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483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5 毫秒
681.
为了分析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DCP)的热稳定性和热安全性,利用C80微量量热仪对DCP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及稳定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升温速率对DCP热分解的影响规律,运用AKTS高级热动力学软件计算得到DCP热分解的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绝热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和不同包装下的自加速分解温度。结果表明:随升温速率增加,DCP的起始放热温度和最大放热温度升高;并由Friedman法得到不同转化率下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的关系,计算得到DCP热分解的活化能范围为50~130 kJ/mol;TMRad为1 h、8 h、24 h、50 h和100 h时对应的起始温度分别为105.33℃、84.38℃、74.38℃、68℃和62℃;DCP的储罐内径越大,其对应的自加速分解温度越低。在生产、制造、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应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引发DCP的自分解放热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682.
<正>夏季是很多海鲜上市的季节,海鲜也是很多人比较喜欢吃的,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人更是常吃海鲜,那么吃海鲜要注意哪些呢?海鲜要怎么吃才健康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吃海鲜的八大注意事项。1.海鲜煮不熟含有细菌海鲜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胆"、"酱油腌海鲜"之类不加热烹调的海鲜一定要慎重,吃生鱼片的时候也要保证鱼的新鲜和卫生。  相似文献   
683.
采用分析市政污水方法可以辨别吗啡合法或非法使用情况.由于污水中吗啡来源复杂,区分不同来源的贡献是吗啡使用调查的关键问题.选择典型城市,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期间采集61个代表性污水处理厂的262份进水样品,分析了包括吗啡、可待因、蒂巴因、罂粟碱、那可丁和单乙酰吗啡在内的6种生物碱的浓度,同时结合罂粟壳中生物碱的含量,应用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污水中的生物碱进行源解析.污水中共检出5种生物碱,但海洛因的代谢产物单乙酰吗啡未检出.其中,吗啡和可待因的浓度明显高于那可丁、罂粟碱和蒂巴因.通过构建两种比值,即可待因/(吗啡+可待因)和那可丁/(那可丁+可待因),能够很好地定性区别罂粟壳使用来源.PMF的结果表明,污水中吗啡主要来源于医用吗啡(44.9%)、罂粟壳药物(43.7%)和可待因(9.4%).污水中吗啡来源具有显著月份变化趋势.在新冠疫情和甲流暴发期间,含有罂粟壳和可待因药物使用为主要来源,而吗啡镇痛药物使用来源相对稳定.清单分析与PMF源解析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模型的可靠性,同时也表明该城市吗啡主要是合法来源,不存在滥用情况.  相似文献   
684.
基于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数分布仪(SMP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X-荧光(XRF)方法,于2022—2023年在南京市开展了部分大气新污染物的在线监测,并利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其健康风险,进一步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污染物及其健康风险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中新污染物浓度与其他地区报道的可比,且在遭遇污染过程时显著升高,锰元素的升幅最大(116.3%)。各类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均在安全阈值之内。PMF共分解出大气新污染物的5类来源,其中,超细颗粒物(UFPs)主要来自交通源(49%)、光化学(23%)和工业源(28%);重金属主要来自工业源(74%),而挥发性有机物(VOCs)则由工业源(52%)、交通源(25%)和燃烧源(13%)贡献。南京市大气新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由工业源主导,而致癌风险则分别来自交通源、轮船源和工业源。  相似文献   
685.
邻苯二甲酸脂的微生物分解性及其分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说明了邻苯二甲酸脂的用途及安全性。再次介绍了邻苯二甲酸脂的微生物可分解性、分解途径及分解的中间产物、参与微生物分解的酶。  相似文献   
686.
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中国1996-2009年的碳排放进行分解,定量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对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预测,估算了2020年之前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减排的贡献。基本情况是,1996-2009年中国碳排放增长464 678万t,其中,经济总量效应531 337万t,产业结构效应49 887万t,能源消费强度效应-223 940万t,能源消费结构效应107 395万t,诸因素对碳排放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114.3%,10.7%,-48.2%和23.1%。产业结构变动驱动了碳排放增长,尽管它不是最主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耗能产业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增加或减少2.2-2.9亿t。依据对高耗能产业结构变动值的预测,到2020年,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约为-5亿t,占期间碳排放增量的-15%。这表明,与此前产业结构变动导致碳排放量增加情形相反,未来产业结构变动将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687.
在测度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探讨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2)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5026%;(3)经济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4)土地集约利用对来自经济发展的冲击响应强烈,经济发展的冲击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解释水平达到了85%,而经济发展对来自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响应较弱,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解释水平仅为2%。因此,应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88.
Given the growing awareness of the likely catastrophic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close association of climate change with global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of which carbon dioxide is more promi...  相似文献   
689.
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和水文事件的发生,降水是区域干旱与洪水事件最直接驱动因素。以TRMM/PR月累积降水反演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方法对长江流域降水时空变化模式进行提取,并对比分析了主要模式振幅强弱与极端水文事件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流域尺度上EOF方法及TRMM/PR数据可以较好地识别降水主要模式,通过时空尺度变换成功揭示主要降水模式强弱与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对应关系。鉴于日益丰富的巨量水文气象时空数据,EOF方法在模式提取、水文模拟、极端事件预估及灾害适应性研究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9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污染排放量仍在持续增加,环境质量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但由于环境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污染排放的增长幅度已出现明显减缓的势头.为了定量评价这两种作用的影响,本文引入环境效应分解模型,对1998-2008年中国工业S02减排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8年中国工业减排的环境净效应中,环境技术效应贡献了环境净效应的-97.76%,而结构调整效应对环境的改善并不大,仅为-6.33%.从各年度环境净效应的分解结果看,环境技术进步效应在各年度仍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年均占到-90.03%.但值得肯定的是,从2005年开始的"十一五"时期,结构效应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2008年,结构效应更是贡献了-15.98个百分点.本文认为,由于企业边际排污成本可能在增加,技术效应总是有限的,尽管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相对比较缓慢,但在当前两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加注重结构效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