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4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211篇
安全科学   180篇
废物处理   238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2046篇
基础理论   495篇
污染及防治   751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31.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张汝冰  刘宏英 《环境化学》1999,18(6):579-583
本文以偏钛酸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TiO2,所制得的纳米微晶平均粒径约为8.5nm,并能在700℃保持锐钛矿型晶体结构,当它应用于染料溶液的光催化分解,与MT-150W光催化相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同时,我们用Al2O3陶瓷膜回怍纳米TiO2循环再利用,这为纳米TiO2在环保方面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32.
纳米Ti02多孔微粒阳光催化降解活性艳蓝染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利用高分子悬浮聚合与溶胶—凝胶法相结合的技术,成功地制备不同孔结构的TiO2多孔微粒,并对其光催化降解活性艳蓝KN—R的染料溶液PH、无机阴离子、光强、通空气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强酸性条件有利于染料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而强碱性条件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常见无机阴离子cl^-、so4^2-,对染料降解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染料降解效率随光强增加而提高;光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TiO2多孔微粒对活性艳蓝KN—R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降解时持续通空气有利于降解效率的提高。实验证明所制得的微粒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和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933.
液相中MnO2催化臭氧化降解磺基水杨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β-MnO2,γ-MnO2和MnSO4产生的胶状MnO2在液相中催化臭氧化降解磺基水杨酸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液相中MnO2催化臭氧化降解磺基水杨酸的活性与体系的pH值有关,而与其物相无关.在本实验条件下,三种MnO2在pH=1.0时均显示了较好的催化臭氧化活性,而在pH=6.8和8.0时却无活性。实验结果还表明,催化剂催化分解臭氧活性的高低与其催化臭氧化降解有机物的活性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34.
据2016年胶州湾水质自动监测的数据结果,分析了水质变化趋势,并统计和评价其水质超标情况。结果表明:2016-04—11水质自动站海域溶解氧质量浓度和pH 的日均值均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活性磷酸盐年均值为0.023mg/L,无机氮年均值为0.154mg/L,以硝酸盐为主(64.9%);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率均为16.7%,而且集中在降雨量较大的8月、9月,营养盐指标超标基本与海泊河的淡水输入有关;叶绿素a质量浓度与溶解氧、pH 和浊度呈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对该海域表层海水的水质参数影响较大;自动站监测和人工监测的营养盐在年际变化上呈现较一致的趋势,说明运用水质自动站监测该海域的营养盐变化趋势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935.
采用固态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硅铝比(Si/Al=5,10,25)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探究硅铝比对其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活性位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Ox程序升温脱附(NOx-TPD),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原位红外实验(in situ DRIFTS)等手段进行物化性质表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Cu负载量为4wt%时,不同硅铝比的Cu/SSZ-13具有显著差异的SCR活性;其中,Cu/SSZ-13(10)的SCR活性最佳,200~450℃温度范围内NO转化率均大于80%.XRD和H2-TPR结果表明,硅铝比会影响Cu/SSZ-13的Cu物种的分布和氧化还原性.NOx-TPD和NH3-TPD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中Cu/SSZ-13(10)具有最多Cu2+离子,Cu2+离子可以为Cu/SSZ-13(10)提供更多的NOx吸附位点和Lewis酸性位点,而Lewis酸性位是Cu/SSZ-13主要的低温SCR活性位点,因此有利于NH3-SCR反应的进行.当硅铝比增加到25时,Cu/SSZ-13(25)的Lewis酸性位大量损失,导致其SCR活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36.
