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08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扫描电镜技术(SEM/EDX)对北京PM10中的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PM10中的矿物组分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季PM10中的矿物组成种类最多;秋季PM10中的矿物种类最少;在夏季PM10中,矿物的种类有所减少,却有新的物种出现,如NH4Cl、K(NH4)Ca(SO4)2?H2O、As2O3?SO3等.粘土矿物是北京PM10中含量最高的矿物,石英的含量次之,其他依次为方解石、石膏、长石、白云石以及其他矿物颗粒;北京PM10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复合颗粒,颗粒表面常有S、Cl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92.
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可吸入颗粒物逐渐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首要空气污染物,对其研究是当前国际大气化学界的研究热点。纵观国内外有关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进展,主要是围绕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及解析技术、基本特性、采样及分析方法、对人类危害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
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PM10组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可吸入颗粒物PM10成分谱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提出并采用在机动车尾气检测线上采用稀释通道采样器随机采集机动车排出PM10的采样方法。采集了591辆轻、重型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排放PM10,测试并分析了颗粒物的27种组分。数据表明:机动车排放颗粒物PM10中含量丰富的组分为OC、EC、NH+4、NO-3和SO2-4;柴油车排放PM10中OC和EC的质量分数为49.08%,是汽油车(38.38%)的1.3倍,汽油车的OC/EC(2.36)是柴油车(0.78)的3倍;汽油车排放PM10中的二次转化产物(SO42-+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9.37%,是柴油车(3.57%)的5.4倍;汽油车排放NH+4是柴油车的5.3倍。  相似文献   
94.
为了解学校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同时间段内与相应室外大气浓度的关系,对学校图书馆室内外PM2.5和PM10进行了质量浓度监测,并且分析和讨论了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结果显示,室内PM2.5和PM10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6.7~403.5 μg/m3和33.3~537.0 μg/m3,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中细颗粒物占主要部分,并且PM2.5质量浓度与PM10质量浓度趋势基本一致.室外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明显影响室内颗粒物的浓度值,而室内使用空气转换装置和及时的清洁有助于降低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95.
湍流中PM 2.5粒子的热泳沉积是国际上研究热门课题.但目前单纯热泳沉积效率也不过20%左右.依据热泳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湍流方环形双壁冷却式通道.计算表明,该类型通道比一般单管通道有着较高的可吸入颗粒物脱除效率.同时,利用湍流的沉积效率,加上热泳沉积效率,可以达到较高的总泳沉积效率.通过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可吸入颗粒物的脱除效率,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6.
文章利用环境监测资料、FNL资料、GDAS1资料对2014-2019年江苏省可吸入颗粒物爆发式增长污染过程(EGIPM)的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苏省EGIPM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和人为活动有很大关系。时间上呈逐年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复杂多变,无一致性规律。当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及以下时,可吸入颗粒物更易出现爆发式增长。(2)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EGIPM,其污染日持续时间长于首要污染物为PM10的过程。可吸入颗粒物增长速度PMRR10明显高于PMRR2.5。(3)造成EGIPM的4种地面天气形势分别为高压控制型、低压辐合型、冷锋南下型和均压场型。均压场型出现的频率最高,冷锋南下型影响范围最广。(4)不同首要污染物来源不同,PM2.5主要来自中低层近距离输送,PM10主要来自高空远距离沙尘输送。  相似文献   
97.
文章对郴州市区2001-2010年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郴州市区大气污染因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提出了加强节能减排等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8.
采用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采集了60个可吸入颗粒物(PM10)环境样品,并用离子色谱法(IC)对所采集样品中的8种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春季南充城区空气质量良好,PM10中8种水溶性离子浓度大小为SO2-4NO-3Ca2+Na+Cl-K+F-Mg2+。其中SO2-4、NO-3和Ca2+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占总水溶性无机离子(TWSII)的62.4%、23.9%和4.7%。NO-3和SO2-4及Ca2+和Mg2+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燃煤源对PM10的贡献大于机动车移动排放源的贡献;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以NaCl、MgSO4和Mg(NO3)2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9.
Dry deposition velocities and fluxes of PM10during Asian dust events over the Yellow Sea from 2001 to 2007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observation data in Qingdao, China and Jeju, Korea. The dry deposition velocities of PM10 during dust events over the Yellow Sea ranged from 0.19 to 8.17 cm/sec, with an average of 3.38 cm/sec.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PM10during dust events over the Yellow Sea were in the range of 68.5–2647.1 mg/(m2·day), with an average of 545.4 mg/(m2·day), which is 2–1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reported by other studies for both dust and non-dust periods. It was estimated that 2.6 × 1011–48.7 × 1011g dust particles deposit to the Yellow Sea during dust events through dry deposition every year.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in previous studi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ry deposition of PM10over the Yellow Sea during dust events in the years with high frequency of dust could account for a large or overwhelming fraction of the annual total dry deposition. Backward air mass trajectory analysis showed that dust events influenced Jeju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desert regions located in Mongolia and Inner Mongolia, China. There were 119 backward trajectories influenced both Qingdao and Jeju during 15 dust events from 2001 to 2007, accounting for 61.3% of the total trajectories of 194, indicating that Qingdao and Jeju were usually on the same pathway of dust transport downwind from source areas.  相似文献   
100.
隧道工人的PM10职业暴露特征调查分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隧道工人职业健康风险缺乏定量评价方法的现状,借鉴公共环境健康领域暴露评价模型对隧道施工PM10职业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定量评价.设计职业暴露问卷对湖北麻竹高速公路某标段施工中的250名隧道工人进行了调查,并对现场PM10浓度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隧道工人的PM10暴露浓度水平相当高,开挖工、爆破工、支护工、出渣工、二衬工的PM10暴露浓度分别为限值的83倍、18倍、8倍、9倍和9倍;5个工种比较,二衬工日均暴露时间最长,达11.48 h·d-1,能量代谢率最高,达1 067.43 k J·(m2·h)-1,呼吸速率的计算结果显示除二衬工属于重度活动以外,其他4个工种均为中度活动;评价结果显示5个工种均存在健康风险,其中,PM10暴露浓度高是开挖工和爆破工危险系数高的主要原因,而二衬工危险系数高的原因则在于高劳动强度所致的较高的呼吸速率以及较高的日均暴露时间.降低隧道工人PM10健康风险可行的途径是通过配备合适劳动作业的呼吸防护用品从而降低PM10暴露浓度,另外可通过制定相应的职业规范设置合理的劳动年限从而减少持续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