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34篇
安全科学   87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557篇
基础理论   142篇
污染及防治   117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61.
针对废旧聚酯织物杂质含量高、粘度波动大、再生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采用原位反应增粘技术,通过“微醇解-自缩聚”工艺实现了废旧聚酯织物再生制备聚酯单丝。以聚酯泡泡料为原料,整个工艺过程包括熔融过滤、反应增粘、熔体输送和纺丝等工序,可实现再生聚酯单丝的连续化生产。研究对比了“微醇解-自缩聚”工艺过程各个阶段再生料的特性粘度和热性能,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提升泡泡料的特性粘度达到0.65 dL/g,热性能良好,满足纺丝要求,再生聚酯单丝可应用于生产聚酯拉链,产品性能满足标准QB/T 2173—2014要求。  相似文献   
162.
高砷地下水具有极高的毒性,人类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可造成砷中毒.在查明山阴地区高砷地下水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将室内批试验与PHREEQC软件数值模拟相结合,考察了投料比、pH值对铁硫化物除砷效果的影响,为原位修复高砷地下水工艺确定了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山阴地区砷超标地下水样的pH值为7.6?8.5,总砷浓度为17~242 ...  相似文献   
163.
考察了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等离子体分别协同SiO2、Al2O3、NiO/Al2O3降解甲苯的性能,并从材料的介电常数、对甲苯的吸附性及臭氧分解能力等角度分析了不同活性表现的原因,同时,采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甲苯降解过程中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甲苯浓度为100 ppm,气体流量为100 mL·min-1时,一定范围内,甲苯降解率随着能量密度、介电常数、吸附性及臭氧分解能力的提高而提高.甲苯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对其降解途径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放电区域中加入SiO2,甲苯仍然在气相中完成降解;而存在Al2O3 及NiO/Al2O3时,甲苯氧化成苯甲酸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催化剂表面,是甲苯催化降解的关键步骤,苯甲酸在活性位点的积累将降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64.
基于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ulti-axis different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简称MAX-DOAS),分析位于天山南坡典型干旱区城市,库尔勒市大气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Vertical column densities简称VCD)分布、变化,以了解其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研究表明:(1)库尔勒不同观测点对流层NO2VCD高低表现为,农田区新市区老城区,农田区NO2浓度最大达到3.40×1015molec/cm2。(2)市区观测点,新城区和老城区对流层NO2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V和U字形变化趋势,早上和晚间浓度较高,中午浓度较低,市区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91×1015~4.02×1015、0.22×1015~4.59×1015molec/cm2。(3)农田呈现出与市区不同的变化趋势,农田观测区中午之前浓度较低,中午之后NO2浓度呈现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5.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的有机蒙脱石(OMMT)为载体,采用原位生长法一步合成负载型锰氧化物催化剂(MnOx/OMMTSP),并应用于低温NH3-SCR脱硝反应.考察了表面有机官能团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发现载体表面有机官能团对催化剂的低温SCR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有机蒙脱石载体负载锰氧化物前后分别进行热处理以去除表面有机官能团,可有效提高催化剂活性.同时,通过XRD、SEM、TEM、BET、XPS、TG、NH3-TPD和H2-TP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及理化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原位生长法制备催化剂的过程中,有机官能团的存在主要影响了前驱体物种在载体表面的原位反应,从而影响了活性物种的化学性质;其次,有机官能团本身也对SCR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但影响较小.分析发现,有机官能团的存在抑制了原位生长过程中Mn4+的生成,而将催化剂在氧气氛围下进行煅烧处理,不但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幅提升,而且增加了其Mn4+比例,可显著增强催化剂的酸中心数量及氧化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66.
为明晰蓄水期降雨对三峡库区香溪河支流主要藻种原位生长的影响因素,本文在三峡水库降雨前后采用原位培养装置(培养笼)对铜绿微囊藻、小球藻和栅藻生物量变化特征进行原位培养实验.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2017年10月4~18日)降雨期与非降雨期水动力条件存在显著性差异(ANOVA,P 0. 05),降雨期间3种主要藻种Chl-a总量、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小于非降雨期(ANOVA,P 0. 05),表明降雨对藻类生长起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关分析结果指出,表征垂向掺混的4个水动力参数与3种藻种比生长速率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水动力条件中剪切力τ、垂向紊流黏性系数Vr和垂向紊流扩散系数Vt的改变是导致藻类迅速衰亡的关键因素;②降雨前培养装置内混合层深度较低(1~2 m),降雨后(10月10~18日)混合层深度明显上升(大于5 m),同时降雨期叶绿素a(Chl-a)浓度显著低于非降雨期(ANOVA,P 0. 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光混比与3种藻种的比生长速率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降雨导致水体垂向扰动增强,混合层不断扩大,打破了水体原有的水温分层从而抑制藻类的生长增殖;③降雨量、水温、光照强度、总氮(TN)和溶解性总氮(DTN)在降雨期与非降雨期均存在显著差异(ANOVA,P 0. 05),相关分析表明,降雨带来降雨量、水温、光照强度、总氮(TN)和溶解性总氮(DTN)改变是影响3种主要藻种比生长速率的关键环境参数.  相似文献   
167.
固定化微生物柱对染料废水的脱色试验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凹凸棒粘土颗粒为载体,混合固定化筛选出的7株高效脱色菌,组装成固定化微生物反应柱。该生物柱对各种染料废水均有良好的脱色作用,在染料为唯一碳源和能源时,对60mg/L的混合染料6h能脱色91%,对于用染槽废液与食堂废水配制的实际废水,能在72h的连续流动态下,保持80%以上的脱色率。固定化微生物柱的脱色机理是凹凸棒颗粒对染料的吸附和细菌对染料的降解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8.
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价态有关,六价铬更易为人体吸收而且在体内蓄积,不同化合物的毒性也不相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质要求也在提高,建立灵敏度更高的分析方法,满足高质量水质检测需要也显得更为迫切,科技攻关,技术保障,是解决问题的根源,饮用水中六价铬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原子吸收法,催化极谱法等,国标法采用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4ppb。离子色谱UV-VIS检测法采用的方法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1 ppb,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69.
为寻找一种长期有效的底泥修复方式,对沸石进行了改性并挂膜的实验.考察了 4种铝盐[AlCl3、Al(NO3)3、Al2(SO4)3和KAl(SO4)2]改性挂膜沸石对上覆水中氨氮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AlCl3改性挂膜沸石效果最佳,且最佳改性浓度为0.8 mol·L-1.进一步分析添加信号分子OHHL后,AlCl3改性...  相似文献   
170.
基于OMI卫星遥感数据的中国对流层NO2时空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2004年11月—2008年1月OMI卫星对流层NO2的垂直柱浓度数据,对我国8个自然地理分区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年均值、月均值的分布进行了分析,依据月均值变化建立正弦曲线拟合模型,依据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各自然区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变化趋势、变化周期和变化幅度等特征. 结果表明:拟合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我国8个自然区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变化特征;证明了人类活动影响了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分布及其变化,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高低、变化的周期性以及增长趋势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