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51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593篇
基础理论   234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2 毫秒
381.
采用新型的的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3D-HoVAIF)研究了200种芳香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物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首先对芳香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参数化表达,然后采用逐步回归(SMR)对变量进行筛选,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其87个无氢键分子的模型和113个有氢键分子的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和标准偏差分别为R2=0.801,SD=0.473和R2=0.929,SD=0.318.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证明了该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在分子结构表征和生物毒性预测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82.
全氟辛烷磺酸对雌鹌鹑的生殖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雌性禽类的生殖毒性,以雌鹌鹑为禽类指示动物进行了PFOS经口染毒实验.染毒组PFOS染毒剂量分别为12.5、25.0、50.0mg·kg-1(以饲料中的PFOS计),同时设对照组,连续染毒71天,检测体重、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及雏鹌鹑死亡率、畸形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染毒第33天起50.0mg·kg-1剂量组雌鹌鹑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出现死亡;各染毒组开始产卵时间均滞后于对照组,产卵率均低于对照组;各染毒组雌鹌鹑受精率、孵化率、孵化12h后雏鹌鹑体重均低于对照组,雏鹌鹑畸形率、孵化后12h内雏鹌鹑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雌鹌鹑血清及卵黄中PFOS含量也相应升高,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各染毒组雌鹌鹑开始产卵5天内所产卵中PFOS含量均显著高于实验结束前3天所产卵(p<0.01).以上研究结果提示,PFOS可推迟雌鹌鹑产卵时间,降低产卵率,对受精率、孵化率及孵化后雏鹌鹑的生存和发育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83.
使用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分析了46个和14个农药化合物.无需衍生化,就能达到pg水平的分析灵敏度.对于所有农药的化合物,在5 pg-1 ng的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384.
大连地区植物生长期大气湿沉降中氮的质量份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工农业的发展,如燃料燃烧、氮肥生产、固氮植物的培育和畜牧业的集约经营等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使得大气氮沉降量不断增加.氮沉降的增加,已造成了一些地区河口、海口和江湖等水域氮富集和陆地生态系统氮饱和,而氮的输送以湿沉降为主,因此,大气湿沉降氮元素的研究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385.
采用振荡培养实验和活性污泥模拟实验对大豆油乙氧基化合物(SOE)进行了生物降解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振荡培养实验中SOE的初级生物降解度随平均环氧乙烷加成数的增多而略有下降,且SOE-4,SOE-10,SOE-20的初级生物降解度在第6天时分别为97.3%,91.1%,89.4%;活性污泥模拟实验中SOE的初级生物降解度随平均环氧乙烷加成数的增多而增加,且SOE-4,SOE-10,SOE-20的初级生物降解度在第8天时分别为29.0%,81.2%,100.0%。用激光粒度仪测量SOE水合物在不同静置时间时的粒径分布及分散度结果表明,随静置时间的延长,平均环氧乙烷加成数少的SOE水合物粒径逐渐增大,且分散性或水溶性变差,易产生团聚导致初级生物降解度降低。对水溶性或分散性较差的表面活性剂,建议以振荡培养实验研究其生物降解性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386.
餐馆排放油烟气中羰基化合物浓度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餐馆排放的油烟烟气中羰基化合物的研究,发现在20种目标化合物中检测到18种,其中乙醛的浓度最高,其次是甲醛和丙酮。从分布上来看,直链的羰基化合物的浓度远远高于支链和环状的羰基化合物的浓度。因为无论是烹调油或者食物加热时都可以产生大量的羰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387.
全氟化合物(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长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通过多介质扩散和远距离迁移等方式进入环境中.本研究分析了乌梁素海流域丰水期及枯水期采集的地表水样品中17种PFASs,探讨了该地区PFASs 的时空分布特征、潜在来源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PFASs在所有地表水样品中均...  相似文献   
388.
上海市市政污水中全氟有机酸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上海市9座市政污水处理厂(WWTPs)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进水和出水中全氟有机酸(PFAs)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市政污水中总PFAs浓度为903~4628ng/L,且中短链(C2~C10)全氟羧酸(PFCAs)的检出率一般高于长链(>C10)PFCAs,而对全氟烷基磺酸(PFSAs)而言,全氟辛磺酸(PFOS)的检出率远高于全氟丁磺酸(PFBS)和全氟己磺酸(PFHxS).三氟乙酸(TFA)一般是市政污水中污染水平最高的PFAs,浓度为359~4129ng/L,占总PFAs的20%~93%.尽管全氟辛酸(PFOA)和PFOS的浓度一般低于TFA,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低于其他PFAs,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依然是2种主要的PFAs类污染物,浓度分别为40.6~1571ng/L和21.3~1027ng/L,分别占总PFAs的2%~57%和1%~30%.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短链(C2~C5)和长链(>C10)PFCAs浓度的显著下降,而中等链长(C6~C10)PFCAs和PFSAs浓度则显著增加.此外,PFAs浓度和工业废水比例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89.
为了保证短链和长链全氟烷基表面活性剂(PASs)均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并尽量提高方法的选择性、灵敏度和精密度,对污泥中PASs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在选择合适固相萃取柱的基础上,对超声波辅助溶剂萃取进行优化,以解决全氟十四烷酸(PFTA)等长链PASs回收率低的问题.同时,改造液质系统以减弱全氟辛酸(PFOA)的溶出干扰,并优化仪器检测方法以获取更佳的方法检出限(MDL)和方法定量限(MQL).研究结果表明,各种PASs的MDL和MQL分别在0.05~0.20 ng·g-1和0.20~0.40 ng·g-1的范围内,回收率介于81%±10%~118%±11%的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3%~17%的范围内,这说明优化后的检测方法在检测污泥样品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390.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iogeochemical cycles in aquatic ecosystem.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 in Huangpu River {the last tributary of the Yangtze River), surfac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long the river from December 2011 to June, 2013.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the absorbance and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DOM in water samples were measured. Fluorescent DOM in the Huangpu River was decomposed into four components by the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ARAFAC), including one humic-like substance and three protein-like substances. It showed that high spatial variability of DOC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upstream water compared to the downstream water, and so did the absorbance coefficients of 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nd the total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different PARAFAC components of DOM. Furthermore, there was a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lar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DOM in the Huangpu River. Polar compounds dominated tyrosine-like component of fluorescent DOM in all seasons. Tryptophan-like and humic-like substances had more polar fraction in summer and autumn than those in winter, while aromatic protein-like materials had the highest polar fraction in winter. Almost all of fluorescent DOM components were refractory in spring, while less than 20% of fluorescent DOM in average were biodegradable within 4 weeks in other seasons. We concluded that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abundance of DOM in the Huangpu River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water discharges from the Hangjiahu Plain and the seasonal difference in polar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DOM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its orig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