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57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水生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在水体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巨大的生物量会造成水体二次污染。文章介绍了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并重点综述了水生植物在厌氧发酵产气、微藻生物柴油及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能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为实现水生植物能源化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12.
主要分析了国内外餐厨垃圾的处理技术现状,通过对比各种处理工艺,得出厌氧发酵处理工艺是餐厨垃圾处理的最优工艺,该工艺实现了餐厨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同时处理设备成熟,设备运行维护成本低,可在我国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13.
顶空CO2对有机物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琳  王晋  符波  刘和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4):635-639
研究了不同顶空CO2浓度对有机物厌氧发酵体系中底物转化速率、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率及微生物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顶空低浓度CO2有助于葡萄糖底物转化,在16h转化率达到93%以上,顶空高浓度CO2和对照组在20h时转化率分别为88.3%、87.6%.顶空高浓度CO2有助于乙酸积累,乙酸产率达8.2mmol/gCOD,分别是对照组和低浓度CO2组的1.52倍和1.87倍.顶空CO2浓度与同型产乙酸菌数量正相关,顶空低浓度CO2组fhs基因拷贝数为9.83×106/mL,高浓度CO2组fhs基因拷贝数为5.32×108/mL,对照组fhs基因拷贝数为6.97×107/mL.提高顶空CO2浓度有利于在混和培养环境中富集同型产乙酸菌.  相似文献   
414.
对于含固率较高的脱水污泥厌氧发酵系统,对物料的搅拌是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对发酵工艺中机械搅拌动力需求的研究几乎没有。研制了一台卧式强制搅拌干式厌氧发酵反应器,对叶片搅拌过程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出理论搅拌扭矩,并以此反应器为基础,研究了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搅拌动力需求。具体研究了污泥的含固率、搅拌转速、反应器填充率等因素对搅拌动力需求的影响,发现低转速下,转速对搅拌扭矩影响非常小,而从搅拌动力需求角度考虑,物料填充率在66.7%~85%之间比较合理。同时还对长期连续搅拌状态下污泥所需的搅拌动力的变化做了研究,发现经过搅拌污泥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而引起搅拌所需动力在短时间内大幅降低。而原污泥兑水使含固率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时,其搅拌动力需求呈指数趋势减小。  相似文献   
415.
由于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制取清洁能源氢气,生物厌氧发酵制氢技术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在众多废水生化预处理技术中,超声波技术拥有高效氧化、焚烧、超临界氧化的特点,而且超声波操作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不高。本文阐述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菌种来源、产氢机理及超声波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同时探讨了超声波预处理猪场废水对提高厌氧发酵生物产氢量的可行性,提出了优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16.
为打破传统厌氧发酵过程中污泥破壁溶胞困难和产酸效能低的瓶颈,探究了紫外光(UV)耦合游离亚硝酸(FNA)预处理对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并与热(H)和超声法(US)耦合FNA预处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UV辅助FNA联合预处理(FNA-UV)对细胞破碎和胞外聚合物的剥离具有协同效应,·OH和·O2-作为反应中间体,其强度远高于其他预处理组(FNA-US和FNA-H),与·NO,·NO2及ONOO-等中间产物共同促进了溶解性有机物的释放,溶解性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相比FNA组分别提升60%和90%,进而为后续水解产酸过程提供了充足的底物.FNA-UV组短链脂肪酸(SCFAs)浓度于第4d达到峰值,为(201.8±4.8) mg COD/g VSS,相比FNA组提升67%,乙酸占比高达56.8%.通过发酵末期对各体系进行碳平衡分析表明,紫外耦合FNA预处理在污泥减量、溶解性有机物的释放与转化、SCFAs的产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FNA-UV对功能菌群的富集发挥重要作用,表现为厌氧发酵菌和反硝化菌的有效增强,相比其他各组提升了23.7%~270.6%.  相似文献   
417.
