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440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1.
结合极化曲线和全电池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菲对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SMFC)体系电能输出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菲浓度为0、0.5、1.0、5.0、10.0 mg·L-1时,体系输出电压峰值分别为186.1、283.4、136.7、112.7、74.7 m V,COD去除率分别为30.8%、39.4%、26.7%、23.5%和22.0%,库伦效率则为5.4%、7.1%、4.1%、2.7%和2.1%.SMFC体系的电能输出、污染物去除和库伦效率随菲浓度升高,先促进后抑制,0.5 mg·L-1菲可促进电能输出.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0.5 mg·L-1菲体系的欧姆内阻、活化内阻和浓差极化内阻均最小,分别为20.79Ω、14.94Ω和106.8Ω,其表观内阻主要由扩散或浓差极化内阻构成,其次为欧姆内阻,阳极氧化反应和阴极还原反应的活化内阻所占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612.
基于铁还原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未来理想的发电装置,而铁还原菌是目前MFC研究中重要的产电微生物.自然界中并无微生物产电的直接进化压力,而MFC电极与自然界中Fe(III)氧化物同为难溶性胞外电子受体,研究表明,铁还原菌对二者的还原有相似机制.基于铁还原菌的MFC具有无需外加介体,可利用多种有机电子供体作为燃料,能量转化率高等优点.本文分析了铁还原菌还原电极和还原Fe(III)氧化物机制的相似性,对近年来基于各种铁还原菌的MFC研究进展进行分述和总结,提出了铁还原菌MFC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13.
一株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混合应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溴百里酚(BTB)鉴定培养基和稀释平板法从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污水样本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好氧反硝化细菌,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反硝化产碱杆菌(Alcaligenes denitrificans),并将其命名为菌株BMB-N6.研究了菌株BMB-N6在不同浓度亚硝态氮条件下的反硝化能力,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该菌株最适的好氧反硝化条件,并且在实验室和大田条件下分别考察了菌株BMB-N6与蛋白质降解菌BMB-LA和氨氮脱除菌BMB-HKF复配形成的混合菌制剂的反硝化能力.结果表明,菌株BMB-N6在8 h内对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可达94%,其最适亚硝态氮去除条件为摇床转速50 r·min-1,C/N比值4,pH 6,温度35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菌株BMB-N6为基础制成的混合菌制剂在12 h内可去除90%的亚硝态氮,在大田应用中7 d内可去除80%的亚硝态氮.  相似文献   
614.
研究了Lactobacillus brevis对水溶液中Cr(Ⅲ)的吸附作用.考察了初始pH值、接触时间、初始Cr(Ⅲ)浓度、菌体浓度和温度对Cr(Ⅲ)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pH、温度和初始Cr(Ⅲ)离子浓度条件下,菌株对Cr(Ⅲ)离子的吸附量较低.在试验条件下,溶液初始pH、温度和初始Cr(Ⅲ)离子浓度的升高,均能提高菌株对Cr(Ⅲ)离子的吸附量.在温度为40℃、pH 6和初始Cr(Ⅲ)离子浓度为200 mg·L~(-1)时,菌株吸附量最大.随菌体浓度升高,单位浓度菌体对Cr(Ⅲ)离子吸附量降低,但总吸附量增大,菌体浓度为6 g·L~(-1)吸附量最大.菌株对Cr(Ⅲ)离子吸附较快,接触时间为1 h就达到平衡.用Langmuir、Freundlich、Redlich-Peterson和Temkin吸附模型进行拟合,相关的回归系数表明,吸附过程拟合Langmuir吸附模型比Freundlich、Redlich-Peterson和Temkin吸附模型好.用Elovich、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拟合,动力学试验数据与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度最佳.  相似文献   
615.
