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鼎湖山地面臭氧、氮氧化物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给出了1996年夏季在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对太阳紫外B辐射、地面臭氧、NO、NO2浓度的观测结果,对影响地面臭氧、NO、NO2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晴天条件下,地面臭氧浓度、NO、NO2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阴天条件下,地面臭氧浓度、NO、NO2浓度的日变化要复杂一些.晴天和阴天条件下,UVB因子与q1、q2、q3、q4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其关系式为ln(QUVB/m)=a1q1+a2q2+a3q3+a4q4+a0.说明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是决定地面臭氧浓度、NO、NO2浓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迁移和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和迁移转化的研究近况。大敢中多不芳烃以光化学降解为主,在水体中以吸附过程迁移为净化特性,而在土壤中则以催化聚合反应降低其生物可给性。  相似文献   
73.
本文研究了2.4-二硝基甲苯在纯水、江水、含腐殖质纯水及合过氧化氢纯水中的光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在影响2.4-二硝基甲苯光化学反应的因素中,过氧化氢影响最大,腐殖质次之,pH值影响最小.研究了2.4-二硝基甲苯在江水、含腐殖质纯水及合过氧化氢的纯水中光化学反应的机理.应用高压液相色谱鉴定了中间产物2.4-二硝基苯甲酸的存在.表明2.4-二硝基甲苯的光化学反应为侧链甲基光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74.
白洋淀底泥腐殖质的表征及光化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底泥腐殖质的表征及光化学反应郁志勇王文华彭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关键词腐殖质;单线态氧(1O2);自由基(ROO·、HO·);光化学反应腐殖质是动植物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5.
We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mbient particl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gaseous pollutants (CH4,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NMHC), total hydrocarbons (THC), NOx, CO, SO2),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humidity, temperature), and time (day/night, workday/weekend). We used an electrical low-pressure cascade impactor to measure the number and size distributions of ambient particles (0.007–10 m) that were collected approximately 1 km northwest of Hsinchu Science Park in Taiwan between February and May 2007.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les were enhanced through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during the day. In addition, high traffic flow during workdays increased the formation of particulates. Except for SO2, all of the gaseous pollutants we studied (CH4, NMHC, THC, NOx, CO)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total number concentrations of ambient particles during daytime, indicating that they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particulate burden. The poor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2 level and the total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s suggests that SO2 might participate indirectly in the nucleation process during particle formation, The high enrichment factors for Zn, Pb, Cu, and Mn, which mostly comprised the ultrafine particles (diameter: < 0.1 m) and fine particles (diameter: 0.1–1 m), presumably arose from emissions from traffic and high technology factories.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n solid particles might play a role in the removal of SOx and NOx from the atmosphere. Sulfides and nitrides can further react with these local pollutants, forming specific Cu-containing compounds: CuO (39%), CuSO4 (34%), and Cu(NO3)2 (27%), within the ambient particles in this industrial area.  相似文献   
76.
利用Williams等和Guenther等的模型估计中国地区NOx和VOC的自然源排放.所得清单显示土壤NOx排放总量(以N计)为225.75 Gg;植被VOC年排放总量(以C计)为13.23 Tg,其中异戊二烯、单萜烯、其它VOC分别为7.77、1.86、3.60 Tg;排放有明显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运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以及光化学模式Calgrid研究这些排放在不同季节对对流层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O3、NOx、HNO3和PAN的全国平均浓度在土壤NOx排放影响下分别增加15.3%、15.7%、25.5%和6.5%;在植被VOC排放影响下改变5.6%、-4.9%、-19.3%和142.3%;在两者综合影响下增加26.1%、8.8%、4.3%和177.9%;浓度变化在夏季明显强于其它季节.自然源对中国地区光化学污染物空间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同区域气象条件、源排放和NMHC/NOx比值等因素有关.NOx和VOC的自然源排放对光化学特性影响显著,在光化学模拟过程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7.
以能量方法研究紫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4年9月~2006年10月,在华北地区4个站点开展了太阳辐射、气象参数等综合观测,得到了紫外辐射UV、总辐射Q等的变化特征.水汽和散射因子对于UV/Q和UV有明显影响.建立了实际天气UV小时累计值(时累)的经验模式,得到了较好的计算结果.水汽因子对于UV在大气中的传输有一定的作用,应给予重视.计算表明,华北地区受水汽因子衰减到达地面的UV以及占地面UV的比例分别为15.00W.m-2和37.45%,受散射因子衰减到达地面的UV以及占地面UV的比例分别为23.89W.m-2和62.55%.华北地区受水汽因子和散射因子影响损失于大气中的UV分别为19.30、35.31W.m-2,这一能量损失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敏感性实验表明,地表UV对于水汽和散射因子的变化有不同的响应,UV对散射因子的变化比对水汽因子的变化更敏感.水汽因子与UV之间的关系与水密切相关,水汽项的真正含义是大气中各种物质成分(气、液、固态)对于UV的直接吸收和间接利用(通过化学和光化学反应,包括均相和非均相过程)的总和.利用经验模式计算了大气顶的UV,计算误差为+7.83%.未来研究中应重视和考虑消耗于大气且与水汽有关的这部分能量.以能量观点分析实测资料并研究大气中的物理化学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利用因子分离法区分NOx与人为、生物源VOCs(AVOCs、BVOCs)分别对东亚地区近地面O3浓度的纯贡献与协同贡献,基于区域空气质量模式(RAQM)讨论了2000年春、夏季排放源的总贡献以及协同贡献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光化学反应在日最大O3浓度的形成中占很大比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源的贡献夏季最大,南方受东亚季风影响,夏季最小.AVOCs与NOx、BVOCs与NOx的协同效应加强了光化学反应中O3的形成.AVOCs与NOx的协同贡献季节性变化特征显著,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最小.BVOCs与NOx的协同贡献在我国南北方差异很大,春季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北方峰值出现在夏季.说明臭氧调控对策的制定除源排放大小外还须考虑地域差异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79.
水溶液中4-氯酚的微波辅助光化学降解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研究了微波辅助无极紫外灯(MW/UV)光化学降解4-氯酚(4CP)模拟废水;为了考察溶液中4CP的降解效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和离子色谱法(IC)测定了溶液中4CP的降解率和Cl-浓度.结果表明,MW/UV体系中30mg/L 4CP反应120min的降解率由紫外(UV)光解体系的21.56%提高到52.40%.提高溶液的pH值、向体系通入氧气、增强光照度以及外加氧化剂H2O2均能增加水溶液中4CP的降解率.微波辅助光化学降解4CP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0.
参与光化学反应的物质对UV能量吸收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北京紫外辐射(UV)观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参与光化学反应的物质对UV能量具有吸收作用.计算了1990年12个月实际天气比晴天UV能量的减少值在64~109 W/m2之间,这一减少受臭氧、"水汽"、气溶胶等因子的衰减分别为39.1~66.3,21.5~36.5,3.2~5.5 W/m2(12月除外),12个月的平均值分别为48.3,26.6,4.0 W/m2.计算结果表明,云天大气对UV能量有衰减,其衰减能量中有26.6 W/m2是"水汽的作用",即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物质对UV能量吸收所造成的,此计算值同国外观测与模式的研究结果比较接近.由于现有模式中还没有考虑这一部分能量,所以造成模式结果与观测结果间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