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359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9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71.
试验采用强化脱氮的A/O工艺对具有我国南部城市河道水典型特征的深圳布吉河道水进行处理,通过添加外碳源(甲醇)提高TN去除效果,并向二沉池出水添加PAC(聚合氯化铝)进行混凝沉淀以降低TP和SS。试验结果表明,单独采用A/O工艺处理河道水,二沉池的出水COD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TN达到二级标准,TP和SS不达标。通过向缺氧段添加甲醇调节C/N可有效降低出水TN,比较C/N分别为2、4、6时的水处理效果,当C/N=4时的二沉池出水TN即可达到一级标准,且C/N=4时的性价比最佳。二沉池出水如再经PAC化学沉淀后,TP、SS均可达到一级标准,TN和COD也较化学沉淀前有所下降。通过添加外碳源强化脱氮的A/O工艺结合化学沉淀法是一种高效、易于维护和管理的河道水异地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72.
该研究探讨了葡萄糖和乙酸钠两种碳源对小球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的生长与产油量的影响,并对小球藻在两种碳源混合培养下的生长与产油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和乙酸钠的浓度对小球藻的生物量和产油量都有较大的影响,最优的浓度分别为15 g/L和20.5 g/L.相对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小球藻,以乙酸钠为碳源的小球藻的生物量与含油量均较低.在混合培养条件下,葡萄糖最先被小球藻吸收利用.图5,表1,参8.  相似文献   
473.
日本cIDF是基于内容数字唯一标识符构建而成的,它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版权保护和信息资源的长期利用等问题。但是我国想要构建自己的数字唯一标识符体系也需要从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cIDF则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构建自己的数字内容唯一标识符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74.
环境因素对六氯苯厌氧降解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如拉  杨小毛  贾晓珊 《生态环境》2010,19(5):1030-1033
在厌氧污泥具备了较好的六氯苯(HCB)降解能力的基础上,采用标准血清瓶实验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初始pH、摇床转速和营养元素等环境因素对厌氧污泥降解HCB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的反应温度为25、30、35和40℃;初始pH为5.0、6.0、7.0和8.0;摇床转速为0和150r·min-1;营养元素有葡萄糖和维生素b12。用HCB浓度随时间的减少来表征微生物对其的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HCB的降解速率有很大影响,适宜温度为35℃左右。初始pH对HCB降解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显示出有随初始pH增大而HCB降解活性增加的趋势。与静置条件相比,一定的混合作用有利于提高HCB的降解活性。有葡萄糖存在条件下,维生素b12对HCB的降解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温度及外加碳源(葡萄糖)是影响HCB厌氧降解活性的重要因素,并推测葡萄糖在HCB降解过程中提供电子供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5.
姚创  刘建新  赵子玲  林国颖  刘晖 《环境工程》2022,40(1):21-26+223
为揭示碳源投加方式对低碳污水氮磷去除影响,采用A2/O系统处理模拟低C/N(C/N为2.0~4.0)污水,分别在污泥回流池、进水端投加碳源,对比研究2种方式条件下的系统氮磷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特点。结果表明:与传统进水端投加碳源方式(阶段Ⅳ)相比,在污泥回流池投加等量碳源(阶段Ⅲ),有利于实现更佳的脱氮除磷效果。阶段Ⅲ的TN、TP去除率分别为54.5%、63.9%,高于阶段Ⅳ的氮、磷去除率(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44.9%、21.7%)。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2种碳源投加方式均改变了微生物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且在污泥回流池投加碳源更有利于优势菌群的富集,该阶段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2.3%)、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1.6%)及生丝菌属(Hyphomicrobium,1.4%)为优势菌属,其比例均高于阶段Ⅳ。  相似文献   
476.
