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482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714篇
基础理论   457篇
污染及防治   14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3~5龄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etLiu)幼虫被白僵菌(Beauveriabassi ana)感染后保护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3~5龄油松毛虫被白僵菌感染后1 ~8d,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同期未感染的幼虫,并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同期未感染的幼虫变化不大;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感染后1~8d幼虫体内SOD同工酶与CAT同工酶的变化.结果显示:SOD同工酶带宽与酶带亮暗变化显著;CAT同工酶酶谱有所差异,酶带数由感染初期的一条变为后期的两条带,而且带宽值与酶带亮暗变化显著. 图3表2参16  相似文献   
992.
采用三亲接合法成功地将携带有发光酶基因的pTR1 0 2转入了甲基对硫磷降解菌Pseudomonassp .DLL -1菌株中。获得的接合子在液体培养、固体培养过程中以及在土壤中其标记质粒非常稳定。标记质粒并没有给受体细胞的生长、降解甲基对硫磷的能力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 ,将标记菌株DLL -1-B用于土壤生态研究是可行的。在土壤中 ,DLL -1 -B的数量在接种后最初 2天下降幅度较小 ,随后下降速度较快 ,但当下降到 1 0 3~ 1 0 4 g- 1时趋于稳定。DLL -1 -B在水中下降速度更快 ,存活时间更短。DLL -1 -B在旱地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差 ,大多存在于 0~ 1 0cm土壤中。在水田中 ,DLL -1 -B的移动性较好 ,2周后 ,2 0~ 3 0cm土壤中测得DLL -1 -B为 2× 1 0 2 g- 1。  相似文献   
993.
《农村生态环境》2002,18(1):16-21
  相似文献   
994.
根据本实验室克隆并公布的藏青稞β-1,3-葡聚糖酶II(BGH II)基因序列,以藏青稞QB09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DNA步移文库,并通过步移技术克隆出BGH II起始密码子上游调控序列BGHP. 鉴定和分析表明,BGHP具备大多数高等植物启动子的保守元件,预测它对BGH II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作用.为鉴定BGH II基因的基本启动子元件,将基因5′侧翼序列做缺失片段分析,利用PCR方法从BGHP中得到3个不同大小两端带有Hind Ⅲ、BamHⅠ酶切位点的片段BGHP1、BGHP2和BGHP3,定向插入载体pMGFP4(pBI221改建,报告基因为GFP)中,取代原有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了由驱动报告基因GFP的植物表达载体BGHPV1、BGHPV2和BGHPV3,用于大麦的遗传转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图5 表1 参15  相似文献   
995.
苯并(a)芘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苯并(a)芘(BaP)暴露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共设置4个处理组,浓度分别为每千克体重0.01mg、0.1mg、1mg和10mg,暴露方式采用腹腔注射,分别在暴露后6h、12h、48h和96h测定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靴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显示,所有暴露浓度对SOD活性明显抑制,各处理组活性在暴露后6h均低于对照组,在暴露后12h至48h有所回升,暴露后96h又降至对照水平以下.0.01mg kg^-1、0.1mg kg^-1处理组CA3、活性在暴露期间无显著改变,1mg kg^-1、10mg kg^-1处理组CAT活性在暴露后12h显著升高,暴露后96h回落至对照水平以下,此时10mg kg^-1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对照组GPX活性在暴露后出现波动,0.1mg kg^-1处理组在暴露后96h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它处理组活性与对照组在暴露期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BaP能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酶产生影响,多种抗氧化酶活性相结合可作为BaP暴露的生物标志物.图3参18  相似文献   
996.
