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27篇 |
免费 | 176篇 |
国内免费 | 46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7篇 |
废物处理 | 74篇 |
环保管理 | 102篇 |
综合类 | 1385篇 |
基础理论 | 223篇 |
污染及防治 | 168篇 |
评价与监测 | 262篇 |
社会与环境 | 38篇 |
灾害及防治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153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149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本文应用模拟生态实验装置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35)S-杀虫双农药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吸收和消失。在水—芜萍(Wolffia arrhiza wimm)—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螺生态系统中,为期20d的蓄积试验表明,芜萍生物积聚率达24.65≥螺(肉1.67)>鱼(肉0.52);鱼体内脏因含未排出的芜萍而其积聚率(4.01)>鳃(1.66)>骨(0.95)>肉(0.52);转入洁水后,鱼体内的~(35)S-杀虫双可因排泄、代谢等原因而消失,残留消失半减期约10d,无生物浓缩。 相似文献
962.
《环境工程》2015,(Z1)
本文以极性非质子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为研究对象,考察DMSO吸收解吸二氧化硫的性能。得出如下结论:DMSO浓度0.1 mol/L时首次吸收容量为1.159 g/L,解吸15 min的首次解吸效率为66.34%;DMSO吸收容量随浓度提高而增加,当浓度由0.1 mol/L提高为2 mol/L时,吸收容量由1.202 g/L增长至1.512 g/L,解吸效率与浓度成负相关;DMSO吸收容量与吸收温度成负相关;在循环吸收解吸实验中,DMSO吸收、解吸量随循环次数增加不断下降,第5次吸收量、解吸量分别为第1次的40.3%、31.5%。综上,DMSO不适宜单独作为吸收剂进行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963.
为了提高化工工艺本质安全性评价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根据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了四元联系数评价模型。模型选用传统的本质安全指标及其分级标准,对各指标进行赋权,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合成工艺路线为例进行实用性验证,最终确定了多条工艺路线的本质安全程度优劣顺序,并明确各自的本质安全程度。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方法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化工工艺路线的本质安全性,可以用于化工工艺路线的优选过程,为工艺安全管理和技术改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64.
煤层气开发项目的高风险制约着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为此,通过对煤层气开发风险因素的分析,基于煤层气开发特征构建由7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风险评价体系。运用离差平方和优化组合熵值法和三角模糊数法所得权重确定指标最佳权重,建立煤层气开发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区块煤层气井为例进行实证评价,结果显示地质资源因素对该地区煤层气开发影响最大,其中渗透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表明:模型能优化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赋权比重,最大化的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能客观合理的表达多指标间的对比差异,对煤层气开发风险进行可靠的定量化评价。为煤层气开发风险的控制和规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5.
准确合理的土壤污染评价方法是进行区域性土壤污染评价的前提.将三角模糊数引入地质累积指数法,结合α-截集技术以及Latin Hypercube抽样(LHS)随机模拟方法对研究区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的5种不同土壤类型(潮土、风沙土、黄绵土、褐土和新积土)分别进行土壤重金属(Cd、Hg、As、Pb和Cr)累积性评价,能够避免因... 相似文献
966.
介绍了原子吸收光度法中的光谱干扰和非光谱干扰,指出标准加入法和分析校准曲线法是消除和减少某些干扰最简单、快速的校准方法。在标准加入法中,当分析曲线呈线性时,表明分析结果可信,当分析曲线不呈线性,表明方法灵敏度随质量浓度变化而变化,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问题。以改变基体的质量浓度和在同一质量浓度的基体溶液中加入不同量的标准两个实验可以验证标准加入法在原子吸收光度法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67.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chromium and arsenate from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by ferrous sulfate: Batch uptake behavi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romium and/or arsenate removal by Fe(II) as a function of pH, Fe(II) dosage and initial Cr(VI)/As(V) ratio were examined in
batch tests. The presence of arsenate reduced the removal e ciency of chromium by Fe(II), while the presence of chrom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emoval e ciency of arsenate by Fe(II) at pH 6–8. In the absence of arsenate, chromium removal by Fe(II) increased to
a maximum with increasing pH from 4 to 7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a further increase in pH. The increment in Fe(II) dosage resulted
in an improvement in chromium removal and the improvement was more remarkable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than that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Chromium removal by Fe(II) was reduced to a larger extent under neutral and alkaline conditions than that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10 mol/L arsenate. The presence of 20 mol/L arsenate slightly improved chromium removal by
Fe(II) at pH 3.9–5.8, but had detrimental e ects at pH 6.7–9.8. Arsenate removal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t pH 4–9 due to the
presence of 10 mol/L chromate at Fe(II) dosages of 20–60 mol/L. Elevating the chromate concentration from 10 to 20 mol/L
resulted in a further improvement in arsenate removal at pH 4.0–4.6 when Fe(II) was dosed at 30–60 mol/L. 相似文献
968.
本文研究了硝酸高氯酸体系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烟尘颗粒物中镉的方法。方法的检测限为3×10-6mg/m3(采样体积10m3)。实际样品测定的相对偏差小于10%,加标回收率大于88% 相似文献
969.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