为分析盐度对硝酸细菌(NOB)活性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特性,本文采用高浓度亚硝态氮污水富集培养NOB.对NOB富集污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表明Nitrobacter占细菌总数的(81%±6%).污泥的最大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为(42.5±0.9)mgN/(gVSS·h).用此污泥考察了盐度对NOB活性的影响,并测定了盐度为10g/L时NOB的动力学参数(Ko、KS).结果表明,与盐度为0g/L时的NOB活性相比,盐度为15g/L时NOB活性降低了3.3%;盐度为10和20g/L时的NOB活性分别降低了11%.盐度为10g/L时,NOB的最大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为(37.9±0.7)mgN/(gVSS·h),氧的半饱和常数Ko值为(1.51±0.06)mg/L,底物(亚硝态氮)半饱和常数KS值为(6.06±0.15)mg/L,Ko、KS测定值均高于ASM2模型中氨氧化细菌(AOB)推荐值.盐度对NOB的抑制降低了最大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对氧传递和底物(亚硝态氮)传递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937.
采用不同活性恢复手段研究了短期低温(20d,15℃)储存及常温(25℃)低负荷运行后,CANON-MBBR反应器的活性恢复效果.结果显示,CANON悬浮载体经短期低温储存后,通过先恢复温度后缓慢提高进水负荷的方式可使其TN去除负荷恢复率达到102%.若在温度未恢复的基础上直接将进水负荷提升至原水平运行,CANON悬浮载体生物膜将无法维持正常的EPS含量而易发生脱膜现象,致使TN去除负荷恢复率仅为84%.另外,系统有一定基质浓度的基础上,经过25d常温(25℃)低负荷SBR运行后,通过同样的恢复手段可使TN去除负荷恢复率达到96%.通过微生物菌群分析,确定CANON-MBBR系统中功能微生物优势菌属分别为Nitrosomonas和Candidatus Kuenenia,采取合适的恢复手段使系统进入稳定运行阶段后,两者丰度均可分别达到11%以上及27%以上,且悬浮载体脱膜并未对微生物组成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38.
通过苏玛罐采样和GC-MS/FID分析系统,测定了山东地区典型胶合板制造企业的VOCs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烷烃(13.81%~39.16%)、含氧VOCs(5.68%~36.06%)和芳香烃(3.58%~48.12%)是热压和涂胶工艺主要排放成分,废气排口以含氧VOCs(6.49%~83.88%)排放为主,不同工艺环节的特征VOCs组分各有不同;烯炔烃(27.12%~39.38%)和芳香烃(32.47%~45.63%)是热压工艺和涂胶工艺的高OFP组分,废气排口则以含氧VOCs(52.82%)对O3生成贡献最大;基于SOAP评估,各环节均以芳香烃类化合物(97.08%~98.03%)为主要活性组分;测得山东地区胶合板制造行业VOCs排放因子为0.89g VOCs/m3胶合板.  相似文献   
939.
以五水硝酸铋,氯化钾,乙二醇和P123为原料,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制备出具有花球状的BiOCl.通过优化微波功率,温度和微波保持时间3种因素,发现微波功率为600W,温度为120℃,保持时间为30min时制备的BiOCl在模拟太阳光下对甲硝唑的降解效果最为显著.利用XRD和SEM对制备的BiOCl进行表征,考察了BiOCl的晶体结构和表面特征.同时研究了BiOCl投加量,甲硝唑浓度及pH值对甲硝唑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iOCl的投加量为2g/L,甲硝唑的初始浓度为5mg/L,体系初始pH值为3时,BiOCl对甲硝唑的降解效果达到98.3%.通过自由基捕获剂实验,发现光催化降解甲硝唑反应中的主要活性物种为空穴(h+)和过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940.
徐杰  刘维平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0):4378-4384
以无水氯化铁为氧化剂,碳纸为基板,通过化学氧化法制备聚吡咯/二氧化钛(PPy/TiO2)光电阴极,采用XRD、IR、SEM对光催化材料进行表征.以碳纸为阳极;碳纸、TiO2改性碳纸和PPy/TiO2改性碳纸为阴极,构建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光照条件下,研究了MFC废水处理效果、产电性能及阴极钴酸锂的浸出情况.结果表明:PPy/TiO2改性碳纸最大功率密度为10425.7mW/m2,分别是碳纸和TiO2改性碳纸的1.97和1.86倍;PPy/TiO2改性碳纸阴极Co(Ⅱ)浸出率为47.8%,分别是碳纸和TiO2改性碳纸的1.87和1.7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