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26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5 毫秒
351.
耕作措施对三峡库区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三峡库区土地耕作措施对土壤侵蚀和营养物质流失的影响,在三峡库区张家冲小流域设置10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试验小区,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进行为期1 a的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和径流中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10个试验小区中,土坎梯种柑小区年均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最大,土坎篱种柑小区年均径流量最小,坡地种粮小区土壤侵蚀量最小;坡篱种粮小区总氮和总磷年流失量最大,坡地种柑小区年流失量最小;土壤侵蚀和营养物质流失主要发生在6-8月降雨集中的暴雨季节.在类似于研究区域的其他农业区域,适合于坡地种柑,而坡篱种粮和土坎梯种柑是不适合推广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352.
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红壤施适量石灰,能改善甘蔗的N、P、K养分状况,提高Ca2+-ATP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减缓甘蔗在伸长期Ca2+-ATP酶活性降低的幅度,极显著地促进甘蔗生长。石灰施用量与甘蔗叶片N、K含量、Ca2+-ATP酶活性及甘蔗株高里极显著或显著的二次函数曲线相关;与甘蔗叶片含P量、中性转化酶活性亦呈二次函数曲线相关,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还表明,施石灰量不同对甘蔗各生长时期株高的影响很大,施用量为1.2t/hm2左右时,甘蔗前、中、后期的株高都极显著的高于对照,小于0.4t/hm2或大于2.0t/hm2时,甘蔗生长后期的株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53.
施肥对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年生和34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该林分所在的白浆化暗棕壤林地进行施肥试验。设置了9个施肥处理和1个无肥对照,运用土壤生物和养分指标讨论了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影响不同;(2)同一施肥处理对不同林龄的土壤可持续性指数影响也不同;在林木生长最快的幼龄期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的效果要明显高于在林木近熟期施肥;(3)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生物管理指数,单施化肥可增加土壤氮、磷的管理指数;(4)有机肥和化肥混施是提高林地土壤可持续性指数的最好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54.
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盆栽培养下,通过对土壤pH,Eh,有机质,Fe形态,容重和结构等主要理化性质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比较和研究了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淹水下,施用有机肥料,特别是厩肥,降低了土壤Eh,加剧了土壤的还原状态;同时也使土壤无定型态铁氧化物含量上升,对改善土壤物理环境效果也明显削弱;在干湿交替下,有机无机肥料配肥不但可提高土壤有机质,而且可明显改善土经还原状况和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355.
农桐间作的养分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6.
梁子湖湿地土壤酶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梁子湖湿地区域内分别采取稻田、沉积物、荒滩、藕塘的土壤样品,测定了与土壤碳、氮、磷转化相关的多酚氧化酶、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及有机质、N、P含量,分析了湿地土壤酶的活性与土壤有机质、N、P的关系。结果表明:尿酶的活性(以NH3-N计)在0.084~0.255mg·g-1之间,磷酸酶的活性(以酚计算)在8.239~30.898mg·g-1之间,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以I2计)在0.577~1.467ml·kg-1之间。脲酶可促进土壤全氮的降解转化。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N都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的活性与土壤磷的转化关系密切。磷酸酶的活性与有机质、全P和速效P都呈正相关,但与有机质的相关性不显著;与速效P的相关性只在水田中达到显著水平;与土壤全磷的含量间相关性显著;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土壤碳、氮、磷有密切关系。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有机质、全N、全P的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与有机质的含量之间的负相关在水田和湖泊沉积物中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57.
