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7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47篇 |
综合类 | 244篇 |
基础理论 | 14篇 |
污染及防治 | 27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为从源头上解决落地原油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吉林油田应用了绿色作业技术。文章阐述了抽油杆刮油、油管刮油、油管泄油、密闭井筒连续冲除砂和快速防喷等绿色作业技术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这些技术在吉林油田的实施效果,并进行效益评价。实践证明,绿色作业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落地原油污染问题,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13.
214.
油气开发过程含油废液中过高的盐含量是影响其生物处理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含油废液的特点,实验从油田废弃泥浆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高效嗜盐降解菌,该菌呈杆状,经BIOLOG鉴定系统与分子序列鉴定分析,该菌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研究了嗜盐菌的耐盐碱性及原油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该菌适宜于碱性环境,适盐浓度范围为5 000~200 000 mg/L,7 d内对高盐含油模拟废水中原油的降解率高达60%,最佳降解条件为:菌液/培养液体积比1:12.5,pH=9,NaCl浓度范围为10 000~50 000 mg/L,最佳N源和P源分别为(NH2)2CO和K2HPO4·3H2O。嗜盐菌的研究为高盐含油废液的生物处理拓展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15.
陆伟群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5,5(9):28-30
分析了湛茂原油长输管线输送高凝原油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安全及成本等方面对工艺路线进行了分析,认为加注降凝剂输送工艺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216.
在海上原油外输作业过程中,外输软管的主要作用是将原油从FPSO输送到穿梭提油轮,为了降低因外输软管内外压力突然异常所导致的原油泄漏风险,不同类型外输软管需要配套使用不同类型的断开式联轴节(Breakaway Coupling)。 相似文献
217.
介绍了国外普遍采取的“原油管理”及预处理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采取原油预处理对改善电脱盐效果起到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18.
从大庆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14株石油降解丝状真菌,用以筛选可高效降解石油的菌群. 经过ITS(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其中9株属于镰孢霉属(Fusarium sp.),2株属于黄白生丛赤壳菌属(Bionectria sp.),另外3株分别属于葡萄穗酶菌属(Stachybotrys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和雅致放射毛霉属(Actinomucor sp.);在固体培养基中各菌株的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1). 不同菌株能够特异降解不同的石油组分. 将筛选的优势菌株组成2个菌群,菌群1由菌株3、D2、D3和D52组成,菌群2由菌株3、6、D2和D3组成,分别考察单菌和2个菌群对原油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菌株原油降解试验30d后,单菌菌株D52对原油去除率最大,为64.25%;菌群1和菌群2对原油的去除率较高,分别达到74.55%和72.64%,可以考虑用于污油生物修复治理的工程菌群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