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0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1922篇
安全科学   266篇
废物处理   250篇
环保管理   604篇
综合类   4190篇
基础理论   303篇
污染及防治   1282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51.
王婷婷  盛昌栋 《环境工程》2021,39(10):110-115,123
针对干化后城镇污水污泥的低温氧化和自加热问题,采用恒温量热分析方法对含水率为10%~70%(干基)的污泥在5个温度(30~70℃)下的低温氧化放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的低温氧化放热主要有3种机制,包括微生物生化氧化、无机成分(Fe/S/O系统)氧化和有机质化学氧化,污泥的低温氧化放热特性是3种机制综合表现的结果,其交叉重叠共同决定了污泥低温下的自加热特性。含水率和环境温度会影响污泥低温氧化放热过程中的各热源贡献并导致主要热源的转变,同时也会影响3种机理各自的放热特性。水分和温度增加都会使污泥的放热增强,即自加热能力变强,从而加大污泥自燃的风险。  相似文献   
952.
953.
通过批次试验对给水厂铝污泥吸附单磷酸腺苷的动力学、热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了初始磷浓度、温度和粒径对单磷酸腺苷(AMP)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性和中性pH条件有利于铝污泥对AMP的吸附,粒径越小,吸附量越大,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粒径1.0~2.0 mm的污泥最适合实际应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铝污泥对单磷酸腺苷的吸附过程,表明吸附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铝污泥对单磷酸腺苷的吸附平衡。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对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铝污泥吸附单磷酸腺苷的过程中有与Al相连的羟基的丢失以及Al—O—P键的增加,这一现象会随着初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加剧,表明铝污泥主要是通过配体交换吸附单磷酸腺苷。  相似文献   
954.
为探讨添加辅料对好氧共堆肥效果的影响,设置分别添加木屑、蘑菇渣、微生物发酵菌和酸化生物质炭进行好氧共堆肥实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以堆体最高温度和>50 ℃天数为基准,得出最佳堆肥质量配比为:污泥66.9%、微生物发酵菌0.1%、木屑20%、蘑菇渣8%和生物质炭5%。该条件下,堆肥第4天,堆体最高温度达到69 ℃,温度高于50 ℃的天数为15 d,满足堆肥无害化指标要求;TKN、TP和TK养分含量较高,分别达到3.76,0.65,1.08 g/kg,发芽指数GI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长,GI值最高达到156%;将堆肥产品用于土壤改良,并通过种植海芋发现经过土壤改良后的荒地,海芋的存活率更高。检测堆肥产品和改良土壤样品浸出液中的重金属浓度均低于1 mg/L,说明堆肥产品中重金属在施用中不易进入自然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55.
956.
电镀污泥是电镀工业中重金属的"汇",在降水的作用下可能向环境释放大量的重金属.本文通过连续浸出实验和动力学拟合探究了电镀污泥中重金属的溶出特性,并分析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迁移转化及淋出行为.结果表明,在淋溶初期,重金属从电镀污泥中大量释放,且土壤中Cr (Ⅵ)、Ni的淋出浓度分别高达0.102、0.222 mg·L-1.淋溶后,表层土壤中Ni、Cu的总量及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均显著增加;由于专性吸附作用,Cu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也大量增加,Cu在土壤中的吸附率高达89.32%~97.67%,降低了其从土壤中的淋出风险.Cr、Ni、Cu更易在红壤中发生吸附并转化为稳定的有机结合态,降低了重金属的潜在迁移性;相应地,电镀污泥中释放的Cr、Ni、Cu在栗钙土中具有较高的淋出风险.  相似文献   
957.
以城市生活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矿渣基改性剂在不同投加量和养护时间条件下对其改性,并通过重金属的稳定效率及形态变化分析和评价污泥中Cr、Cu、Zn、Pb、As和Cd等重金属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随养护时间或投加量的增加,重金属稳定效率不断提升,在养护14 d后,改性剂的投加量为50%时达到最大,其中Cu最高为69.62%,Cr最低为48.68%,且皆在投加量为5%~20%时增长最快.通过对投加量、养护时间和稳定效率回归分析,发现Cu的拟合相关系数最高为0.97,改性剂的掺量与养护时间两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极强,对重金属稳定效率的增加均有显著的影响.此外,污泥改性后Pb和As以残渣态为主;Cu和Cr以可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Zn和Cd以可还原态和可提取态的形式为主.随养护时间或投加量增加,各重金属的残渣态有7%~86%的增加,这表明矿渣基改性剂可有效固化污泥中重金属,使污泥等固体废物再利用.  相似文献   
958.
低温驯化是提高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组合工艺低温脱氮效能和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为探究低温驯化对污泥特性的具体影响,本文从温度敏感性、颗粒外观形态、胞外聚合物(EPS)组成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对中高温培养(30℃)和低温驯化(15℃)PN/A颗粒污泥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反应热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驯化污泥(GL)在低温区(10~20℃)的脱氮性能较中高温培养污泥(GH)有了显著提高,总无机氮去除的表观反应活化能(Ea)降低了28.4%.与GH相比,GL的平均粒径减小了25.8%,EPS含量增长了16.6%,颗粒的沉降性能明显下降.由高通量测序结果可知,GL具有更高的菌群多样性,同时,污泥中好氧氨氧化菌(Nitrosomonas)与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_Kuenenia)的丰度比值(0.04)远小于GH的0.34.这意味着颗粒污泥在低温环境中对慢速生长自养菌仍具有较强的截留能力.上述发现为解析PN/A污泥在低温条件下的自适应机制,推动组合工艺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59.
以污水厂冬季膨胀期污泥(SVI=280 mL·g-1)为对象,研究了臭氧投量对SBR系统污泥沉降性能及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投加臭氧(0.085 g·g-1,以O3/MLSS计)20 d后,菌丝体被打断,SVI降至125 mL·g-1,消除了污泥膨胀,且硝化、除磷效果不受影响.高浓度投加臭氧,污泥的沉降性能反而开始恶化,除磷效率也降至60%左右.进一步研究表明,PS/PN与SVI呈正相关关系(R2=0.9381),可表征污泥的沉降性能;臭氧除打断菌丝体外,还通过改变EPS的含量及组分影响着污泥的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