采用批式发酵的方式,考察3种不同电子供体(乙醇、乳酸、乙醇和乳酸)对己酸菌的富集情况,进而选取产己酸最优的混合菌,探究在不外加电子供体情况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己酸的性能.结果表明:当以乙醇和乳酸共同作为电子供体时,己酸浓度可达(2303.06±499.56) mgCOD/L,产己酸效果最佳,并显著富集到了3种碳链延长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16.04%±0.16%),Caproiciproducens(28.78%±0.15%),Oscillibacter(2.32%±0.03%);将产己酸最优的混合菌接种于餐厨垃圾进行厌氧发酵,己酸浓度最高可达(8657.36±996.21) mg COD/L,己酸产率为(230.05±26.47) mg COD/gVS,己酸选择度为27.74%±3.19%.以上结果验证了以乙醇和乳酸共同作为电子供体时对己酸菌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富集到的混合菌可有效用于餐厨垃圾的产己酸发酵,为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18.
为了优化最适宜的预处理条件,探究了不同高铁酸钾(PF)亚硫酸钠(Na2SO3)投加量对污泥EPS剥离和有机物转化短链脂肪酸(SCFAs)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Fe(VI)/S(IV)联合预处理对污泥结构,尤其是紧密附着层EPS有较强的分解作用.当PF/Na2SO3的物质的量比从0/1(单独Na2SO3组)增加至2/3时,SCFAs的最高产量由1169.5mg COD/L增加到4796.9mg COD/L(第4d),是单独Na2SO3和PF实验组的4.5和1.6倍.同时,当PF/Na2SO3物质的量比为2/3时,溶解性糖类和蛋白质释放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0.1和2212.2mg COD/L.因此,适宜剩余污泥发酵产酸的最佳PF/Na2SO3物质的量比为2:3.基于本研究结果,结合传统厌氧发酵各个阶段,阐明了Fe(VI)/S(IV)强化污泥产酸的机理,为采用基于SO4·-的高级氧化方法强化污泥发酵产酸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19.
为比较响应面法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法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青霉素菌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法设计试验,在发酵体系中添加不同量的Fe2+、Co2+、Ni2+,以确定其对青霉素菌渣厌氧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2+、Co2+、Ni2+单一最佳添加量为:500mg/L、30mg/L、0.3mg/L,产沼气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02.18%、45.48%、60.12%.其促进作用随添加浓度增大呈现:弱-强-弱趋势.使用响应面法及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法对金属离子添加量进行建模优化,并使用批式厌氧发酵进行验证.响应面法建模预测Fe2+、Co2+、Ni2+最佳混合添加浓度为:440.94mg/L、16.22mg/L、0.39mg/L,预测累积产沼气量为1314.49mL,R2=0.972,试验与验证相对误差为4.65%;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法建模Fe2+、Co2+、Ni2+最佳混合添加浓度为495mg/L、21mg/L、0.5mg/L,预测产沼气量为1551.55mL,R2=0.991,试验与验证相对误差为0.47%.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法建模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且与验证试验误差小,是一种更有效的仿真方法.说明该方法在优化厌氧发酵金属离子添加具有应用潜力,同时也为厌氧发酵条件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20.
为分析不同配比的餐厨垃圾与污泥、秸秆联合发酵对产气性能的影响,采用产甲烷潜力试验(BMP)研究了餐厨垃圾与污泥、秸秆不同配比联合发酵的产气性能,并采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对产甲烷潜力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物料配比与物料种类对联合发酵的产气性能有显著影响,餐厨垃圾+污泥配比为1:2时,产气性能优于1:1、2:1两组,产气量为286 mL/g[以VS(挥发性固体)计,下同];餐厨垃圾+秸秆配比为1:1时,产气性能优于1:2、2:1两组,产气量为347 mL/g;餐厨垃圾+污泥+秸秆配比为1:1:1时,产气性能优于1:2:1、2:1:1两组,产气量为373 mL/g.两种物料配比中,餐厨垃圾+秸秆的产气性能优于餐厨垃圾+污泥;餐厨垃圾+污泥+秸秆3种物料混合后物料种类变丰富,元素配比更均衡,联合发酵的产气性能优于两种物料联合发酵,其最优配比为1:1:1,C/N值为13,接近最优C/N值(15~20).研究显示,不同配比物料产气性能差异性较大,可为大中型沼气工程在获得不同物料的情况下选择最优的进料配比提供理论指导,以解决其在设计与投资收益评估方面所面临的物料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