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6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1102篇
安全科学   147篇
废物处理   64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1953篇
基础理论   472篇
污染及防治   466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01.
通过对比实验考察了在罐状批式生物反应装置中由一株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发酵液对蔬菜基质好氧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鼠李糖脂发酵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蔬菜基质的降解(尤其是在降解过程的中期和中后期)。加速的原因可能是鼠李糖脂对基质液相的水分保持功能以及对有机物微粒在液相中的分散加强作用。鼠李糖脂本身在降解过程的末期也基本被分解完全。  相似文献   
902.
不同pH值下对发光菌的毒性及QSAR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11种苯酚类化合物在不同pH下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15minEC50。)。应用两种理化参数logP和pKa对毒性数据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s)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结果表明,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减小,这与不同pH下苯酚类化合物的电离程度有关。相同pH下,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随取代基团的种类、个数及取代位置而不同。苯酚类化合物属于极性麻醉(麻醉Ⅱ型)化合物,毒性可用logP和pKa来联合描述。  相似文献   
903.
生物强化高效油脂处理系统处理餐饮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yako 2000高效油脂处理系统对餐饮污水的除油消臭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该系统的原理和运转方式,并对该工艺在餐饮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04.
从广州某印染厂生化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三株对活性艳红X-3B具有高效脱色作用的真菌,其中菌株HMX-3的脱色能力最强。考察了培养时间、温度、培养方式、pH值以及染料浓度对HMX-3脱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HMX-3对150mg/L X-3B的24h脱色率达65.8%,经60h可使其完全脱色;HMX-3对活性艳红X-3B脱色的最适温度为25℃~35℃,最佳pH值为6~8,且振荡培养较静置培养条件下的脱色率高;随染料浓度的增加,脱色率降低,但对于400mg/L的X-3B在72h时的脱色率可达86.7%。  相似文献   
905.
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高浓度硫酸盐在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着重论述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生态学特性,硫酸盐还原菌对产甲烷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各种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06.
精噁唑禾草灵微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精噁唑禾草灵生产废水排放口处污泥中分离的产碱菌属H(AlcaligenesspH)对精噁唑禾草灵有较好的降解,降解浓度分别为100mg·l1,50mg·l1,25mg·l1的精噁唑禾草灵120h的降解率分别为4576%,6596%,6947%;利用HPLCMS对精噁唑禾草灵的微生物降解产物之一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精噁唑禾草灵水解是产碱菌属H降解精噁唑禾草灵的途径之一,其产物为(R)2[4(6-氯1,3苯并噁唑2基氧)苯氧基]丙酸和乙醇  相似文献   
907.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好氧生物降解产物的GC-MS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上海闵行区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的污泥和上海孙桥农业园区农田表层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两株好氧降解菌株:B16-2(曝气池)和N1(农田),都能够不同程度地降解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n).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好氧生物降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和鉴别.结果表明,两株菌对OPEOn的好氧生物降解都产生了环境雌激素活性物质--辛基酚,从曝气池中分离出的B16-2好氧降解产生了丁基酚聚氧乙烯醚,从仙人掌土壤分离出的N1菌株降解以羟基端EO链的逐渐断裂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08.
不同氮磷比对铜绿微囊藻及附生假单胞菌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迪  肖琳  杨柳燕  马喆  万玉秋 《环境化学》2005,24(6):647-650
以铜绿微囊藻及其附生假单胞菌X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氮磷比对铜绿微囊藻和假单胞菌之间磷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有无附生菌存在,铜绿微囊藻在氮磷比为16:1时,生长情况最好,此时微囊藻能迅速有效地吸收水中的磷,而且附生菌的存在能促进藻的生长.而在氮磷比为4:1时,藻的生长情况最差,在实验后期,藻细胞死亡分解后把一些含磷化合物释放到了水中,附生菌的存在能够加速藻细胞的衰亡和藻体内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909.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形成机理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SBR和优势混合菌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驯化出好氧颗粒污泥,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发现,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经历了细菌增殖、絮状体形成、絮状体聚合、凝絮体形成和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五个阶段;其形成至少有菌丝缠绕、小块污泥互相联合、吸附和连接四种机制。优势混合菌的加入,是好氧颗粒污泥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10.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废弃菌糠活化改性处理含铅废水并回收铅的方法。该专利以废弃菌糠为原料,利用其中含有的丰富的真菌菌丝体、多种代谢产物及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拥有的巨大比表面积和多种引起吸附的官能团吸附铅离子。与此同时,将其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经由一系列化学改性,引入羧基、羟基、醛基、酮基等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