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0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887篇
安全科学   200篇
废物处理   156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1693篇
基础理论   290篇
污染及防治   420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31.
932.
三氯乙烯是场地及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典型有机污染物,生物炭基零价铁材料可用于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然而其也会影响含水层土壤的微生物群落,进而改变三氯乙烯的归趋.通过限氧控温热解,NaOH和HNO3改性处理,并采用球磨法合成了改性生物炭负载零价铁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改性生物炭负载零价铁对模拟含水层土壤中三氯乙烯的去除及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aOH改性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NaOH改性和Fe/BC为1∶10的复合材料(BC_2处理组)对三氯乙烯的去除率最高,为90.01%.除BC_1处理组外,不同处理组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可能是三氯乙烯的降解菌属.BC_2处理组增加了土壤中硫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有利于三氯乙烯的降解.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as)、Thermincola、溶杆菌属(Lysobacter)、Gemmatimonas、Microvirga和假单胞菌属维持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微...  相似文献   
933.
总结了目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常用的氧化药剂,且从技术适用范围、药剂投加方式和设备分别描述了污染土壤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的异同,为污染土壤化学氧化技术的优化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4.
研究了不同浓度下几种阴离子(NO3-、SO42-、H2PO4-、SiO32-)对球磨零价铁(BZVI)除砷规律的影响,探讨了上述阴离子对BZVI氧化As(Ⅲ)能力的影响,三价砷及五价砷的转化机制,及BZVI腐蚀产物.研究证实,不同浓度的NO3-和SO42-对砷去除效率影响不显著,但是随着H2PO4-和SiO32-浓度升高,溶液中As(V)分别由25.1%上升到83.6%和下降到3.8%;通过SEM和拉曼光谱分析发现,H2PO4-促进BZVI的腐蚀,导致As(Ⅲ)氧化能力增强;而铁表面形成二氧化硅聚合物或非晶固相则是SiO32-降低BZVI对砷氧化和吸附能力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35.
文章采用CCD法对铁碳微电解盐酸黄连素废水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盐酸黄连素进行铁碳微电解的最佳条件是:曝气量3.78 L/min、固液比0.45、反应时间3.46 h、初始pH 2.90;在此条件下,盐酸黄连素去除率的响应面模型验证值为84.23%,实验值为82.93%,两者仅偏差1.3%。铁碳微电解降解盐酸黄连素动力学过程与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程度最高,利用二级衰减方程模型C_t=a/(1+bt)在不同盐酸黄连素初始浓度下的反应进行拟合,其拟合相关系数均达到0.97以上,较好地反映了铁碳微电解盐酸黄连素的动力学过程,有助于分析不同反应时间下废水剩余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36.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暴发、水体浑浊、水质变差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切断外源负荷的情况下,抑制内源磷释放成为降低水体磷负荷和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与异位处理技术相比,原位化学钝化由于操作简便、成本低、对生态影响小而备受关注。常用的化学试剂大致可以分为4类:钙盐、铁盐、铝盐和镧修饰膨润土,文章综述了各类化学试剂在国内外工程化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以期为湖泊修复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37.
在环境治理修复技术中,铁锰氧化物因其较高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近年来铁锰氧化物与沸石、石墨烯、生物炭、硅藻土、陶粒等相结合制备成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并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研究也被相继报道。该文综述了铁锰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和展望;总结了其在水污染治理中对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以及磷酸根、硝酸根等其它污染物的应用研究;归纳了其在大气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综述了其去除环境污染物的机理。认为铁锰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8.
有机氯代烃引发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已日趋严重。以纳米零价铁厌氧还原技术为核心的厌氧降解修复技术已逐渐成为有机氯代烃污染土壤厌氧降解研究的热点。有机氯代烃自身分子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有机氯代烃的挥发性、持久性及生物毒性等理化性质差异巨大,最终影响到污染土壤厌氧修复技术的优化。文章系统梳理、总结了不同分子结构的有机氯代烃污染土壤的纳米零价铁厌氧修复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分子结构的有机氯代烃的厌氧降解途径,比较了不同分子结构有机氯代烃的厌氧降解效果,以期能够为深入开展有机氯代烃污染土壤的纳米零价铁修复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9.
原位热传导技术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逐年增加,但国内对加热半径、升温和冷却速率等关键参数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单根加热管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周围土壤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813 h的加热升温过程,相隔25 cm不同位置的4个温度监测井的平均温度分别为166.3,89.3,68.7,47.8℃,总耗电量为1438.7 kW·h。随后经过145 h的持续冷却,4个监测井的平均温度基本持平。监测井温度变化规律可为污染场地的原位热修复工程提供技术及工艺参数参考。  相似文献   
940.
以ACF(活性炭纤维)为载体,制备出一种新的非均相催化剂ACF@Cit-Fe/S〔将Cit-Fe(柠檬酸铁)负载在ACF表面并引入S元素〕,并采用SEM-EDS(电镜-能谱)、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行表征,研究其活化PMS(过硫酸氢钾)降解染料RhB(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①ACF表面成功负载了Cit-Fe和S元素,Cit-Fe和S元素的掺杂增强了ACF催化PMS的性能,能有效降解染料RhB,反应120 min时RhB的脱色率达98%.②ρ(ACF@Cit-Fe/S)、c(PMS)对RhB降解有一定的影响,ρ(ACF@Cit-Fe/S)为0.5 g/L、c(PMS)为6 mmol/L是降解RhB(10 mg/L)的最佳投加量.③温度对RhB降解速率的影响符合阿伦尼乌斯模型,通过计算得出活化能为39.47 kJ/mol,降解过程是一个表面反应控制过程.④以叔丁醇、甲醇、苯酚为分子探针的自由基清除试验显示,SO4-·(硫酸根自由基)和HO·(羟基自由基)是降解反应过程中主要的自由基,其主要存在于催化剂表面及其周围.研究显示,ACF@Cit-Fe/S能用于活化PMS的高级氧化体系中,ACF@Cit-Fe/S表面丰富的电子转移过程导致其活化PMS的能力增强,从而促进SO4-·和HO·的产生,提高RhB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