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153篇
综合类   642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近来,哥本哈根这个名词在全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关乎全世界生存发展的全球气候大会在这里举行,此次会议是对人类社会的未来生存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次世界性大会,大会吸引了全世界130多位领导人参加。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包括哥本哈根大会在内的世界气候大会如此受到关注呢?  相似文献   
952.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已经造成多种不利影响,为缓解这些不利影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碳中和评估与预测预估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科学基础,准确估算碳排放量和碳去除量是进行碳中和评估的关键,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减排和增汇政策。本文梳理了碳排放量和碳去除量的估算方法以及预测预估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期为准确评估碳中和现状以及预测预估未来情景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能性和路径提供方法论参考。碳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可以分为用于支撑碳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面向消费侧碳排放的估算方法和基于因素分解法的碳排放计量方法三大类;前两类方法主要用于历史碳排放量的盘点,第三类方法可用于碳排放量的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去除量估算方法可以分为统计模型法、机理模型法和遥感模型法三大类;第一类方法应用最早但估算结果较粗糙,第二类方法模型应用最多但估算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三类方法观测范围大但缺乏预测预估能力。近年来,模型分析法在碳中和评估和预测预估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3.
以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液作为用碱液吸收CO2气体的模拟液,用两室单阴膜电渗析装置对其在小于5V的低电压下进行脱碳处理,并且得出电渗析的方法可以增加回收液中Na2CO3和NaHCO3的浓度比,减少碳的总浓度,起到了对CO2的碱吸收液再生利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4.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化学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加氢反应、氢甲酰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5.
研究外源碳氮施加对土壤氮素转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可为土壤养分管理、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以东北农田黑土为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在25℃和60%WHC水分条件下研究外源碳(葡萄糖和乙酸)、氮(硫酸铵)施加对土壤净氮转化速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处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0.03 mg·kg-1·d-1,单施氮肥抑制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净氮矿化速率降为-0.56 mg·kg-1·d-1,表现为对氮素的固定,而净硝化速率和N2O排放速率分别显著增加至对照处理的33.3倍和4.69倍,但对CO2排放速率没有显著影响。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氮肥配施葡萄糖或乙酸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氮肥配施葡萄糖对铵态氮的影响程度大于氮肥配施乙酸处理。碳氮配施使得净氮矿化速率进一步降低,氮肥配施葡萄糖处理的净氮矿化速率为-5.97 mg·kg-1·d-1,显著低于氮肥配施乙酸处理(-5.00 mg·kg  相似文献   
956.
原位络合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开辟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萃取金属离子的新途径。本文综述国外有关SC-CO2萃取环境样品中金属离子的原理、流程、应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加理想的络合剂和SC-CO2携带剂的发现,必将使SC-CO2萃取金属离子的技术在环境样品中痕量金属离子的前处理和分析以及有害金属离子的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957.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再生吸苯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工业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苯作为单一吸附质,进行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再生活性炭研究,探讨了操作温度、操作压力、CO2流速、活性炭粒度、循环再生次数等因素对再生效率及再生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对活性炭中的苯具有良好的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958.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基于我国1990-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两阶段"LMDI方法,先将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影响因素分解为产出规模、能源结构、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四个方面;再引入产出结构效应,对减少碳排放起关键作用的变量--能源强度进行再次分解.在此基础上,以产出规模和能源效率这两个对碳排放的增加和减少起关键作用的变量为依据,界定"高增长、高效率"、"低增长、低效率"、"低增长、高效率"和"高增长、低效率"四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划分出不同的时期,分析我国碳排放周期性波动的特征.研究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以来,我国四个阶段不同经济增长方式的差异是碳排放波动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其中2000-2004年"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碳排放的显著增加.因此,有效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根本途径在于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959.
中国2050年低碳能源经济转型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前夕发布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要履行这一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承诺,中国的能源经济系统需要深刻的低碳转型.本文借助于中国一全球能源模型(China in Global Energy Model,C-GEM),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未来低碳能源经济转型的路径和政策进行了量化分析,并评估了转型对中国社会福利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60.
汝州市一期煤气工程的CO_2间接置换宋现超,怯肇乾,李志强汝州市煤气公司一、工程概况汝州市一期煤气工程,到1994年11月,已经完成洗萘、脱硫、贮配和部分中压管网、调压站、低压管网等项设施,并且经过河南省计经委等有关单位专家的鉴定验收,具备了向站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