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380篇
基础理论   125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521.
生物监测中叶绿素a浓度与藻类密度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叶绿素a浓度、藻类密度和藻类分类计数等,获取"水华"水体生物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和藻类密度在蓝藻"水华"(微囊藻为优势种)暴发期间存在显著相关,并拟合出了回归直线。且叶绿素a浓度和藻类密度的自然对数比值也与藻类发生和兴衰存在着规律性联系。  相似文献   
522.
用组织研磨、浸泡提取、热浴超声3种提取方法和丙酮、甲醇、乙醇3种提取溶剂,从实验室纯培养微囊藻中提取叶绿素a,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经组织研磨破碎藻细胞后用甲醇提取的效果好于丙酮和乙醇,经浸泡和超声破碎藻细胞后用乙醇的提取效果好于丙酮和甲醇;使用乙醇-热浴超声法在所有的试验组合中获得最佳提取效果,条件为:乙醇温度为50℃-55℃,超声6min-8min后再静置提取5h-6h。  相似文献   
523.
地表水浮游植物叶绿素a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浮游植物叶绿素a测定方法中的丙酮萃取法和热乙醇萃取法.结果表明,应用反复冻融植物细胞的丙酮萃取法对地表水中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萃取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且重复测定的精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524.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逐月对洞庭湖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主要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洞庭湖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洞庭湖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为0.11~8.62 mg/m~3,年均值为(1.89±1.23)mg/m~3,属贫营养;叶绿素a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呈现夏、秋季明显大于冬、春季的规律;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西洞庭湖和东洞庭湖明显大于南洞庭湖。全湖叶绿素a质量浓度与水温、电导率、COD和T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O、NH3-N、TN和TN/T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O-3-N呈显著负相关,与p H和透明度无显著相关性。全湖TN/TP的年均值为28.5,磷可能是洞庭湖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  相似文献   
525.
基于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对叶绿素a测定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单因素重复试验对冻存时间、冻存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细胞破碎方式、萃取剂浓度及萃取混合液提取方式等7方面的测定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为:水样经过抽滤后,置于-25℃低温冰箱中冻存12 h后取出,在常温下加入分析纯丙酮,用力振摇2 min至滤膜充分粉碎后定容到10 m L,静置不超过0.5 h,在离心机内以4 000 r/min的速度离心,取上清液进行比色。  相似文献   
526.
通过将YSI6600V2水质多参数仪测得的叶绿素a值与实验室分光光度法叶绿素a测定值进行比较,分析了YSI6600V2多参数水质监测仪测定叶绿素a的准确性与局限性。结果表明,YSI6600V2测定值多数偏低,且相关性较差。将YSI6600V2测得的蓝藻密度样本分为2类后,相关性得到显著提升。提出了利用蓝藻密度对样本进行分类后,分别进行叶绿素a校正的方法,并说明了此种校正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27.
本研究以松针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制得天然含锌绿色素--叶绿素锌钠,测定了叶绿素锌钠盐的质量指标、吸光度、耐热性、耐光性,并对叶绿素叶绿素锌钠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28.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2005年7月(夏季)和11月(秋季)在长江口及毗邻海域(29°30'32°00'N,123°E以西)进行了2个航次的综合调查.2个航次共鉴定浮游植物345种,包括赤潮种类43种,其中,赤潮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该海域绝对的优势种.浮游植物细胞平均丰度7月(5.48×104cells·L-1)低于11月(2.70×105 cells·L-1),而叶绿素a平均浓度7月(2.34 mg·m-3)高于11月(1.32 mg·m-3).多样性指数(H)均值7月(1.51)高于11月(0.86),均匀度(J)均值7月(0.59)也高于11月(0.34).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块状区域特征,其季节变化主要受海区的流系特征、季风、营养盐、悬浮物等因素的制约,周日变化主要与潮汐、温盐跃层等密切相关.同时,结合历史监测数据(1996~2005年)分析表明,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已经发生改变.长期氮磷比失衡导致甲藻类在浮游植物群落中所占比例大幅攀升,甲藻类赤潮频繁发生.要改善海域环境现状,相对于控制西部陆源污染物的输入量,控制输入的营养盐比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29.
二氧化硫对绿化树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玲  任珺  杜忠 《环境化学》2007,26(5):710-711
利用城市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附、吸收、转移等净化能力来治理大气污染,尤其是近地表大气的混合污染,是近年来国际上正在加强研究和迅速发展的前沿课题.目前,有关大气污染对绿化植物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一些研究者借助模拟实验来探讨大气污染对植物的伤害,大多侧重于植物可见受害症状的描述和程度的等级划分,有些研究也涉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530.
人工介质富集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人工介质富集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及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特性,以及不同水深、水体流速和溶解氧、温度、pH等理化性质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态水体条件下,组合人工介质富集附着生物对于NH4+ -N、TN、TDN、NO3- -N、TP、TDP和PO43- -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90%、45.15%、42.78%、38.13%、76.18%、80.11%和87.02%,藻类叶绿素a(Chl-a)含量则降低了63.53%.随着水深的增加,藻类Chl-a含量下降速度减缓,但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影响不大.随着水体流速的增加,即由静态水体转变为流速为200 L·h-1的动态水体,藻类Chl-a含量降低程度有所增加,TP和TDP去除率也有所增加,其中,静态和动态水体中Chl-a含量分别降低了63.53%和72.17%,TP去除率由76.18%增至85.13%,TDP由80.11%增至83.76%;TN去除率由45.15%降至32.02%,TDN由42.78%降至28.73%;对于NO3- -N,静态对照去除率为38.13%,而动态处理去除效果不佳;而NH4+-N和PO43--P去除率变化不大,NH4+-N由98.90%变为98.59%,PO43--P由87.02%变为86.13%.水体DO、温度、pH等理化性质特别是p(DO)对净化效果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