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假设条件的缺陷浅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对可持续程度的评价和计量研究自然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由于研究者的学科所限,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的理解各有差异,因而在评价时,对可持续发展因子指标选取和权重的确定各有侧重,使评价结果很难进行定量的比较,并且计算结果也难以力排众议而得到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22.
目前,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一理论虽已得到理论家和企业界的普遍认可,但实践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绩效并不尽人意。本文运用研究假设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从企业相关者利益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企业社会绩效最大化的三维空间理论模型,并在对企业社会绩效静态评价基础之上,对企业社会绩效进行了协调性评价,以探求在利益相关者利益不均衡、不同向发展下的企业社会绩效最大化,即企业社会综合绩效构成与评价,旨在为企业社会绩效研究提供一种思路。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绩效有较多的影响因素,且各影响因素之间时有碰撞、对抗或不统一性,从而导致各维度上的社会绩效存在着非同向发展情形。因此,要实现企业社会绩效的最大化,必须考虑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综合绩效,即企业社会最优绩效,并且引入企业社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只有从企业社会最优绩效点出发,才能促进企业更好与更全面地履行社会责任,进而实现企业社会绩效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23.
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除改进环境源效外.环境规恻对本国企业竟争力的影响也是政策恻定的关键影响因素。传统假设认为环境规铆会负面影响企业竞争力。波特假设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环境规制通过创新补偿与先动优势可提高企业竟争力。本文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上逮假设进行了剖析。然后讨论了该领域研究的新动向.即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对环境规恻与企业竟争力关采的影响。提出环境规制能否影响企业的竟争力还依赖于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条件、环境管理动机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4.
对于具体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几乎都是在一定基本假设简化下实现的,因此对于同一问题,如果假设条件稍加变化,所得到的结果也许就会不同。针对半承压含水土层的渗流问题所给出的假定条件入手,考虑在一种新的因素影响(弱透水层的厚度d)下得出新的方程形式。  相似文献   
25.
为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比例,基于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数据分析和行为科学X-Y理论的研究,本文介绍了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以发电企业为例,介绍了企业依据人性假设理论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和激励员工发挥潜能的工作机制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6.
车载有毒液体泄漏后,沿地表扩散的同时亦会发生渗流现象.有毒液体渗流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土壤和地下水及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甚至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导致中毒等重大事故的发生.为分析泄漏后毒物的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二维渗流方程,开发了二维渗流事故后果分析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在假设前提下,毒物泄漏后发生渗流时,毒物浓度沿二维渗流平面呈椭圆形向四周扩散,泄漏点的浓度随泄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此结论对于有毒液体泄漏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以2010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为度量,基于假设抽取法,测算工业行业之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关联,分析共同特性和规律,发现隐藏在基础性行业背后的污染物排放源,探索工业行业减排的新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在工业行业之间发生了转移,且产业关联特性基本相似;基础性行业,如造纸、纺织、食品、化学、金属冶炼等,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直接排放最高,但不同行业的影响因素略有不同;服装鞋帽、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通信设备、通用专用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制造业,虽然直接排放较低,但将大量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转移到基础性工业中,是隐藏的排放源;根据工业行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的产业关联特性,抓住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的关键切入点,挖掘减排潜力,制定相适宜的行业减排政策,更有利于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28.
环境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正在被逐渐推广应用。本在现有理论基础上,总结环境审计的定义,对环境审计假设进行探索,并讨论环境管理中的一些新思想:环境标志、清洁生产与环境审计的联系,以期有益于环境审计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环境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 ,正在被逐渐推广应用。本文在现有理论基础上 ,总结环境审计的定义 ,对环境审计假设进行探索 ,并讨论环境管理中的一些新思想 :环境标志、清洁生产与环境审计的联系 ,以期有益于环境审计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区域间碳排放的产业关联可为区域间碳减排责任分摊提供科学依据,运用HEM(hypothetical extraction method,假设抽取法),以不同年份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2012年和2007年中国八大区域17个产业群的碳关联以及各区域的PBE(基于生产的碳排放)和CBE(基于消费的碳排放).结果表明:①与2007年相比,2012年中国八大区域总碳排放量变化趋势稳定,但是部分区域某些产业群的碳排放量有明显上升或下降的趋势;2012年和2007年八大区域各产业群对产业系统净输出和净吸收的碳具有显著的相似性.②2012年和2007年中国八大区域的建筑业后项碳关联相对指标均大于1,其中,2012年中部区域、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建筑业后项碳关联相对指标分别为9.446、6.935、8.365,2007年分别为5.428、7.576、5.298,这3个区域的建筑业后项碳关联位居八大区域的前三位,是建筑业最具潜力的三大碳排放区域;除京津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以外,其余区域的石化工业,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前项碳关联相对指标均大于1.③PBE较大的区域,其CBE也较大,如三大沿海区域、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而京津区域的PBE和CBE均最小.④各区域的石化工业和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的PBE均最大,建筑业和其他服务业的CBE最大.研究显示,发达的沿海区域和发展中区域减排责任分摊比重较高,其对能源需求较高,致使产生的碳排放较多,其中尤以石化工业和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对碳排放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