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277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中水回用的技术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的技术及途径、中水系统的组成、处理技术及供水方式,分析了国内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并对污水回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2.
阐述了国内外中水回用现状,介绍了某生活小区的中水回用一体化装置及其运行效果,探讨了目前影响中水回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一体化污水处理和中水制备装置设计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计和生产规模测试,开发了一套一体化污水处理和中水制备的专利装置,集射流曝气、接触氧化、斜板沉淀和多格双层过滤于一体,可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出水消毒后可全面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同时对射流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及多格双层滤池的设计及运行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氧化池填料及负荷的选用,填料上生物膜正常脱落的条件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4.
本文研究了洗浴废水在生物转盘中不同停留时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停留时间为0.25-1.5h内,洗浴废水中的CODCr、BOD5、SS和LAS的去除率随停留时间的增加其增幅较大,但随着停留时间的继续延长,去除率增加幅度逐渐变小,研究结果表明,洗浴废水生物处理的最佳停留时间为1.5h。  相似文献   
55.
基于污水处理厂的特点和区域的规划资料,本研究利用经验系数法、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方程和二维扩散方程解析解近似方程等方法,分析了平潭金井湾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环境可行性。中水水量和水质可满足湖泊景观用水、冲厕用水、绿化用水、道路洒水等用途; 中水排入湖泊后可以满足相邻海域的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在事故性排放情况下,湖泊出海口处的有小面积水域的水质超过了海域功能区的水质要求,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防范事故性排放;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的发展,中水用途将更趋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56.
A/O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验规模的缺氧-好氧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A/OMBR)对生活污水处理回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优良,系统对COD、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7%、99.08%,膜分离截留对COD的去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生物对NH3-N的去除占主要作用,膜本身对NH3-N的去除直接作用不大。出水COD、NH3—N的浓度分别为16.02mg/L和0.35mg/L,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和河道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该系统运行稳定,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工艺的污泥排放量趋于零,膜可以在线反冲洗,用化学方法清洗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7.
人工湿地在城市住宅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城市生态住区水资源利用特点,在生态住区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实现中水回用、湖水水质保持、雨水利用及面源污染治理等功能,为住区生态建设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58.
结合苏州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居民小区中将屋面雨水和优质杂排水作为小区中水回用的双水源,并采用物化法作为核心处理工艺。同时,以苏州城区范围内15个居民小区的水量调查为依据,论证了双水源中水回用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9.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water reuse options on urban water cycl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water reuse options on an urban water cycle. A water cycl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Goonja drainage basin, located in metropolitan Seoul, using the Aquacycle model. The chronological e ects of urbanization were first assessed for the land uses of the Goonja drainage basin from 1975 to 2005, where the ratio of impervious areas ranged from 43% to 84%. Progressive urbanization was identified as 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evapotranspiration (29%), an increase in surface runo (41%) and a decrease in groundwater recharge (74%), indicating a serious distortion of the water cycle. From a subsequent analysis of the water reuse options, such as rainwater use and wastewater reuse, it is concluded that wastewater reuse seemed to have an advantage over rainwater use for providing a consistent water supply throughout the year for a country like Korea, where the rainy season is concentrated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相似文献   
60.
曝气生物滤池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结构类型、特征及其在中水回用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