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153篇
综合类   642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城外绿风     
《环境》2004,(5):57
  相似文献   
92.
Worr.  E 《产业与环境》1995,17(1):32-35
提高能源效率是在短期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重要途径,工业界提高能源效率的潜力很大,本文介绍了一个称为ICARUS的数据库,它包含荷兰提高能源效率的400多种措施,钢铁工业的实例研究表明这些结果对其它国家的适用性,这项实例研究证实,尽管荷兰的粗钢生产是1988年欧洲能效最高的,但存在着能源效率提高15%的技术潜力,因此,在其它国家中潜力会更大,ICARUS表明,采用一切现有技术措施可以使荷兰工业界的CO2排放量削减30%,把这种实施限于那些在社会经济上最有利的潜力。则仍有26%的潜力。  相似文献   
93.
可可 《环境》2013,(3):74-76
当国际社会正放眼于如何解决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时,一群黑色的颗粒也开始在我们的家园"捣蛋"……当国际社会正放眼于如何解决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时,一群黑色的颗粒也开始在我们的家园"捣蛋"。最近几个月,我国许多城市都遭遇了罕见的连续雾霾天气,PM2.5持续爆表。而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员中就有黑碳(black carbon),这一陌生词语随着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关注,也逐渐走进了人们  相似文献   
94.
环球扫描     
<正>打造绿色电网《商业周刊》2009.122009年初,动态投资达62亿元的晋东南一南阳一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作为中国首条特高压线路,这是国家电网最新迈出的绿色步伐。  相似文献   
95.
不同含碳量天然气脱碳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国内外常用脱碳方法和各油气田不同含碳量天然气脱碳实例,比较各种脱碳方案的操作条件、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给出不同含碳量天然气的脱碳方案:当含碳量为2%~10%时可选用常规醇胺法、热碳酸钾法、物理-化学吸收法、变压吸附法;当含碳量为10%~30%时可选用活化MDEA法、热碳酸钾法、物理吸收法、物理-化学吸收法;当含碳量为30%~70%时可选用改良热碳酸钾法、物理吸收法、物理-化学吸收法、膜分离法+常规醇胺法、膜分离法+热碳酸钾法;当含碳量大于70%时可选用低温分离法、膜分离法+化学吸收法。  相似文献   
96.
97.
矿用救生舱内二氧化碳净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救生舱是在矿井下发生事故后保护被困矿工生存、等待救援的密闭舱室设备。在救援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处理是舱内空气净化系统的一项主要功能。本文对救生舱内二氧化碳净化装置的功率、吸收效率、药剂床层厚度等因素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确定了救生舱二氧化碳的最优净化方式,并通过救生舱内真人生存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最终得出救生舱内处理二氧化碳最佳反应条件为:药剂量20kg,最佳功率为100W;间歇式工作的运行时间与停机时间比例为2:3;在救生舱内8人生存模拟实验中,得出8kg药剂可供8人使用6.1h,平均吸收速率为1.34L/min。  相似文献   
98.
膜吸收器吸收CO2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吸收器,用水、NaOH和K2CO3 水溶液作为吸收剂进行高浓度CO2 吸收试验,考察了气体流率、吸收剂流率、质量分数以及流动方式对吸收率、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率增大,CO2的吸收率递减,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加.在一定的气体流率下,吸收液流率增大,CO2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大;吸收液浓度提高,吸收率增大,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提高.在气体流率较低时,质量分数为5%和8%的NaOH水溶液为吸收剂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比较接近.随着气体流率增大,NaOH质量分数为8%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加的值大大超过NaOH质量分数为5%时增加的值.以水为吸收剂时,气体与吸收剂的流动方式为逆流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高于并流时的值.  相似文献   
99.
首先对水泥行业产能与产量数据进行调研,对不同的工艺采用不同的CO2排放因子系统地计算了2000—2009年各点源企业水泥生产的CO2排放量,在点源企业排放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各省份及全国总排放量的年度增长趋势。其次利用ARCGIS绘制了全国水泥行业排放点源年度分布图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调查分析了我国水泥企业CO2排放源点源分布与变化规律,对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结合具有光激发特性的光催化剂和有特定生物固碳途径的微生物,构建光催化剂-微生物复合体系,将实现太阳能捕获、催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不同类型光催化剂在光吸收特性及光催化性能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本文总结了含金属、非金属基或复合光催化剂与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碳转化体系,对比光催化剂引入方法、光催化剂作用途径及碳转化产物、效率等关键因素.针对率先与微生物结合的CdS光催化剂,系统阐述了其生产乙酸、甲烷、C2+产物及复合改性的发展历程.分析杂化体系界面电荷转移的关键基础,概括其研究方法、现有成果及存在问题等.分析了应用于微生物复合碳转化体系光催化剂的面临挑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