经DNA改组的植酸酶纯化和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DNA改组的重组植酸酶通过有机膜超滤、DEAE -SepharoseF .F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 ,其纯度可达90 %左右 .SDS -PAGE分析表明 ,重组植酸酶的分子量Mr 约为 85 0 0 0 .酶学实验结果表明 :该酶反应最适pH为 4 .5 ,最适温度为 4 0℃ ,Km为 0 .11mmolL-1,Vmax为 96 4mmolL-1min-1,植酸酶活性不依赖任何金属离子的存在 .向酶液中分别添加MgSO4、阿拉伯糖、果糖、半乳糖、乳糖、海藻糖、蔗糖及葡萄糖 (10 0 g/L)后 ,植酸酶在 90℃处理 10min的活性比对照增加了 1~ 3倍 ,说明这些物质为酶保护剂 ;在 37℃下以植酸钠为底物的SDS对酶活性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金属离子如Cu2 ,Zn2 ,K 以及EDTA对酶活性具有较弱抑制作用 ;金属离子如Mn2 ,Mg2 、Fe2 、Ba2 、Ca2 、Co2 低浓度时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当Mg2 浓度增加到 10mmolL-1时 ,则对酶活性起抑制效应 .图 4表 4参 19  相似文献   
997.
维生素C二步发酵中L-山梨糖脱氢酶的性质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细胞质中分离纯化出L 山梨糖脱氢酶 (SDH) ,其分子量为 46× 10 3 ,表观分子量为 190× 10 3 ;在测试范围内 ,最适pH是 7.4,温度为 5 5℃ ,最稳定的 pH是 7.0 ,温度为 30℃以下 ;FeCl3 促进酶活 ,CoCl2 抑制酶活 .该酶活力与发酵产物 2 酮基 L 古龙酸的合成呈正相关 ;伴生菌促进产酸菌生长和代谢 ,并使该酶比活力增加 ,从而提高发酵系统中该酶的总活力 .图 11表 5参 9  相似文献   
998.
一株白腐菌产生的漆酶对RB亮蓝的脱色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 1是一株能在液体条件下产漆酶的白腐菌 ,纯化的漆酶对RB亮蓝有很好的脱色作用 .漆酶的最适脱色温度为 4 5℃ ,最适脱色pH值为 6 .0 ,脱色pH范围在 4~ 7之间 .当溶液中漆酶活力为 2 .0× 10 3 U/L时 ,在最适脱色条件下、16h内 ,RB亮蓝 (30 0mg/L)的脱色率可以达到 90 % .经酶作用后 ,RB亮蓝在 4 30~ 70 0nm范围内的特征颜色吸收峰基本消失 .实验证明 ,在相同的条件下 ,漆酶粗酶对RB亮蓝有更好的脱色效果 .图 7表 1参 6  相似文献   
999.
豆豉纤溶酶在枯草杆菌WB800中的高水平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来源于豆豉产生菌DC12的新的纤溶酶基因序列被克隆测序.为了实现在枯草杆菌中高水平表达豆豉纤溶酶,将来源于枯草杆菌168的重叠启动子P43序列以及转录终止信号序列通过重叠延伸融合,将融合序列克隆到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穿梭载体pBE3中,构建了pBEP43载体.将豆豉纤溶酶基因插入到载体pBEP43后转化枯草杆菌WB800.结果表明,在P43启动子驱动下,豆豉纤溶酶基因在重组菌中的对数生长期和平衡期均获得了表达且分泌到培养基中.重组菌经培养后上清液中的纤溶酶活性最高达1270U/mL,是豆豉纤溶酶基因在自身启动子驱动下表达量的1.87倍和野生菌株枯草杆菌DC12表达量的4.1倍.图5参16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温度胁迫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化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温度骤变在水生动物病害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将环境温度从20℃突然升高或下降,然后在不同时间取样分析,从免疫学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的温度改变方式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2h内将饲养水温从20℃升至32℃,然后在30min内降至20℃,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密度(DH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先升高后下降,6h时出现峰值,3d后趋于稳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则呈相反趋势;(2)在24h内将饲养水温从20℃降至8℃,其DHC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SOD和CAT先增加后下降,在d1出现峰值;而MDA的含量先下降后升高,在d3出现峰值,但总的来说,MDA的含量均高于0h处理组;(3)在24h内水温从20℃升至32℃,其SOD和CAT在温度变化6h后呈升高趋势,而后逐渐下降,DHC的变化无一定规律,但均明显低于0h处理组,MDA的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以上结果表明,温度胁迫使中华绒螯蟹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机体的氧化代谢失衡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