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48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砌块式生态护坡实施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护坡生态修复多注重技术本身,缺少工程实施后的评估问题。选取太湖流域某河道采取砌块式生态护坡案例,提出了护坡适用的植物群落组合,探明砌块式生态护坡对控制降雨地表径流污染削减效果,SS、TN、NH3-N、TP和COD去除率分别为60%、48%、37%、51.6%、35%。同时通过调查护坡示范区和非示范区地段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情况,评价护坡修复后效果,发现修复后护坡植物覆盖度和种类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群落结构将逐渐趋于稳定,生态稳定性提高,生物生长、栖息、繁衍的环境趋于变好,为评价砌块式生态护坡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排污权交易定价下的COD和氨氮削减成本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测算了工业废水COD和氨氮削减成本并进行了分析。总成本中折旧费和日常运行费各占35%和65%;COD和氨氮削减成本为1 287元/t~29 035元/t和2 433元/t~46 560元/t,加权均值为4 936元/t和17 755元/t,二者之比为3.60∶1,90%置信区间为(4 647,8 514)和(13 989,24 617);70%和63.2%的企业以6 837元/t和20 083元/t以内的成本削减了73.7%的COD和42.1%的氨氮。不同企业和行业COD和氨氮削减成本差异明显,以概率分布确定综合成本用于排污权交易定价可能更合理。  相似文献   
63.
利用生物毒性测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是目前风险评价中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大型溞(Daphina magna)为受试生物,对某石化厂废水的处理流程中5个主要单元出水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急性毒性与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同时,为了解不同处理单元毒性去除效果及主要毒性来源,结合毒性鉴别评价(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技术对各阶段出水的毒性削减及其主要致毒物质类别进行了分析。毒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废水处理厂对石化废水的毒性去除效果比较显著,其中进水对明亮发光杆菌、斜生栅藻和大型溞分别表现为中毒、高毒和剧毒,最终处理后出水的毒性分别为无急性毒、中毒和微毒,对毒性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6.4%、74.3%和99.5%。TIE结果表明,石化废水中的主要致毒物质是非极性有机物和可滤型物质。本研究结果为石化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评价提供了研究基础,为探讨废水生物毒性的去除提供了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64.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地区工业重化特征明显,工业水污染排放贡献超过10%,大气污染物占比更超过70%。本文采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识别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对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重点行业COD、氨氮、SO_2、NO_x排放强度进行分析。将排放强度拆分为末端削减、技术工业和产品结构三个指标,分析2012—2020年和2020—2030年两个时间段内,对污染排放强度降低贡献度最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末端削减和技术工艺对污染排放强度降低影响大,贡献值之和约为90%,两者分别代表末端处理技术对污染排放的削减程度,以及高附加值行业单位产值污染物产生水平;COD、SO_2和氨氮的排放强度由末端削减和技术工艺共同作用,NO_x的排放强度较高且未来末端削减水平进步小,未来需要重视该污染物的减排和治理。  相似文献   
65.
以农业面源污染阻控为目标的河流生态缓冲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生态缓冲带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已将河流生态缓冲带的构建与维护作为控制流域面源污染的关键措施.针对河流生态缓冲带的农业面源污染阻控功能,梳理了河流生态缓冲带的研究进展.基于河流生态缓冲带类型的划定,重点总结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的阻控机制及影响阻控效果的主要因素、氮磷削减途径和缓冲带生态构建模式,并就植被...  相似文献   
66.
为了促进技术变迁因素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分析其以往对环境的影响,为我国的技术政策提供支持。使用动态基期,用统计方法定量计算了 1994~2004年各年度技术变迁因素对我国主要空气和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按是否以削减污染为直接目标,可将技术变迁分为2类:(1)生产工艺的变化。这种技术变化不以污染削减为直接目标,但会影响到生产投入物的数量和种类、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量并因此影响到最终的污染强度和排放量。(2)污染削减技术的变化。这种技术变化以污染削减为直接目标。利用环境统计年鉴中的污染削减量数据将技术效应分解为2部分:源自污染削减技术和源自生产工艺,发现从总体上看技术变迁降低了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其中污染削减技术对所有污染排放量的下降都起了积极作用,但伴随较大的年度变化。生产工艺变化对不同污染物的影响方向不同。可见中国目前的污染削减主要依靠“末端”污染削减技术,“过程控制型”生产工艺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也反映出目前技术变迁尚未向“环境友好型”演进。因此,要促使我国技术变迁向“环境友好型”演进,特别需要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67.
风险管理是通过一种超前的风险预知、预测和分析,确定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后果,进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削减措施,使危险性最小,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68.
水污染控制系统污染物削减量优化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9.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   总被引:120,自引:5,他引:1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是当今环保战略的3个主要发展方向,三者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明确的理论、实践和运行方式.笔者在对三者的内涵作了简单介绍之后,着重从理论上探讨环境管理延伸到企业、企业群落和国民经济一切相关领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提出并论述了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的前提和本质是清洁生产,从优质资源、生态和环境总量保有量的角度探讨了循环经济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0.
对国内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进行了归纳,系统介绍了美国和欧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的框架和特点,指出其对我国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以水质保护目标为前提,按照“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的理念,建立了流域控制单元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阐述了该体系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了控制单元各类污染源的水污染物削减技术评估和最佳可行技术,削减技术评估指标、方法和程序,污染物削减技术检测平台,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