施肥对落叶松人工林植物养分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14年生落叶松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对白浆化的暗棕壤林地进行了施肥试验。采用完全随机排列的方法,在林分内设置了9个施肥处理和1个无肥对照。在生长旺盛期测定了叶片和根系的全N和全P质量分数以及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叶绿素质量分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单施520kg/hm^2尿素,在提高全N、全P质量分数的同时,还能促进根系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增加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单施314kg/hm^2磷酸二铵,能加快根系对养分的转移速度,提高光合系数(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且是这些施肥处理中效果最好的施肥水平,这说明此林龄的落叶松林容易缺磷,应适量多施磷肥;处理436kg/hm^2尿素 236kg/hm^2磷酸二铵 133kg/hm^2氯化钾,由于K肥的混入,加快了根系对N、P的转移,使叶片中的质量分数增加,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合理的施肥措施,不仅能提高落叶松人工林叶片与根系的养分质量分数,还能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对于此幼龄林,少N多P或N、P、K混合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58.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是兼具陆地和海洋生态特征的海岸生态关键区。本研究以广西北仑河口的天然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红树植物(木榄、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叶片和2个剖面土壤(0~10 cm和30~40 cm)的C、N、P含量及其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4种红树植物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92. 49 mg/g、13. 39 mg/g和1. 35 mg/g,其中C含量表现为桐花树秋茄木榄白骨壤,而N、P含量为白骨壤秋茄桐花树木榄,叶片C∶N、C∶P、N∶P值分别为39. 04、414. 63、10. 47,该结果表明北仑河口红树植物具有较高的碳汇能力,其生长更易受N限制;(2)土壤C、N、P平均含量分别为28. 65 mg/g、1. 04 mg/g和0. 22 mg/g,其中N、P含量表现为0~10 cm30~40 cm,而C含量表现为30~40 cm0~10 cm。N、P含量和C∶N、C∶P值在两个土壤剖面间存在极显著差异;(3)叶片N、P含量与土壤N、P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土壤P含量与叶片C含量、C∶P及N∶P值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N含量与叶片C∶P和N∶P值分别呈现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该结果可能与红树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以及河口海岸环境(潮汐、微地形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59.
温度是土壤酶活性的关键非生物影响因子,调控着土壤物质周转过程.为了探究温度变化对稻田土壤有机质周转及其关键胞外酶活性的影响,设计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在5、15、25和35℃下测定亚热带稻田土壤BG(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探究温度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与碳氮转化过程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w(DOC)(DOC为可利用态碳)、w(NH4+-N)和w(MBC)(MBC为微生物生物量碳)在5~25℃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第15天时BG活性达到306.57~437.75 nmol/(g·h),并随温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在第3、75天时,25℃下BG活性为184.46~207.60 nmol/(g·h).土壤酶活性的Q10(温度敏感性)在15℃升至25℃时表现出正响应(Q10=1.5),而在5~15℃和25~35℃时Q10 < 1,表现为消除效应.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温度作为关键影响因子,升温显著改变了土壤中w(DOC)、w(NH4+-N)、w(MBC)、w(MBN)(MBN为微生物生物量氮),进而影响土壤BG活性;土壤中w(MBC)对BG活性具有直接的显著负影响作用.研究显示,对参与稻田土壤碳转化BG酶活性的温度敏感性及其与土壤关键理化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量化,有助于深入开展水稻土碳循环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360.
珠三角城市污泥中壬基酚及重金属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珠三角地区典型城市的13家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壬基酚(Nonylphenol,NP)、部分重金属及养分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典型城市13家污水处理厂污泥中NP范围在0.45~65.17 mg·kg~(-1)(以干重计,下同)之间,平均值为10.87 mg·kg~(-1),工业废水是影响污水处理厂污泥中NP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地区污泥中NP含量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较低,但其中有2家污水处理厂污泥中NP含量超过或接近2000年欧盟污泥指令文件对污泥中NP、NP1EO、NP2EO(NPE)总量限制值(50 mg·kg~(-1)).13家污水处理厂污泥样中Cu、Pb、Cd及Zn含量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435.43、78.88、2.72、1088.01 mg·kg~(-1),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施用土壤(p H6.5)限值进行比较,仍有部分污水处理厂污泥中Cu、Cd、Zn含量超标.13家污水处理厂污泥样中有机质、总氮、总磷及总钾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294.40、12.92、39.63、9.12 g·kg~(-1),与过去的研究相比,污泥中有机质与养分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13家污水处理厂污泥样中NP含量与污泥中总Cu的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