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为查明河北省坝上与坝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能力,选择张北县(坝上风蚀区)和阳原县(坝下水蚀区)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微型圆盘入渗仪测量土壤入渗特性,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阳原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渗透性能表现为:高盖度草地>低盖度草地>耕地>林地,张北县表现为:草地>耕地>灌木林地>防护林地;(2)不同入渗模型拟合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hilip模型拟合效果最佳;(3)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稳定入渗时间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总孔隙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草地土壤入渗能力最强,后期开展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更加重视草地涵养水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土壤改良材料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从源头上控制径流污染物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土壤改良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质地和入渗性能,而且可以减少径流中污染物的输出.文章从经济、环保和生态角度,分类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土壤改良材料,并对研究成果进行剖析,试图对土壤改良材料作为非点源污染源区促渗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探索,并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非饱和土边坡稳定的安全分析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笔者基于基质吸力和土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和非饱和土力学理论 ,以基质吸力问题为中心 ,通过工程实例对影响非饱和土边坡滑动的各种内在及外界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 ,尤其对降雨入渗和裂隙影响的定量分析新进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应加强考虑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折减影响 ,修正极限平衡方法对考虑降雨入渗 ,裂隙影响及暂态渗流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研究具有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紫色丘陵区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环刀法研究了紫色丘陵区不同碎石含量弃土弃渣下垫面的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入渗性能随碎石含量的增加而差异显著,其中,碎石含量为40%的弃土弃渣下垫面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及平均入渗率分别是土质弃渣下垫面的1.30、1.13和1.54倍.不同下垫面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与弃渣初始含水率、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下垫面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初始入渗率与初始含水率相关系数在-0.689~-0.912之间,稳定入渗率与容重相关系数为-0.745~-0.999,且稳定入渗率随非毛管孔隙度增加而显著提高.Horton模型对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入渗率与时间拟合的可决系数在0.899以上,且Horton模型计算入渗率与实测入渗率的相对误差在0.07%~6.60%之间,是紫色丘陵区分析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入渗过程的适宜性模型.研究结果可为紫色丘陵区弃土弃渣水土流失量预测和评价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台阶边坡、路堑边坡等地常选用乔木作为护坡植物,而降雨易影响乔木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其护坡效果。提前预测降雨对乔木稳定性的影响,则可及时预判边坡失稳、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以非饱和土体力学特征和乔木根系固土机理为基本理论依据,分析失稳原因并建立相应理论模型;基于多种降雨方案,利用数值模拟得到不同降雨情况对乔木稳定性影响的相关数据;然后以模拟结果作为训练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并制定相应的分类预警评判指标。研究表明:此预测模型不仅精度高,相比于数值模拟计算速度可提高数万倍,此成果可为灾害防治及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降雨条件下尾矿坝饱和-半饱和渗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条件下,由于渗透压力的存在,降低了尾矿坝坝坡的整体稳定性,可能产生坝体自身的变形和破坏,甚至导致尾矿库溃坝发生.针对某尾矿库,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对尾矿坝渗流及稳定的影响,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及降雨入渗理论,分析了尾矿坝渗流场的变化过程,根据计算出来的瞬态渗流场,利用非饱和尾砂抗剪强度理论,对尾矿坝的瞬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尾矿坝降雨条件下安全运行,降低尾矿库溃坝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雨水管网是缓解城市内涝、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受管材老化腐蚀和施工过程不当等影响,我国城市雨水管网建成后普遍存在地下水入渗和污水混接问题,制约着雨水管网功能高效发挥。排水管网入流入渗诊断技术可为雨水管网混接入渗问题的识别和定位提供支持。综述了排水管网入流入渗诊断技术(物探检测技术、流量分析技术、特征因子分析技术、水动力反演模型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应用特征等,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术应用于雨水管网混接入渗诊断的适用性、实施要点、诊断水平和发展阶段等,并提出未来雨水管网混接入渗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特征因子分析技术可在不干扰雨水管网正常运行条件下识别和量化混接入渗问题、提供治理优先级,因此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2)光纤分布式测温(FDTS)技术和水动力模型反演技术在无干扰定位雨水管网混接入渗方面优势显著,前者易于实施且定位精准度高,后者具有成本低且可评级混接入渗等级特点,可根据场景特征因地制宜选用;3)未来雨水管网混接入渗诊断技术将朝着低成本、无干扰、可量化、可定位的方向发展。通过评估不同技术在当前和未来的综合应用效果,明确了单一诊断技术难以具备未来预期特征,而特征...  相似文献   
8.
降雨作用下土坡基质吸力随时空而变化,直接影响土坡的瞬态稳定性分析。为研究降雨作用下土坡电导性能与基质吸力的时空变化与联系,通过人工降雨滑坡物理模型试验,将电阻率作为监测量与常规的含水率、基质吸力相结合,并在边坡模型上种植马尼拉草,研究植草边坡在均匀降雨、前小后峰和前峰后小这3种动态降雨模式下的入渗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动态降雨模式下,降雨强度变化对土体电阻率和含水率均能产生影响,但都存在一定滞后性。降雨前边坡土体基质吸力、电阻率较高,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递减。降雨后表层土体基质吸力、电阻率出现较大跌幅,分布上呈现由浅层到深层逐渐增大态势。结合Keller改进的Archie拓展模型与VG模型,得到基于电阻率的残积土基质吸力计算模型,并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较为合理,为非饱和残积土基质吸力的测量提供一种快速便捷的方法。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究非饱和残积土边坡在不同降雨模式下的渗流特征,揭示了降雨作用下坡残积土的电导性能演化规律与基质吸力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降雨入渗引起的双层非饱和土边坡的破坏机理,提出了渗透变形水-土-气三相耦合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计算程序中通过采用合理的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使其可描述双层非饱和土边坡在降雨入渗时的渗透-变形耦合力学特性变化,进而更加清晰明了地阐述非饱和土边坡的破坏机理。以2层不同湿密度的非饱和砂土边坡的模型实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所提出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降雨强度(50、100 mm/h)与双层坡角(59°和68.3°)等4个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数值模拟结果可以很好地再现试验观测现象,包括不同工况下的孔隙水压力变化、破坏时间。计算结果表明:1)由于2个土层的透水系数有所差异,水在2个土层之间的水分迁移较为缓慢。2)坡角越小(59°)或者降雨强度越小(50 mm/h),边坡破坏所需要的时间越长。3)在降雨过程中塑性破坏是从边坡左侧的坡趾附近开始,逐渐延伸至坡顶,最后形成一条贯穿整个边坡的塑性剪切带。4)边坡左侧的土体整体沿着滑动带向下滑动。在降雨强度较大(100 mm/h)的情况下,边坡滑动的规模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柴油在不同含水率、不同粒径砂土中的入渗及残留特征,并采用HSSM(Hydrocarbon Spill Screening Model)模拟了柴油在含水率为6%中砂介质中的入渗过程.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含水率增加,柴油在介质中湿润锋推进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快速度对应含水率处于相应介质最大残余含水率40%~50%范围内,残余柴油量随介质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在细砂、中砂和粗砂3种介质,柴油入渗平均湿润锋推进速度分别为0.42,0.52,0.73cm/min;平均残余柴油量分别为98.10,68.70,48.79mL. 湿润锋推进速度及残余柴油量均与介质粒径呈负相关.HSSM拟合柴油在含水率为6%中砂介质中的湿润锋推进速度为0.5832cm/min,与实验值0.5689cm/min相比,相对误差为2.51%.HSSM能较好的模拟柴油在非饱和带入渗过程,对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