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地层氮氧化物和臭氧的区域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地层氮氧化物和臭氧的区域分布研究方法,使用简化的区域尺度大气污染物传输模型和光化学反应模型,模拟计算了1990年中国主要城市排放氮氧化物的情景下,夏季(7月)主要城市的氮氧化物和相应的臭氧在近地层的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42.
光诱导下农药的化学转化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药在光诱导下进行的化学转化是重要的非生物转化途径,其过程和产物对农药药效、代谢、毒性及环境影响重大.近年来,在国外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着重论述农药环境光化学基本概念,主要光化学反应类型及光诱导下农药化学转化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43.
南京市臭氧、VOCs和PANs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3—2016年基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以及省建大气多参数站所获取的南京市O_3、NO_2、CO、VOCs、PANs观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南京市O_3第90百分位日最大8 h平均质量浓度比2013年上升33.3%,超标天数中O_3引起的超标占比增至32.0%。南京市区大气中非甲烷总烃冬季浓度高于夏季,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则与之相反;在5—9月,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在日变化过程中出现峰值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醚、醛、酮类,且O_3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s)生成存在有一定的线性关系。VOCs/NOx比值表明南京市处于VOCs控制区,因此对NO_2浓度下降不敏感,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连续3年上升,夏季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未显著下降,这些现象是城市O_3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庚烷与二氧化硫的光化学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庚烷与二氧化硫的光化学反应,利用GC/MS对气相产物及气溶胶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了部分产物:醇、酮、呋喃衍生物、有机酸、三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探讨了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考察了NO,NO2,O2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EPRE)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环境光化学学科的演进过程,概括性地论述了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消除环境水、气和植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反应机理,建立起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的分类概念,描述了目前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的研究现状和工业化应用尚存在的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6.
1-硝基芘在模拟大气条件下的光化学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硝基芘在模拟大气条件下的光化学反应。采用氙灯作光源,使具有一定流速的载气(N_2、O_2或空气)将涂有1-硝基芘的颗粒物载体悬浮在石英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光照反应。采用脱机的HPLC/MS鉴定了产物的主要组成,研究了其反应动力学和1-硝基芘在光反应前后的生物致突变性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对其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进行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47.
烟雾箱模拟乙炔和NOx的大气光化学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自制光化学烟雾箱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实验并模拟了乙炔和氮氧化物NOx在室温(20±1)℃下的大气光化学反应.讨论了乙炔与NOx的协同作用对光化学反应产生O3的影响.实验得到了O3和NO2的壁损失分别为5.80×10-6s-1和2.41×10-6s-1,相对于模拟实验中的O3和NO2,该损失可以忽略.测得了单支40W黑光灯的有效光强为0.64×10-3s-1(以NO2的光解速率表示).经过净化空气的本底校正后,讨论了不同乙炔浓度、NOx浓度以及光照强度对体系产生O3的影响,计算了乙炔的增强反应活性值(incremental reactivity,IR),4组实验的IR最大值分别为1.76×10-2、2.68×10-2、2.04×10-2和2.84×10-2.并发现IR值与乙炔的初始浓度以及光照强度关系密切,与NOx初始浓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8.
对经0.22 mm PES滤膜的东海海水进行长达126 h的紫外照射实验,研究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化学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紫外照射下,类色氨酸组分发生明显降解,而类酪氨酸组分则逐渐增多,光反应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分别为-0.011和0.019。悬浮颗粒物(SPM)是海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次报道并量化东海海域海水在不同SPM含量下CDOM光化学反应中荧光性质的变化。实验表明SPM对类色氨酸光化学降解有显著阻碍作用,且在0~150 mg/L范围内SPM浓度越高类色氨酸光降解速率越慢。但SPM对类酪氨酸的影响较为复杂,在100 mg/L及以下时,SPM对类酪氨酸荧光增加有促进作用,而当含量为150 mg/L时,SPM会抑制类酪氨酸荧光增加。  相似文献   
49.
上海市某化工区夏季典型光化学过程VOCs特征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基于夏季某化工区外5 km处观测点O_3及VOCs在线观测结果,分析了VOCs污染及光化学反应活性特征.结果显示,西南风向的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63.9×10~(-9)±28.6×10~(-9),高于其他风向42%(45.0×10~(-9)±28.0×10~(-9)),不同主导风向下的VOCs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以烯烃、卤代烃和烷烃为主要组分,说明化工园区局地排放和累积对观测点VOCs影响较大.主要VOCs物种的日变化都具有夜间体积分数累积增多,白天逐步降低的特征;但是异戊二烯呈现日变化较小的特征,显示其受到人为源和天然源的双重影响.西南风向的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为242.1×10~(-9),远高于其他风向的OFP(174.1×10~(-9)),而平均MIR(Maximum Increment Reactivity)则较为接近;烯烃在VOCs总OFP中的贡献比例均在70%以上,其次是芳香烃.使用乙苯和间/对二甲苯的比值来表征气团光化学反应进程,计算得到观测点西南风向VOCs消耗量为(51.7×10~(-9)±38.8×10~(-9)),烯烃和卤代烃是最主要VOCs消耗组分.  相似文献   
50.
倪明  张波  何义亮 《环境化学》2011,30(5):964-969
C60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其环境负效应日益受到关注.C60的光化学反应特性是其具有生物毒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C60在水中形成纳米晶体颗粒后失去了C60分子本身的光化学反应活性,不能产生氧自由基.C60在水介质中光化学反应活性的转变使其生物毒性机制研究复杂化.本文综述了水介质中C60纳米晶体颗粒的光化学反应活性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