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8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2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4篇 |
废物处理 | 53篇 |
环保管理 | 102篇 |
综合类 | 785篇 |
基础理论 | 96篇 |
污染及防治 | 99篇 |
评价与监测 | 91篇 |
社会与环境 | 98篇 |
灾害及防治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31.
两年内7次从同一个以杨木木屑为原料的厌氧发酵罐的高稀释度发酵淮中分离出一株中温纤维分解菌,即新种阿氏梭状芽孢杆菌。从细菌计数高且能反复分离获得这两个特点,可以断 这下阿氏梭状芽孢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曾是一个优势种群。经菌落及菌体形态学观察,以及用首次分离的菌株所作的多价抗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确定了7次分离菌株为同一菌种,从而证实阿氏梭状芽孢杆菌在1986年9月至1988年8月间,曾是 相似文献
932.
本文简要介绍了两段炉制气工艺的流程、工艺特点和技术发展概况,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和污染强度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33.
934.
中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东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211-214
多年来,中国工业用水量占当年总供水量的比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定量研究中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变化及其内在原因,降低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因素分解法分析了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5年间,我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结构份额不断下降,效率份额逐渐上升。为了促进我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持续下降.应该不断加强我国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高科技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935.
为了分析中部省会城市大气污染的异同性及影响因素,基于中部省会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以AQI为代表指标对中部地区雾霾污染城市间异同性及分布特征进行识别,并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构建空气污染影响因素模型,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及2SLS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中部省会城市在多年经济的推动下,已逐渐呈现春秋适中,夏冬偏高的污染发展趋势,且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呈现倒U形趋势;2)五省省会城市除南昌外,其余四省省会空气污染表现出相似特征,尤以南京、合肥、武汉为甚,其显著性差异值达到0.964、0.879、0.915;3)中部地区跨区域雾霾污染在协同控制时,需要着重关注城市人口的变化趋势、新增建筑面积、工业排放的总量控制等方面,并将其纳入到雾霾污染协同控制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936.
大型发电厂锅炉主蒸汽管道长期在高温、高压状态下运行,其安全与否对电厂锅炉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其中主蒸汽管道产生裂纹直接威胁着锅炉机组的安全运行。某发电厂2号锅炉为亚临界参数控制循环单汽包固态水力排渣煤粉炉。 相似文献
937.
基于生产理论框架,应用基于Shephard输出距离函数的方法,将我国SO2排放变化指标分解为技术效率影响、技术变化影响、输入增加影响、输出结构影响等5项指标,并对中国28个地区2000~2006年SO2排放变化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我国2000~2006年S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工业能源消耗、资本投入及产出结构变化,技术变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业SO2排放.“十五”期间国家工业SO2排放控制政策,对工业SO2排放控制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区域层面上,东、中、西3个地区的技术变化都促进了工业SO2的减排,其中东部地区由于技术变化所导致的SO2减排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38.
目的从监测信号中恢复有效腐蚀信息(长期变化趋势、周期性窄带尖峰),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小波阈值去噪(Wavelet Threshold Denoised,WTD)相结合的自适应去噪算法(EMD-WTD)。方法先将信号进行EMD分解,利用最大信息系数(Max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判断噪声主导和有效信号主导信号分量的分界点,然后将噪声主导的信号分量进行自适应小波阈值去噪。最后以人工模拟信号和电阻探针监测信号进行验证。结果 EMD-WTD算法能有效去除噪声,信噪比可提升10 d B以上。结论与多个去噪算法相比,EMD-WTD算法能够更好地保留信号中周期性窄带尖峰信息,为后续准确建立电阻探针监测信号与环境之间的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9.
分别于2008年10月,2009年5月和8月采集31个辽河口湿地表层土壤样品,利用GC-FID技术定量分析其中多环芳烃(PAH)含量.结果表明, PAHs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分布特征,10月份的PAHs平均含量为1001.9ng/g,高于5月(877.1ng/g)和8月(675.4ng/g).应用比值法识别土壤PAHs主要来源,结果显示,2008年10月主要源于燃烧源,并表现出油类、生物质和煤的燃烧为主要来源的特征;2009年5月和8月均表现出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源.正定矩阵因子模型解析结果表明,燃煤、交通燃油和生物质燃烧在2008年10月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26%、21%和20%.石油与交通污染、石油污染和生物质燃烧是2009年5月最重要的3种污染源,贡献率依次为33%、24%和17%.2009年8月以石油污染和交通污染与生物质燃烧混合源的贡献率最高, 贡献率分别为37%和19%. 相似文献
940.
中国碳强度下降和碳排放增长的行业贡献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阶段碳强度约束性指标和总量控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两种重要手段,研究各行业及其相关因素对全国碳强度和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机制对制定行业碳强度减排政策和选择碳交易体系纳管行业具有重要意义.运用LMDI模型对1996~2010年中国碳强度以及碳排放变化进行了行业贡献分解.结果表明,全国碳强度下降受各行业碳强度和增加值占比变化的影响,前者贡献较大,后者贡献较小;全国碳排放增长受各行业碳强度和增加值变化的影响,前者起到抑制效应,后者发挥决定性的促进作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迅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5个行业对全国碳强度下降和碳排放增长的贡献最大;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建筑业对全国碳强度下降贡献较小,但对碳排放增长贡献较大;它们是我国碳强度约束和总量控制试点应当重点关注的减排领域.第三产业对全国碳排放增长的贡献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迅业和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应当逐步加强对其进行碳排放管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