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甲醛(HCHO)是大气光化学重要污染物之一,为研究西南地区郊区大气夏季甲醛污染特征选取了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进行大气甲醛观测,结合NOx、O3、PAN、J-value、温湿度、风速风向、天气数据进行分析.观测期间成都市新津区夏季甲醛浓度为0.76×10-9~12.50×10-9V/V),均值为3.47×10-9±2.05×10-9V/V),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结合数据分析可知,一次人为排放源在成都郊区夏季日间甲醛贡献中占比较低.观测期间甲醛受光照的影响较大,与O3、PAN、J-value普遍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因此成都市夏季日间甲醛主要来源为甲醛前体物的二次光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52.
硫酸铵气溶胶对甲苯-NOx-空气体系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山  郝吉明  吕子峰  赵喆  李俊华 《环境科学》2007,28(6):1183-1187
利用大气模拟烟雾箱,研究了硫酸铵气溶胶对甲苯-NOx-空气体系光化学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铵作为气溶胶种子,其存在可以加快反应过程中颗粒物(particle matter, PM)的生成速度,并提高甲苯的气溶胶产率.在高浓度的硫酸铵气溶胶种子条件下,其初始浓度对反应过程中NOx、NO和O3的浓度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SOA)的生成有显著影响.在硫酸铵气溶胶种子浓度小于160 μg·m-3时,SOA的产率随初始气溶胶种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从最小7.2%到最大11.7%,其增幅超过60%.  相似文献   
53.
杨铸  杨文囊 《环境化学》1991,10(5):13-20
研究了涂在硅胶上的菲在流化床中与n-C_4H_9ONO(17±2ppm)分别在N_2、O_2和空气中的反应,观察到O_2可猝灭激发态或活化态RONO,影响反应活性的中间体的形成,抑制菲的反应,测得菲在空气和N_2里的光反应动力级数为零级,解析了反应产物结构。说明了产物生成的可能途径为硝化和氧化,或菲与OH反应后再发生硝化或氧化。研究了Al_2O_3和煤灰对菲与n-C_4H_9ONO/空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物对反应的抑制作用为煤灰(七小时内未观察到反应)>Al_2O_3>SiO_2,酸度对反应影响不大,菲在Al_2O_2上的动力学反应级数为零级。  相似文献   
54.
金丹 《环境科学》2022,43(1):132-139
为研究上海市夏季臭氧高发季节大气VOCs在臭氧生成中作用,选取2018年5~8月大气臭氧较高的时段,在淀山湖科学观测研究站对103种挥发性有机物、臭氧和氮氧化物等环境污染物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上海臭氧高发季节大气平均φ(VOCs)为32.7×10-9,羰基化合物是VOCs的主要组分,所占质量分数达35.0%.羰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55.
临安近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2003年11月─2004年11月浙江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近地面臭氧浓度的连续监测资料,研究了地面臭氧浓度全年总体分布、季节变化、日变化及浓度频率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φ(O3)全年平均值为32.41×10-9,其日变化呈明显单峰型, 14:00左右达到最大值, 约04:00出现最小值.φ(O3)月均值在春末夏初达到最大值,在12月─次年2月出现最小值.φ(O3)各月的平均振幅在夏季达到最大,说明临安本底站夏季臭氧光化学反应比较强烈.除冬季外,其他季节该地区近地面φ(O3)均有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1996)二级标准的情况,全年超标率为0.96%.   相似文献   
56.
水溶液中4-氯酚在光照下的矿化和聚合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志勇  王文华  彭安  曹福苍 《环境科学》1998,19(6):45-48,51
在光照条件下,4-氯酚溶液浓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CO2的释放表明在4-氯酚光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矿化作用,通过光子相关光谱表征,确定反应体系存在聚合作用,聚合物具有荧光性。对反应体系进行UV、IR光谱表征,表明这一过程中存在腐殖化作用,有类腐殖质生成,聚合化与矿化相比较,前者是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57.
长沙市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参照美国环保署EPA-TO11标准方法,于2014年7—10月监测了长沙市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主要监测到的醛酮类化合物为甲醛、乙醛、丙酮、丙醛、甲基丙烯醛,夏季质量浓度最高的是甲醛(13.86 mg/m3),其次是乙醛(7.28 mg/m3)、丙酮(7.14 mg/m3),秋季质量浓度最高的是甲醛(10.31 mg/m3),其次是丙酮(8.37 mg/m3)、乙醛(5.78 mg/m3)。夏季醛酮类化合物的总量高于秋季,甲醛、乙醛、丙酮的质量浓度最大值基本出现在13:00—15:00。C1/C2(甲醛/乙醛)、C2/C3(乙醛/丙醛)的平均值分别为2.02、10.19。分析了醛酮类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可能的来源。丙醛和甲醛、乙醛的相关性较好,三者有共同的人为来源。夏季大气中除丙酮外,其他醛酮类化合物的相关性均较好。夏季甲基丙烯醛和甲醛、乙醛、丙酮有相同的自然来源。综合分析可知,长沙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8.
于2014年10月采用GC-MS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系统在武汉城区开展大气VOCs连续监测,并分析VOCs体积分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光化学活性差异及来源。结果表明,武汉城区总VOCs体积分数为45.16×10-9,从高到低依次为烷烃烯烃芳香烃;VOCs日变化呈双峰型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6:00—8:00和19:00—23:00;T/B和E/E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94和0.61,表明气团受机动车影响显著,且存在老化现象;烯烃对OH消耗速率(LOH)和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率最大,芳香烃次之,烷烃最低;以3-甲基戊烷为机动车排放示踪物,计算得出非机动车源对乙烯、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的贡献率分别为85%、55%和70%。  相似文献   
59.
光照下高岭土悬浮液中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刘延湘  吴峰  邓南圣 《环境化学》2007,26(5):651-653
对高岭土悬浮水溶液在光照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进行了测定.在pH2.0,苯浓度为7.0mmol·l-1的条件下,经过250W金属卤素灯(λ≥365nm)光照5h,高岭土浓度为20.0g·l-1的悬浮液中,·OH的产生量为21.6μmol·l-1.在pH 2.0-10.0范围内,·OH产生量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高岭土浓度在0-20.0g·l-1的范围内,·OH产生量随高岭土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高岭土浓度增加到25.0g·l-1时,·OH产生量反而减少.高岭土中的铁是·OH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0.
烟雾箱模拟乙炔和NOx的大气光化学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自制光化学烟雾箱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实验并模拟了乙炔和氮氧化物NOx在室温(20±1)℃下的大气光化学反应.讨论了乙炔与NOx的协同作用对光化学反应产生O3的影响.实验得到了O3和NO2的壁损失分别为5.80×10-6s-1和2.41×10-6s-1,相对于模拟实验中的O3和NO2,该损失可以忽略.测得了单支40W黑光灯的有效光强为0.64×10-3s-1(以NO2的光解速率表示).经过净化空气的本底校正后,讨论了不同乙炔浓度、NOx浓度以及光照强度对体系产生O3的影响,计算了乙炔的增强反应活性值(incremental reactivity,IR),4组实验的IR最大值分别为1.76×10-2、2.68×10-2、2.04×10-2和2.84×10-2.并发现IR值与乙炔的初始浓度以及光照强度关系密切,与NOx初始浓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