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报道对大气中SO2与气相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模拟研究的另一新结果,利用GC和GC/MS法确定了反应的主要产物、探讨了几种影响因素,并依自由基反应机理阐明了几种主要产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2.
煤烟粒子中PAHS光化学降解的动力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TEFLON薄膜室内光化学烟雾箱研究了光强、湿度和温度对燃煤烟颗粒物上多环芳烃(PAHs)的光化学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HS光解速率常数随光强、湿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冬季低光强和低水蒸汽浓度的条件下,PAHs降解速率很小,可在大气中停留数日,因而可传输较远距离。在夏季高光强和高水蒸汽浓度条件下,PAHs在数小时内即全部降解。通过对光强、水蒸汽浓度和温度的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得到了降解速率常数与各参数的函数式,即降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从环境光化学学科的演进过程 ,概括性地论述了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消除环境水、气和植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反应机理 ,建立起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的分类概念 ,描述了目前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的研究现状和工业化应用尚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该领域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4.
城市光化学污染机理与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大气光化学机理和规律的研究是进行光化学模拟和对城市大气光化学污染进行综合控制的基础。主要从污染源、化学反应机理、输送扩散和沉降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外有着光化学污染机理和规律的研究。着重从O3生成潜势出发,分析了对流层中O3与其前体物之间的指出应当在竣 监测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城市的光化学机理,以利于O3控制对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从大气污染物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醛酮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大气中醛酮类物质的分析方法、国内外对大气中醛酮类物质的研究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三个方面综述了大气中醛酮类物质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高原背景地区O_3的浓度水平,于2013年9月13日至2013年10月14日期间,在国家大气背景站青海门源站开展了为期32天的观测。观测结果显示,门源地区O_3小时浓度均值为115.0±22.6μg/m3,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O_3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的一级标准(160μg/m3)。通过分析O_3和NOx实时浓度在一天24小时内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序列,发现在多数观测天内O_3和NOx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规律,表明O_3主要来自有NOx参与的光化学反应;另有几天NOx和O_3的浓度出现同峰同谷的现象,推测这种变化主要是大气运动传输造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臭氧浓度与温度、湿度、风速、SO2、NOx以及CO的浓度都显著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O_3与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的关系近似符合Y=0.630T-0.192H-0.004P-0.091W+196.039,拟合结果与真值误差2.88%。综上分析,门源地区O_3浓度水平较低,但在高温低湿、风速较高、NOx浓度较低的情况下,O_3容易积累,O_3浓度主要受光化学反应和大气运动传输过程两个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7.
98.
报道对大气中SO2与气相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模拟研究的另一新结果。利用GC和GC/MS法确定了反应的主要产物、探讨了几种影响因素,并依自由基反应机理阐明了几种主要产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9.
北京市城区大气羰基化合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许嘉钰  高阳 《环境科学》2009,30(3):625-630
2006年8月19~22日(夏季)、 10月24~30日(秋季)和2007年1月20~23日(冬季),利用被动式扩散采样器(DSD-DNPH)对北京市城区5个地点C1~C10羰基化合物进行了采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 20种羰基化合物被检测出,在夏季、秋季和冬季其总浓度分别为(89.1±23.6)、(85.2±17.5)和(40.0±9.8) μg/m3.其中,甲醛、乙醛和丙酮是浓度最高的3种羰基化合物,它们的浓度从冬季的(7.1±2.1)、(10.3±3.1)、(9.5±1.8) μg/m3增长到夏季的(15.3±9.2)、(12.9±4.9)、(13.3±3.5) μg/m3和秋季的(13.2±4.0)、(13±4.4)、(15.3±4.0) μg/m3.定性分析表明,羰基化合物的污染来源,冬季主要是机动车污染,而夏季和秋季则是来自光化学反应、机动车和餐馆油烟的综合污染.此外,在风速较大、扩散条件较好的条件下,甲醛、乙醛和丙酮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表明扩散条件对羰基化合物浓度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0.
华北地区紫外与可见光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对华北地区2年观测资料的分析以及实际天气条件下紫外辐射(UV)和可见光辐射(VIS)的经验模式,研究了UV、VIS在大气中的传输,得到了大气中物质成分与不同波段太阳辐射相互作用的不同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对于UV传输,水汽因子的重要性远大于散射因子;对于VIS传输,散射因子的重要性大于水汽因子.受水汽和散射因子衰减的影响,到达地面的UV、VIS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华北地区到达地面的UV、VIS均以散射因子的贡献为主,在紫外、可见光波段,散射因子的贡献分别为62.55%、95.76%.经水汽因子衰减到达地面的UV大于VIS,经散射因子衰减到达地面的VIS远远大于UV.整体上,华北地区SD/SQ(散射辐射/总辐射)年均值由南到北逐渐降低,地面UV、VIS由南到北逐渐增加.仅受水汽因子影响,华北地区损失于大气中的UV、VIS能量分别为19.30、16.54W.m-2;仅受散射因子影响,华北地区损失于大气中的UV、VIS能量分别为35.31、311.07W.m-2.华北地区UV和VIS的能量损失季节变化明显,并表现出由南到北减小的趋势.UV、VIS在大气中传输时,一部分能量被大气中的物质成分在化学和光化学反应中吸收和利用,这一能量影响到大气中的各种基本过程,在未来研究中应予以高度重视.利用能量方法并结合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来研究大气中物质与辐射能量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能量在大气中的利用、分配、时空变化等是一种有效、客观的方法.UV对水汽的敏感性远大于VIS对水汽的敏感性,UV和VIS对SD/SQ的敏感性大于对水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