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483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401.
采用十一种有机物肥进行矿化研究,肥效试验设高、中、低化肥水平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肥料对玉米苗期干物重的影响是:粪肥>化肥>秆肥.施入62d,土场总碳量是,施粪肥的比对照高1.37倍,施秆肥的高1.24倍,单施化肥的反比对照下降14.3%。当然,不同秆粪肥的肥效也不完全一样.(2)在南方高温多雨的条件下,秆粪肥施入土壤后的分解是很快的,尤其是施后的第一个月,其分解速率杠肥平均为43.4%;粪肥为35.4%.秆肥中分解最快的是玉米秆,最慢的是甘蔗渣,分解速率分别为50.1%和23.4%;粪肥中分解最快的是鸡粪,最慢的是鸭粪,分解速率分别为55.7%和21.5%.一个月后分解速率则明显下降.秆粪肥在土壤中的分解一直延缓到三年以后。(3)施后第一年的腐殖化系数,秆肥为2.543×10(-3)-4.319×10(-3),其中番薯藤的最大,黄豆秆的最小;粪肥的除鸡粪和猪粪较小外,牛、鸭粪的达4×10(-3)以上。一年以后便逐年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402.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中含有的大量有害物质经熔融固化处理是目前最安全的处理方法.但飞灰熔融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挥发会造成二次污染.对在高温下飞灰中Pb、Cr、Cd和SO3、Cl的挥发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动态热重-红外-差热分析对飞灰在升温过程中物质的分解挥发进行动态跟踪,其中Pb、Cd挥发率较高,Cr较低,S、Cl在高温下也有大量的挥发,在1100~1300℃时挥发率增长较快,产生的烟气量最大.  相似文献   
403.
“河-湖”沉积物重金属环境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李悦昭  陈海洋  孙文超 《环境科学》2020,41(6):2646-2652
以府河及其受纳湖泊为研究对象,辨识"河-湖"系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态风险,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解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该"河-湖"系统沉积物中主要金属污染物为Cd、Cu和Zn,且Cd存在生态风险.与受纳湖体相比,府河污染水平及风险程度更高.湖体空间分析显示,河流入口呈现更高的金属含量及风险水平.PMF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主要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55.7%),包括工业排放(20.3%)、化肥施用(19.5%)和水产养殖(15.9%).  相似文献   
404.
广州市空气污染治理重点逐渐转向臭氧污染治理,理清臭氧污染特征是制定治理措施的基础。文章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对2016-2018年广州市51个监测点的臭氧逐时浓度进行分解分解得到的51个模态的解释方差均较小,反映出臭氧污染特征的复杂性。该文只分析头3大模态,累积解释方差贡献率32.7%。第一模态显示市区及南部地区臭氧为负距平值区,北部地区为正距平值区,反映的是臭氧和二氧化氮的"跷跷板"关系;第二模态显示广州南部为正距平值区,北部为负距平值区,中部为过渡区,反映的是南北地区受太阳辐射不同所导致的臭氧浓度差异;第三模态的时间系数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空间分布反映的是城乡差异,反映的是城市热岛效应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5.
利用华北地区常规观测数据、NCEP/NCAR再分析数据以及环境质量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华北地区1981~2017年冬季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能见度趋势变化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北京及其周边少部分区域的冬季平均能见度经历了上升过程,而其它区域冬季能见度变化趋势则相反,这种反相变化特征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局地差异关系密切;能见度的低频波动变化与冬季风强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见度的高频波动特征则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局地气象要素有关,在华北中部、南部,能见度与温度、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在华北北部,能见度同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并不显著,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06.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TiO_2及TiO_2-Fe_2O_3载体,并对硫酸氢铵与上述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硫酸氢铵的具体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表面含硫官能团主要以双齿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含氮官能团以铵根离子的形式存在.当硫酸氢铵沉积于催化剂载体表面时,由于硫酸根离子具有较强的电负性,Ti原子及Fe原子处于电子缺失状态.对于TiO_2载体,硫酸根离子主要与Ti原子相连;而对于TiO_2-Fe_2O_3载体,Ti原子及Fe原子均为硫酸根离子主要的附着位点.采用热分析方法及原位红外对硫酸氢铵在TiO_2及TiO_2-Fe_2O_3载体表面的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铁氧化物的添加显著促进了硫酸氢铵在低温区间内的分解行为;与铵根离子相比,硫酸根离子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催化剂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铁氧化物的添加显著提高了低温抗硫抗水性能,为实现低温SCR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07.
运用中国沿海11省市1996~2014年的海洋产业结构和海域承载力的相关数据,基于VAR(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综合运用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其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综合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三大区域的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间互为因果关系。通过分析三者的脉冲响应图可见,海洋产业结构对海域承载力存在正负向影响程度不同且存在明显差异。最后通过方差分析分析两者之间影响波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408.
目的从监测信号中恢复有效腐蚀信息(长期变化趋势、周期性窄带尖峰),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小波阈值去噪(Wavelet Threshold Denoised,WTD)相结合的自适应去噪算法(EMD-WTD)。方法先将信号进行EMD分解,利用最大信息系数(Max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判断噪声主导和有效信号主导信号分量的分界点,然后将噪声主导的信号分量进行自适应小波阈值去噪。最后以人工模拟信号和电阻探针监测信号进行验证。结果 EMD-WTD算法能有效去除噪声,信噪比可提升10 d B以上。结论与多个去噪算法相比,EMD-WTD算法能够更好地保留信号中周期性窄带尖峰信息,为后续准确建立电阻探针监测信号与环境之间的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9.
李雪梅  牟玲  田妹  郑利荣  李杨勇 《环境科学》2020,41(11):4825-4831
为研究山西大学城PM2.5中元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ED-XRF)对研究区域2017年PM2.5样品中21种元素进行分析,并对Mn、Zn、Cu、Sb、Pb、Cr、Co和Ni等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定量解析元素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2017年山西大学城PM2.5中21种元素中Ca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Si、Fe、Al、S、K和Cl,这7种元素占元素总质量浓度的95.71%.其中,Cr元素浓度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的104倍.春季、夏季和冬季PM2.5中Ca质量浓度最高,而秋季S元素质量浓度最高.对3类人群具有非致癌风险的元素均为Mn,且风险大小依次为儿童 > 成年男性 > 成年女性;具有可容忍致癌风险的元素为Cr和Co,且风险大小为成年男性 > 成年女性 > 儿童.山西大学城PM2.5中元素的主要来源包括:天然矿物粉尘和城市扬尘、燃煤和交通源.  相似文献   
410.
石油天然气的微生物勘探法是通过测定土壤中以微渗漏轻烃为食物来源的微生物菌落来圈定烃类渗漏的范围.本文探讨了甲烷氧化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并将其作为指示微生物,以川西孝泉地区已知天然气田为例,对微生物油气勘查技术的试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气田上方指示微生物存在明显异常现象,即在气田上方甲烷氧化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较少,硫酸菌还原菌较高;气田外缘甲烷氧化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较高,而硫酸菌还原菌较低.研究表明,微生物地表油气勘探技术用于油气预测是有效的.图2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