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483篇
基础理论   168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卤代苯对湛江叉鞭金藻联合毒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测定了以卤代苯为代表的非极性麻醉型混合有机化合物对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的联合毒性效应,探讨了混合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mix)的理论计算模型用于表征藻类联合毒性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以卤代苯为代表的非极性麻醉型有机化合物对藻类联合毒性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采用QSAR模型:log1/EC50M=0.723logKowmix+0.740(n=48,r 2=0.860,SE=0.134,F=283.054,P<0.001)定量描述以卤代苯为代表的非极性麻醉型混合有机化合物对湛江叉鞭金藻的联合毒性,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2.
为了考察物质结构对难生物降解芳香化合物电催化氧化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典型的酚类和胺类芳香污染物的电化学氧化降解。结果表明:电催化氧化技术可有效处理水中的芳香化合物,苯环上取代基对有机物的电催化降解活性有很大影响,带有供电子取代基团的芳香化合物的电催化降解速率比带有吸电子取代基团的芳香化合物的电催化降解速率快。处理2 h,苯酚、苯胺和甲苯胺接近完全去除,对氯苯酚和对氯苯胺的去除率超过90%,对硝基苯酚和2,4-二氯酚的去除率也达到70%左右。  相似文献   
143.
洪泽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调蓄湖泊,为了解洪泽湖表层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污染状况,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了湖区和入湖河流的表层水15种PFASs的含量,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水体中PFASs的浓度与组成,运用HCA法解析了不同污染来源,并应用HQ法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洪泽湖表层水中检出15种PFASs,ΣPFASs浓度为63.4~218.0 ng/L(中位值92.9 ng/L),健康风险较低;(2)PFASs组分以短链为主,主要污染物为PFPeA,占60.8%;(3)PFASs在洪泽湖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洪泽湖湖心及过水通道区的PFASs浓度较高;(4)HCA方法表明,洪泽湖表层水中PFASs主要来自地表径流、橡胶品制造、食品包装和纸类表面处理的工业排放、纺织和金属电镀工业排放和生活污水.研究显示,洪泽湖表层水中广泛存在多种PFASs,以短链为主,健康风险对居民来说可接受.  相似文献   
14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现代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已成为日渐严重的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几年已经对各种污染物进行了研究,但新兴污染物主要是由微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杀虫剂、药物、激素和毒素以及工业相关的合成染料引起的和含有染料的有害污染物,大多数新兴污染物没有制定指导方针,即使浓度很低,它们也可能对人类和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修复生态环境的有效性,迫切需要开发用于检测、量化和提高效率的污染物检测新技术。该文概述了新兴污染物类别和检测技术,根据新兴污染物的种类选择检测技术,讨论了测试技术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性建议和前瞻性观点。  相似文献   
145.
王世亮  曹雪稚 《环境科学》2020,41(12):5428-5437
近年来,滨海旅游度假区蓬勃发展,其水体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各环境介质中普遍被检出,因其潜在的毒性而引起广泛关注.以山东省20个滨海旅游度假区水和沉积物为对象,对其中12种典型PFASs的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个度假区所有水体和绝大多数沉积物样品中12种PFASs都被检出;水和沉积物中PFAS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7.91 ng·L-1和5.89 ng·g-1,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PFOS)都是含量占绝对优势的物质;不同度假区水和沉积物中PFASs总含量∑PFASs及各同系物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在不同度假区水/沉积物体系12种PFASs的分配系数差异明显,长链PFASs(碳原子数≥7)具有更大的分配系数;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度假区水和沉积物PFASs的主要来源,水体盐度和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不是PFASs在水/沉积物之间分配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所有滨海旅游度假区水体环境中,PFOS和PFOA可能存在较大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6.
在模拟太阳光下研究了多种腐殖质及其模型化合物的过氧化氢(H2O2)生成动力学,并对其生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或不同形式的腐殖质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均能产生H2O2.不同腐殖质生成H2O2速率差异不大,范围为6.379~15.784nmol/(L·min),腐殖酸生成H2O2速率略快于富里酸.对于腐殖质模型化合物,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醌、邻茴香胺、对茴香胺、水杨酸和2,6-二甲氧基-1,4-苯醌等8种模型化合物没有产生明显的H2O2,而藜芦醇、对氨基苯甲酸、3,5-二羟基苯甲酸(DHBA)、2,5-二羟基-1,4-苯醌、苯酚、苯甲酸和苯胺等7种化合物均可检测到H2O2产生.但其产生H2O2的速率差异较大,相差1~2个数量级,生成H2O2速率最快的化合物为2,5-二羟基-1,4-苯醌和DHBA,较慢的为苯酚、苯甲酸和对氨基苯甲酸.基于腐殖质生成H2O2机制,推测典型模型化合物DHBA的H2O2生成机制可能为光照条件下该化合物跃迁为单重激发态,该激发态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生成还原性自由基中间体,该中间体和O2反应,生成了超氧负离子(O2·-),随后与水中H+反应生成了H2O2.  相似文献   
147.
广州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广州选择不同的区研究了广州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分布特征及来源。广州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的浓度在城区不同的采样地点,不同的采样时间变化不大;浓度水平与世界上其他污染比较严重的几个城市相当。利用文献中羰基化合物与.OH的反应常数,计算出在广州大气中羰基化合物对.OH消除贡献。  相似文献   
148.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慢性砷暴露可导致人群罹患皮肤癌、膀胱癌、肺癌等恶性疾病,但其致毒/癌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关于砷暴露致毒/癌机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砷的胞内作用途径,而较少关注砷摄入调控过程对其暴露致毒/癌的贡献.在生理条件下,部分砷化合物由于结构与磷酸根、葡萄糖、甘油等天然底物相近,可借由相应的载体被细胞摄入,摄入途径和效率存在显著的砷形态依赖性.此外,砷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效应与其赋存形态直接相关.可见,砷的摄入调控对于砷的暴露致毒/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在哺乳动物体系中不同砷形态的摄入载体、载体调控及对应的砷摄入分布、效率和暴露毒性,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以往在砷致毒/癌机制研究中被忽视的砷摄入调控途径.然而,砷摄入调控过程中的诸多重要环节如砷胁迫下的摄入启动和调控机制等都是空白,需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为深入理解砷的致毒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9.
镀铬企业周边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欧盟技术指导文件和EUSES模型预测了镀铬企业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排放和周边环境浓度,并对周边水体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镀铬企业周边环境淡水、海水、淡水沉积物、海水沉积物中PFOS浓度分别为10-7,10-8,10-9,10-10,10-7kg/m3数量级.镀铬企业周边淡水水体风险表征比>1,呈现显著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50.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ACQUITY UPLC快速分析醛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醛酮类化合物是焚烧过程扩散到环境中的产物,这些化合物大部分都是已知的致癌物.因此,美国EPA和一些州开发了分析这些化合物的方法,包括US EPA TO5 (空气),方法554 (饮用水),方法8315 A选项1和2 (废水、土壤和空气),以及加利福尼亚州方法1004 (羰基化合物,机动车排放尾气中的醇类氧化物).这些方法使用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化这些化合物,然后用HPLC分离并紫外检测(吸收波长360nm),目标分析物因方法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当前使用的方法运行时间超过40min以上,需要设置多种色谱柱方可达到可接受的化合物分离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