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42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65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9 毫秒
341.
用邻甲苯氧乙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脱酚废水来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代替邻甲苯氧乙酸生产中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 ,使脱酚废水消失于生产中 ,实行零排放 ,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对脱酚废水回用的工艺条件做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不增加设备的条件下 ,可以实现脱酚废水的回用 ,对产品的质和量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42.
用戊二醛将胆碱脂酶和牛血清白蛋白共价交联到玻璃电极上,制成酶电极,除测底物乙酰胆碱外,还可测酶抑制剂—有机磷农药。各农药的检出限和线性范围与它对酶的抑制程度有关,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辛硫磷的检测限是4.9×10-8mol/L,敌敌畏是5×10-7mol/L,叶蝉散是8.5×10-5mol/L,发现在20~45℃范围内温度对酶电极活性影响不大,电极寿命可达50天。  相似文献   
343.
高为  张华  蔡晓钰 《环境科技》2007,20(6):20-21,25
以国际标准生物指示物斜生栅列藻为实验生物,采用相加指数法,在单一毒性基础上进行1∶1的浓度配比实验,研究了丙酮与15种酮类化合物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丙酮和环己酮、环戊酮、3-戊酮、苯丁酮、4-硝苯乙酮、间硝基苯乙酮、硝基苯乙酮表现为协同作用,丙酮和乙酰乙酮、丁酮、2,3-丁二酮、苯乙酮、间氨基苯乙酮、2-辛酮、2-癸酮、4-氨基苯乙酮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44.
IntroductionThehydrophobicityofacompoundplaysanimportantroleinphenomenaofphysico chemical,biologicalandenvironmentalinterest.Duetoitsadvantages (Thus,1 985) ,reversed phasehigh 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RP HPLC)usingoctadecylsilicaasastationaryphasehasb…  相似文献   
345.
白强 《环境科技》1995,8(3):14-17
本文对现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测定大气中硫酸盐化速率的采样方法作了改进。通过实验对比,表明用新方法采集的样品更能反映真实的环境状况,所以改进方法是可行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346.
700℃热解温度下制备大豆秸秆生物炭,并利用酸、碱、氨基修饰和铁磁化4种方法对其进行改性,比较4种改性大豆秸秆生物炭对咪唑乙烟酸的吸附性能及机制,同时考察溶液pH值、温度和添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改性大豆秸秆生物炭在提高土壤对咪唑乙烟酸吸附固定能力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pH值为2~4的酸性环境中,改性大豆秸秆生物炭吸附效果更好;相对于其他3种方法,铁磁化改性大豆秸秆生物炭对咪唑乙烟酸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且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其对咪唑乙烟酸的最大吸附量可达338.785mg/g;添加1%铁磁性改性大豆秸秆生物炭的土壤对咪唑乙烟酸吸附量提高为对照组的2.37倍.  相似文献   
347.
为探究针铁矿对乙酸产甲烷途径的调控作用,利用ADM1模型(厌氧消化1号模型)对添加针铁矿的产甲烷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首先引入氧化还原介质作为新变量,模拟SAO(syntrophic acetate oxidation,互营乙酸氧化)过程中的种间电子转移,进而建立包含DIET(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直接种间电子传递)产甲烷过程的ADM1修正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各产甲烷途径的贡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c(乙酸)分别为12和20 mmol/L时,添加40~2 000 mg/L针铁矿明显提高了乙酸体系的产甲烷速率.②修正的ADM1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针铁矿强化乙酸产甲烷过程.③12、20 mmol/L乙酸体系的敏感性参数km_Xst(最大比乙酸氧化速率)校准值分别从1.02、1.46升至1.76、2.03,km_DIET(最大比电子消耗速率)校准值分别从0.78、1.48升至2.44、3.99,表明添加针铁矿提高了互营体系的种间电子传递速率.修正的ADM1模型对各产甲烷途径贡献的计算结果显示,针铁矿对DIET过程的强化作用与其添加量呈正相关,添加2 000 mg/L针铁矿试验组[c(乙酸)为12 mmol/L]中DIET和SAO产甲烷的贡献率相比对照组分别提升了117.99%和130.73%.研究显示,修正的ADM1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针铁矿对乙酸产甲烷过程的强化作用,并且能用于评价各产甲烷途径的贡献.   相似文献   
348.
乙酸正丙酯作为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应用于许多行业,但其易挥发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并危害人类健康。该文以商业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在固体床吸附柱上连续吸附乙酸正丙酯,研究不同入口浓度的乙酸正丙酯在活性炭上动态吸附行为的影响以及活性炭再生性能。研究表明,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固气分配系数,随着入口浓度的增大(4.40~21.96 mg/L),平衡吸附量逐渐变大(388.67~513.17mg/g),传质区高度增加,穿透时间缩短,动态吸附容量变大。采用2种穿透曲线模型(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和4种动力学模型(伪一级、伪二级、Elocivh和Bangham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Thomas和Bangham模型拟合效果较好(R20.99)。通过模型拟合能够较好预测不同入口浓度的乙酸正丙酯在活性炭上的动态吸附容量,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49.
螯合剂GLDA对象草修复镉污染农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螯合剂谷氨酸二乙酸四钠(GLDA)对象草修复镉(Cd)污染农田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于60 d内以不同方式(总施加量585、 1 170和2 340 kg·hm~(-2)分别等分为1~4次施加,分2~4次施加的时间间隔分别为30、 20和15 d)向已种植60 d象草的Cd污染农田(总Cd:0.62 mg·kg~(-1))施加GLDA,分析了象草地上部生物量、Cd含量和Cd提取量以及土壤pH和可溶性有机碳(DOC)质量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少量且分多次施加GLDA能显著提高象草地上部生物量和Cd含量,其中分施次数和总施加量分别是生物量和Cd含量的关键影响因子; Cd提取量在总施加量585 kg·hm~(-2)分4次施加时最高,为16.78 g·hm~(-2),较CK(不施加GLDA)显著提高275.39%;土壤pH、DOC质量浓度和DTPA-Cd含量与总施加量和分施次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DOC质量浓度是影响DTPA-Cd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总Cd含量在总施加量585 kg·hm~(-2)分4次施加时可较种植象草前土壤降低3.23%.因此,在利用象草修复Cd污染农田时,施加GLDA具有重要意义,且需合理选择施加方式.  相似文献   
350.
为探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启动期运行效能和互营产甲烷菌群的空间分布特征,考察了ABR反应器处理制糖废水启动期的运行特征,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了互营产甲烷菌群在ABR各格室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污泥驯化阶段,ABR的COD去除率为61.5%,出水挥发酸总量高达1808mg/L.经过2个阶段的调控运行后,ABR出水挥发酸明显降低,甲烷含量增加至55%以上,COD去除率达到了94.8%.而且ABR第2~4格室形成了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PCR-DGGE检测结果表明,该ABR系统中的主要产氢产乙酸菌为Syntrophobacter和Pelotomaculum,主要分布在ABR系统第3,4格室.ABR第1,2格室的产甲烷菌主要为耐酸的氢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regula和Methanosphaerula),而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saeta和Methanothrix)主要分布在第3,4格室.ABR系统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要明显高于产氢产乙酸菌,说明当系统受到冲击时,产氢产乙酸作用比产甲烷作用更易成为限速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