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483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1.
分解与综合法是环境工艺一般方法论中的重要应用方法与程序。本文论述了分解与综合法的含义及其在环境工艺中的应用实例,并对其哲学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12.
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效应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构建生态足迹分解模型,论文将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足迹强度这3种因素的变化效应,并对各分解效应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足迹年度间变化均值为1.065 5×108hm2。其中,由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足迹强度所引起的足迹变化分别为2.108 2×108hm2,-0.439 8×108hm2和-0.602 9×108hm2。总的看,经济规模的变化助长了总足迹的增长,而足迹强度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总足迹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生态足迹变化是由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不同时期各因素对足迹变化所发挥的效应不同。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我国生态足迹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发展政策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13.
The photolysis of 16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including mono- through deca-chlorinated) in n-hexane was investigated under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using a 500-W high-pressure mercury lamp. Photolysis of PCBs follows pseudo-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s, with photolysis rate constants ranging between 0.0011 s^-1 for PCB-52 and 0.0574 s^-1 for PCB-118.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PCBs by high-pressure mercury lamp irradiation were remarkably independent with respect to the degree of chlorination. Furthermore,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models were developed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which aspect o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influenced PCB photolysis rate consta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hotolysis rates of PCBs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et charge on the carbon atom (qc), (ELUMO-EHOMO)^2, and the Y-axis dipole moment (μy) values, or the decrease in the energy of the second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EHOMO-1), energy of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ELUMO), ELUMO + EHOMO, ELUMO - EHOMO, most positive atomic charge (q^+), and the twist angle of the chlorine atom (TA) values.  相似文献   
314.
北京市能源足迹变动及其分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与分解分析模型,定量核算了1990-2005年北京市能源消费的生态影响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5年来,北京市能源足迹在区域生态压力中的贡献份额高迭80%,且99%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北京市能源足迹总量与人均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15.
A kinetic model for the Ti(IV)-catalyzed H2O2/O3 process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odel could well describe this ozone-based oxidative system mathematically and chemically.  相似文献   
316.
中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为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文章引用碳排放量分解模型,对中国1978-2009年碳排放量进行较为精确的测算,并分析碳排放的趋势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相对关联度方法,分阶段测算不同历史时期下经济发展 与碳排放量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从碳排放的增长速度上看,1996-20...  相似文献   
317.
近期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河段悬沙输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期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地区出现新的河床冲淤演变情况,对分流口河道尤其北槽入口河段多次实测水文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分流口河道悬沙输运机制。〖JP2〗通过引入输沙机制影响强度尺度参数,得到悬沙输运机制的数学表达形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北槽入口河道产生淤积的原因。结果表明:(1)北槽分流口存在三级输沙机制,且不同输沙机制项在近口段、口中段和口内段各段中影响程度也不相同;(2)分流口泥沙来源于南港河段,在向“南港-北槽”输运过程中,一部分泥沙受到分流潜堤拦截,落淤在潜堤北侧造成九段沙沙头持续淤长;(3)悬沙在口中段受两项输沙机制的共同控制下,跨跃航槽,横向输运。并在输移过程中落淤,最终形成北槽入口局部区域的持续淤积  相似文献   
318.
催化分解N_2O催化剂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波  沈岳松  祝社民 《环境工程》2012,30(2):114-119
直接催化分解N2O技术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工业脱除N2O应用研究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催化剂是技术核心。综述了贵金属、金属氧化物、沸石以及其他用于分解N2O的新型固体催化剂的最新研究现状。对催化剂的研究方法、思路进行了评述,总结了现存的问题,并展望了直接催化分解N2O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沸石类催化剂由于高活性和结构稳定性,有望成为理想的商用催化剂。  相似文献   
319.
不透水面的迅速增长是城市化的显著特征之一,针对大范围的城市监测,运用遥感技术迅速提取城市不透水面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论文选用Landsat 7的ETM+影像,基于光谱混合分解模型,结合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生成的地表温度,研究杭州市的不透水面分布信息的提取。通过高、低反照率、植被及土壤4类光谱端元的线性组合来表征不同城市土地类型,并利用地表温度和土壤分量分别剔除高、低反照率分量中的"噪声",综合修正后的高反照率分量和低反照率分量估算杭州市不透水面分布。结果显示,研究区中均方根误差的平均值为0.003 6,不透水面分布结果与同期Google earth上的高分辨率影像和SPOT 4影像的解译结果对比分析,绝大多数样本的估算值与解译值之差落在±0.15区间内,精度令人满意。研究表明,热红外遥感数据和光谱混合分解模型相结合,可以实现对不透水面进行快速、精确的估算。  相似文献   
320.
厌氧消化数学模型ADM1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2年国际水协厌氧消化工艺数学模型课题组推出厌氧消化模型ADM1以来,随着研究与应用的深入,该模型不断发展完善,已经被证明是指导厌氧消化工艺设计与模拟、预测厌氧消化过程及结果的可靠工具。总结了近年ADM1在生化反应动力学、不同反应器类型、不同发酵底物、厌氧消化微生物种群等方面的拓展与改进研究,简单介绍了该模型在厌氧消化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模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