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13篇
安全科学   160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171篇
综合类   1078篇
基础理论   239篇
污染及防治   16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51.
方治国 《环境科学》2010,31(4):1059-1065
以高温厌氧细菌热纤维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LQRI)和嗜热厌氧乙醇菌(Ther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 X514和Thermoanaerobacter pseudoethanolicus39E)为对象,以纤维素为微生物利用的底物,分析了LQRI纯培养和LQRI+Thermoanaerobacter混合培养对纤维素降解、酒精生产及终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LQRI+Thermoanaerobacter混合培养的酒精生产能力和纤维素降解率明显高于LQRI纯培养.在混合培养体系中,LQRI+X514的酒精生产能力明显高于LQRI+39E.培养基中无外源酵母粉条件下,LQRI纯培养酒精最高浓度约为11.5mmol/L,LQRI+X514和LQRI+39E混合培养最高酒精浓度分别约为71mmol/L和36.5mmol/L,相同的底物纤维素浓度条件LQRI+X514和LQRI+39E混合培养酒精浓度分别约为LQRI纯培养的5~11倍和3~5倍,纤维素降解率分别都约为LQRI纯培养的1.5~5.0倍;培养基中0.6%外源酵母粉存在条件下,LQRI纯培养酒精最高浓度约为12.9mmol/L,LQRI+X514和LQRI+39E混合培养最高酒精浓度分别约为263.5mmol/L和143.5mmol/L,相同的底物纤维素浓度条件LQRI+X514和LQRI+39E混合培养酒精浓度分别约为LQRI纯培养的8~22倍和8~12倍,纤维素降解率均约为LQRI纯培养的1.1倍.在5%Solka Floc为底物和0.6%外源酵母粉的条件下,LQRI+X514混合培养酒精浓度最高可达到263.5mmol/L,相当于1.2%(质量浓度)的酒精,LQRI+39E约为143mmol/L.  相似文献   
452.
<正>安全生产既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工作,其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抓"、"落"、"实",持续改进,实现持久稳定。"抓",必须下功夫一要善抓。不同企业、不同时期安全生产有其不同的特点,如果缺乏计划就会思路不清、效果不实。要有清晰的思路,思路清则责任明,责任明则抓得准、抓得狠。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注重  相似文献   
453.
2015年4月9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新疆环科院承担的科技支疆计划项目《餐厨废物分级处理及高效资源化技术研究》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在质询答疑后,经认真讨论,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系统分析了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组分的季节特征、乌鲁木齐典型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特征,通过引进的合作单位清华大学的高温发酵菌剂和反应器,对餐厨废物进行了高温厌氧发酵产碳源、高温好氧  相似文献   
454.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两种不同强制通气方式(罐体内嵌式通气和整体式通气)好氧发酵过程中碳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包括细菌16S r DNA、β-glucosidase、amo A、nxr B1基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比研究了发酵过程中理化参数及堆体中碳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罐体内嵌式通气发酵堆体细菌总量大于整体式通气发酵;罐体内嵌式通气与整体式通气发酵中β-glucosidase基因拷贝数分别在堆肥第7 d与第4 d达到最大值,该数值分别是堆肥第1 d的4.0倍和6.2倍,表明发生了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碳代谢活动剧烈;氨氧化细菌(AOB)在强制通气好氧发酵的高温期含量极少,直至腐熟期才大量积累,导致大量铵态氮转化为氨气造成氮损失;高温对nxr B1基因表达有严重阻碍作用,在腐熟阶段罐体内嵌式通气方式发酵中nxr B1基因优先于整体式通气发酵表达并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455.
为研究发酵床养猪甲烷排放情况,对南京六合猪场发酵床猪舍内CO2和CH4浓度进行测定,通过二氧化碳平衡法,估算了猪场甲烷排放通量,并分析垫料含水率、p H、温度和有机质的变化,探讨其对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舍内CH4和CO2浓度总体上呈升高趋势,CO2平均浓度为894.81 mg/m3,明显低于猪舍环境质量标准推荐的CO2浓度标准(1 500 mg/m3);CH4平均浓度为1.59mg/m3,单只育肥猪平均CH4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122.48~162.09 mg/(h·头)或每标准动物单位排放量711.27~1 199.75 mg/(h·AU)。在不同影响因素中,垫料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舍内甲烷排放量变化的最重要因素(r=0.949,P0.05),有机质含量越高,其甲烷排放潜力越大。  相似文献   
456.
以沈阳市某污水处理厂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在SBR反应器中进行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运行方式的调整及参数的改变,在第33 d培养出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污泥粒径在2~3 mm左右;在一次曝气后增加静置缺氧段,有利于脱氮,系统中COD、NH3-N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3%和92%;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含有大量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系统中污泥状态良好,处理效果好。采用逐步提高生活污水比例的方法对颗粒污泥进行驯化,当生活污水的比例达到100%时,系统出水COD50mg/L,NH3-N5 mg/L,达到GB18918—2002一级A出水标准。  相似文献   
457.
以天津市某污水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污泥在浓缩和好氧发酵前后污泥速效氮磷钾以及污泥中主要重金属含量变化规律。将发酵后的污泥作为肥料与园林土进行混合,发现混合后土壤肥力指标随施肥比例线性升高。结合凤仙花、孔雀草、黑麦草和高羊茅发芽率结果,最佳的施肥比例是20%。在严格监管服务区工矿企业排放水质的基础上,好氧发酵污泥是一种良好的速效肥,适于用作园林绿化的肥料。  相似文献   
458.
文章主要对城市污泥好氧发酵产物用于草坪基质后,对草坪建植指标的影响,包括萌发密度、根重和盖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发酵物对草坪萌发密度和根重无显著影响。盖度指标上,高施用量污泥发酵物表现出显著的提升效应。污泥发酵物的施入对成坪后基质的抗撕裂强度有一定程度降低,但对运输造成的基质完整性并无显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59.
在温度30℃、pH为7、硫氮比为5/3、厌氧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n(NO-3-N)/n(NO-2-N)对荧光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混培养菌同步脱氮除硫影响.随着n(NO-3-N)/n(NO-2-N)减小,荧光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NOx-N去除率逐渐增高,而S2-去除率却依次减少,混培养菌对NOx-N去除效率先增加后趋于平稳.n(NO-3-N)/n(NO-2-N)对混培养菌去除S2-几乎没有影响.荧光假单胞菌能迅速将NO-3-N转化为NO-2-N,但NO-2-N转为N2却相对缓慢,培养液中出现NO-2-N累积;而铜绿假单胞菌将NO-2-N还原N2的能力明显比荧光假单胞菌强,培养液未反应的NOx-N以NO-3-N为主,未出现NO-2-N累积.混培养菌对NOx-N转化的情况介于荧光假单胞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之间.荧光假单胞菌同时获得较高NOx-N、S2-去除的n(NO-3-N)/n(NO-2-N)为5/5,铜绿假单胞菌为10/0,混培养菌为5.0/5.0.混培养菌对NOx-N、S2-的同步去除效果优于单菌株荧光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460.
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推出,对高校本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应为培养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奠定基础。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方法,通过调整学时、强化实践教学、加强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发挥学科优势和注重师资培养等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了新形势下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