从碱性土样中分离到数十株产碱性β-聚糖酶类的细菌经摇瓶反复筛选后,得到一株碱性β-聚产产量较高的耐碱细菌经初步鉴定,属短小芽孢杆菌,其纤维素酶作用的最适PH为7.6,最适θ为60℃,木聚糖酶的作用最适PHJ为9.0,最适θ为55℃,该菌的最适生长PH为8.0,最适产酶θ为28-32℃,木聚糖与山梨糖分别是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良好诱导物,以麸皮为碳源,产酶的最适浓度为5%,添加尿素和(NH4)2SO  相似文献   
616.
具脂肪酶和酯酶活性酵母菌的选育和酶学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济南市区得到的含油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酵母S9 菌株,它可以同时产生较高酶活的脂肪酶和酯酶.对影响S9 产脂肪酶和酯酶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2 % 的黄豆粉为最佳氮源,1 % 的可溶性淀粉为最佳碳源,最适的初始培养pH和温度分别为pH6 .5 和28℃,另外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产酶也有不同的影响.对S9脂肪酶和酯酶的各种酶学性质进行的研究表明,脂肪酶和酯酶的最适作用温度都为30℃,最适作用pH 分别为7 .0 和8.0,两者都属于常温酶,在30℃~40 ℃范围内比较稳定,前者在中性偏碱的pH 环境中比较稳定,后者属于碱性酶,在pH7 .5~10 .5 范围内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617.
从堆肥中筛选到一株能在55℃生长并分泌高温α-淀粉酶的菌株,经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 ZD-8.在液体筛选培养基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NH4)2SO4,通气量为10%、pH值及C/N比分别为8和3/1、65℃的条件下,培养24h的菌株产酶量最高.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pH值为8,最适反应温度为95℃;95℃下保温60min后酶活仅损失4.8%;较低浓度Ca2 存在下,该酶即可有很好的稳定性.污泥有机质降解实验表明,培养了22h的菌株对污泥有机质降解能力最强;将高温α-淀粉酶活性增加2倍后(为2×104 U·mL-1),添加到经过不同处理的污泥中,其有机质降解率、脱氢酶增加率和SOUR增加率平均增加17.1%、76.9%、27.3%;在污泥中添加0.1mmol·L-1CaCl2后,其有机质降解率、脱氢酶增加率、SOUR增加率平均增加7.1%、20.4%、3.4%.  相似文献   
618.
底物初始浓度对光合细菌产氢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底物初始浓度对光合细菌产氢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对光合细菌产氢得率和初始底物转化为氢气得率进行比较,分析底物初始浓度对光合细菌产氢代谢的影响,实验发现底物初始浓度为120 mmol/L时最适合光合细菌的产氢代谢,底物初始浓度达到140 mmol/L时,光合细菌主要进行生物量合成和产酸代谢,得到各浓度梯度下的最大生物量,但对产氢代谢产生抑制作用,表明最大生物量与最大的产氢能力之间不成正比关系及光合细菌产生CO2机制与产氢机制不同;光合细菌最大比产氢活性表现在对数生长期,最大生物量出现在稳定期。实验证明,光合细菌对数生长期受底物浓度影响大,底物浓度低,最大生物量所对应的时间相对较早,底物浓度增大,最大生物量所对应的时间相对延后。  相似文献   
619.
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下,天然气肩负着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重要使命。2021年以来天然气消费增速显著,天然气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双碳”目标下,当前我国天然气行业面临着上游勘探开采市场仍需进一步放开,管网运营协调性有待提高,城市燃气储气能力仍需提高,气电发展政策体系仍需健全,市场化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仍未理顺等问题与挑战。建议完善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加强天然气管网协调管理和储备能力建设,强化气电发展政策支持,完善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持续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20.
微生物絮凝剂EBU-1的化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一株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EBU1的化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EBU-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呈色反应为多糖的颜色反应,没有蛋白质的颜色反应;紫外和红外扫描确定EBU-1含多糖及少量核酸,含量分别为82.3%和8.6%;电负性实验表明,EBU-1是阴离子型微生物絮凝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