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41.
铜绿假单胞菌S6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特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了1株铜绿假单胞菌S6(Pseudomonas aeruginosa S6)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该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为50mg·L-1,此时其表面张力为29.3mN·m-1.pH值对S6产表面活性剂有一定影响,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S6长势较好且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较低.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菲具有非常明显的增溶效应,使水中菲的溶解度增加了约23倍.原油的加入有利于S6产表面活性物质.与原油的相互作用说明该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乳化原油且维持乳化液稳定性于80%以上;原油浓度为6%~8%时,能达到最佳乳化效果.HPLC-ESI-MS分析检出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含有13种鼠李糖脂同系物.  相似文献   
442.
烷烃高效降解菌的广谱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分离、筛选出的正烷烃高效降解菌株C-14-1的广谱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14-1菌株不仅对较高浓度(大于50mg/L)的正烷烃降解能力显著,对低浓度(约2mg/L)的正烷烃系列同样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并且降解率和烷烃的碳原子数紧密相关.经过48h的发酵,当烷烃碳原子数为10~22时,降解率基本上大于85%;当烷烃碳原子数大于22时,降解率降低到15%~78%.C-14-1菌株对浓度很低(约0.3mg/L)的原油也显示出一定的降解效果.当烷烃碳原子数为12~22时,降解率平均为65%;当烷烃碳原子数大于22时,降解率降低为平均28.3%.当试验系统处于限氧状态时,C-14-1菌株对5α-雄甾烷和六甲苯基本上无降解作用,但对姥鲛烷的降解率却高达97%.在供氧充足的通气状态下以5α-雄甾烷为唯一碳源时,C-14-1菌株对5α-雄甾烷的降解率达到77%.当与其它低碳原子数的正烷烃共存时,5α-雄甾烷更容易被C-14-1菌株通过协同代谢而降解.通气培养48h时,其降解率达到100%;即使在限氧状态下,其降解率也能达到64%.  相似文献   
443.
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察以及对装置缺陷检验与火管材质成分、性能分析,阐述了原油加热炉火管烧损事故发生的起因.分析认为,由于火管金属局部超温引起的,局部超温能够导致金属过烧甚至产生组织相变,能够导致材料力学性能大大降低,当由于局部膨胀所形成的拘束应力、热应力、结构应力与介质压力产生的薄膜应力相叠加所形成的峰值应力高于由于高温...  相似文献   
444.
基于试验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对立式拱顶钢制原油储罐模型进行应变模态试验,考察了模态参数对原油储罐模型损伤程度和损伤位置的识别能力。试验分析表明,罐体结构在损伤位置相同的情况下,损伤程度越大,频率的衰减增大,但相对变化率的变化规律不甚明显;位移振型不能给出损伤的位置信息,振型差曲线可以识别出罐体损伤位置;随着模型内充水高度上升,结构频率呈下降趋势,反映了附加质量和附加阻尼的作用;罐内液体存在对损伤位置识别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45.
原油中的硫化氢会对后续工序产生影响,文章重点研究原油中硫化氢含量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检测范围广,误差小;碘量法操作简便,但存在较大误差;碘量法、激光法、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在检测原油中硫化氢含量之前,均需要吹脱原油样品;而电化学法、气相色谱法可以直接检测原油样品;对传感器的研究是今后热点,但要克服原油腐蚀性、黏稠的问题;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适合一线操作员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