytic hydrodcchlorination by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TCE degradation and ethane production rates were greatly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such as solution pH, temperature and common groundwater ions. Both rate constants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over the pH range of 6.5 to 8.0, with the minimum value occurring at pH 7.5. TCE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0 to 25℃. However, ethane production rate constan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over the range, with the maximum value occurring at 20℃, Most salts in the solution appeared to enhance the reaction in the first half hour but overall they displayed an inhibitory effect. Combined ions showed a similar effect as individual salts.  相似文献   
59.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逐年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地下水水质的严重污染。三氯乙烯(TC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氯代溶剂,由于其不合理使用使之成为地下水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本文分析了一种利用钯电极和电解产生H2和O2的方法,在实验体系中存在和缺乏亚铁离子的条件下对TCE降解的影响,以及亚铁离子浓度、pH、钯电极剂量、地下水化学组成对TCE降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由加油站附近污染土壤分离到一株好氧共代谢降解三氯乙烯的菌株Em-1,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表明为假单胞菌属。该菌可以利用甲苯为唯一碳源生长,可以以甲苯为生长底物降解三氯乙烯。对Em-1在甲苯中的生长曲线进行了分析,发现经过活化的菌株在甲苯培养基中8 h左右进入对数生长期。在摇瓶水平上进行了连续降解实验,表明甲苯经过24 h即消耗完毕,在含200 mg/L甲苯和50 mg/L三氯乙烯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经168 h培养,三氯乙烯去除率达29.6%。为研究微生物共代谢降解三氯乙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