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53篇
安全科学   28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97篇
综合类   778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为研究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基于网格法在后寨河流域挖掘了2 755个土壤剖面,并采集了22 057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后寨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结果表明:后寨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主要受人为干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的制约。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密度(0~100 cm)总体上呈现以下规律:水田>旱地>经果林地>园地>草地>弃耕地>坡耕地>乔灌木林地>乔木林地>荒地>灌木林地>灌草地。后寨河流域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碳密度为8.70 kg/m2,低于中国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10.83 kg/m2,总有机碳储量为5.39×108 kg。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与管理,可以增大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  相似文献   
12.
依托北京市、廊坊市和保定市高密度的地面空气质量监测、气象要素监测以及PM2.5化学组分监测和后向轨迹分析等手段,对2017年上半年三地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中北京市空气质量较好,保定市较差。分污染物来看,保定市SO2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廊坊市和北京市,颗粒物PM10和PM2.5也呈现保定市最高、北京市最低的规律。从污染物日变化来看,CO、SO2、NO2、PM10和PM2.5呈双峰型分布,O3呈单峰型分布。从区域整体分布规律来看,PM2.5和SO2呈现明显的"南高北低"特征。PM2.5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1—4月燃煤对该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5—6月机动车排放的影响更为凸显。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在2017年上半年到达北京市的气流中有24%来自于北京市南部,且这些气流多为低空传输,表明区域传输对于北京市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宜满 《陕西环境》2001,8(3):21-22
论述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估的内涵与意义,探讨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估的对象、主要内容及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脉冲澄清池在综合废水处理中运行效果的跟踪分析,确定出利用脉冲澄清池补充处理生化后废水(悬浮物、COD_(cr)、BOD_5等)的影响程度,为其在综合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耕地大量被占用,耕地面积迅速减少.但与此同时,我国有关耕地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因此,本文将就进一步保护耕地,完善土地管理立法进行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威 《世界环境》2004,(4):42-45
张威撰写的《美国环境新闻的轨迹及其先锋人物》一文.是一篇美国新闻史的专论。本刊之所以登载,因为他在论述西方新闻发展史的同时,以大量的事实阐述了新闻3-作对人类生存环境关注。以及通过他们所讲的故事,改变了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并因此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各国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岩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2):115-117
环境标准是评价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定依据。标准体系的有效运作依赖于体系中标准的科学性和标准间的协调性,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环境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一些环境标准的宽严程度不适当;环境标准所覆盖的保护范围不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标准的制订缺乏连贯性,环境标准体系之间缺乏相互间的协调和统一,对环境标准体系的调整提出建议:探索制定标准的科学方法;建立健全产品的环境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制定发布机制和后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我国后工业化与产业选择、发展环保产业的基本条件 方面的有关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面向21世纪的环保产业的某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重庆市主城区1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24 h自动连续采样的二氧化氮(NO_2)浓度小时数据,探讨九个主城区大气中NO_2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参数之间的关系和气团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城区大气NO_2浓度全年北碚区达标率较高(76.16%),渝中区达标率低(3.84%),日均浓度呈夏季前下降、夏季后上升的趋势;月均浓度表现为冬季月份浓度高,其次为春季、秋季和夏季月份;周六、周日、周一和周二的浓度均值较高,周三、周四和周五的较低;小时浓度基本呈5:00~11:00和16:00~20:00上升、其余时间段下降的变化趋势;大气NO_2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西北地区(北碚)大气NO_2浓度偏低、渝中区及其附近区域浓度偏高。影响大气中的NO_2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有:气温、降水量、气压、日照和相对湿度;四季气流输送中,春冬季气流轨迹相似,主要源自西部、西北部气流,春季气流轨迹的ρ(NO_2)最高,夏季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重庆市大气的治理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2010~2015年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时间度”和“熵值”法确定时间权重,构建TOWA-GA混合算子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模型.结果表明:6a来,30个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均值为0.837,整体呈好转趋势,但省域间差异明显.通过Theil指数分析发现,省域间总体差异下降了15.91%,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省域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