DSF-1菌产生的絮凝剂及处理洗煤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絮凝剂产生菌DSF-1的最适碳源、氮源进行探讨,考察了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粘度、絮凝活性的相互关系。提取、纯化所产絮凝剂,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在洗煤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同时初步探讨了该种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蔗糖与葡萄糖是DSF-1的理想碳源,而无机铵盐类则可作为其氮源;粘度和絮凝活性呈正相关性;DSF-1产生的絮凝剂活性成分可基本判定是阴离子型多糖,当用量为O.5mL 500mg/L时,DSF-1产生的絮凝剂对pH=12.0、50mL 10g/L的模拟洗煤废水处理效果最好,低价( 1, 2)金属阳离子(Ca^2 、Mg^2 、K^ 和Na^ )可以增强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477.
用甲醇、醋酸钠和消化污泥上清液作碳源 ,在序批式模式下进行高浓度硝酸盐的反硝化。实验发现 ,间歇曝气有助于提高反硝化污泥的沉降性能 ,而厌氧条件下 ,污泥的沉降性能差。污泥浓度 4~ 5 g VSS/ L下 ,3种碳源都能有效地进行反硝化。最大硝酸盐去除率为 0 .4 86 g NO3- N/ (g VSS·d)。开始阶段亚硝酸盐浓度增加 ,但用醋酸盐和消化污泥上清液作碳源 ,其浓度最终下降为零。  相似文献   
478.
接种厌氧/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AAO-BCO)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污泥,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序批式(AAO-SBR)系统,重点考察了乙酸盐和丙酸盐配比(1:0,2:1,1:1,1:2和0:1)对反硝化除磷效率的影响,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比了不同配比下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工况下,AAO-SBR系统均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去除和反硝化除磷能力.而当乙酸钠/丙酸钠=1:0时,厌氧阶段在高效利用COD(87.63%)的同时完成聚-β-羟基烷酸(PHAs)的合成(174mgCOD/gMLSS),释磷量高达31.22mg/L;缺氧阶段PO43--P的去除(74%)伴随着NO3--N反硝化(90%),PHAs利用率为72.4%,实现了氮磷的高效去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不同碳源配比影响了微生物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1%~76%)、绿弯菌门(Chloroflexi,1%~26%)、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31%)等占据绝大比例,而乙酸钠、丙酸钠共存时,微生物的多样性较好.当乙酸钠为单一碳源时,系统中聚磷菌(PAOs,21.364%)在与聚糖菌(GAOs,2.317%)的竞争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479.
魏萍  袁林江  陈希  王骞  袁林杰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1):3848-3857
为揭示碳源种类在细菌形成菌胶团中的作用,在好氧批式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以4种有机物作为人工废水中的碳源,培养污水中细菌从完全游离到凝聚为絮体的过程.结果显示,当以小分子有机物(乙酸钠或葡萄糖)和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胨或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时,分别培养大约48 h和24 h即出现直径大于30 μm的絮体.碳源为大分子有机物时,絮体形成过程中絮体的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与多糖比值达到极值所用时间较以小分子有机物为碳源要短.以蛋白胨为例,这些指标在培养开始24 h时即分别达到了最大接触角(64.91°)、最小Zeta电位(9.21 mV)和最大PN/PS值(6.25),但用乙酸钠培养时,达到最大接触角(53.52°)、最小Zeta电位(12.2 mV)和最大PN/PS值(8.03)所需时间为36 h.研究发现,絮体的PN/PS比值与接触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p<0.05),但与Zeta电位绝对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5).大分子有机物作碳源时,细菌EPS中蛋白质的合成相比多糖更快更多,增加了细菌表面EPS的疏水性,从而使细菌个体间静电斥力降低,导致游离细菌易于因搅动和相互碰撞凝聚成团.  相似文献   
480.
农村污水能否有效处理是影响农村经济生态发展的关键问题,地下渗滤系统能有效处理农村污水并在实际中得到广泛运用,但其存在可承受的水力负荷较低、脱氮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性能及脱氮效果,文章选用不同物化性质的填料对地下渗滤系统进行改良,对改良地下渗滤系统中COD、TP、NH_4~+-N、TN的去除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补充碳源、不同水力负荷、不同改良填料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为碳源时对COD、TP、TN平均去除率更高;在系统可抗冲击负荷范围内,提高水力负荷能增强系统的脱氮效果;在改良系统中添加生物基质能在不影响其他污染物去除的情况下,同时增强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