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31.
ITS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总结智能交通系统 (ITS)数据质量控制中所涉及的数据属性 ,提出了ITS数据质量控制算法 :根据阈值理论和交通流理论 ,针对错误数据、丢失数据和不精确数据设计相应的判别规则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其进行修正 ,并提出了针对数据中的不规则时间点的修正算法。在对北京市和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两组不同时间序列的ITS数据进行实践应用后 ,比较质量控制前后的数据特征 ,证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提高数据的精确度。最后 ,对国内外ITS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后的结论和经验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2.
针对矿山井下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降,提出1种结合时序相干系数阈值、振幅离差指数阈值和强度信息阈值的三重阈值法PS点识别方法的PS-InSAR技术。基于哨兵1号A星(Sentinel-1A)的雷达图像,依据三重阈值法识别到淮北市郊一煤矿311工作面采区内重要建筑物和道路的PS点,分别分析开采沉陷阶段的地表沉降活跃期(2018年7月14日—2019年9月7日)和该工作面停采2个月后地表沉陷衰退期(2019年9月7日—2021年1月23日)的动态沉降速率、沉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三重阈值法能筛选出更有效的PS点,可提高PS点识别与PS-InSAR技术监测精度,说明利用三重阈值法识别PS点的PS-InSAR技术监测矿区建筑物及道路安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3.
交通密集水域事故频发,为科学界定水域交通安全系统薄弱环节的安全底限,通过基于脆弱性理论的交通密集水域安全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SD)模型的交通密集水域安全脆弱性影响因素阈值测度方法。以交通密集的长江口南槽航道水域为例,首先根据该水域交通事故案例,基于海事预控理论识别该水域交通安全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然后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构建该水域交通安全脆弱性SD模型,并结合专家咨询确定该水域交通安全脆弱性警级;最后选取关键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评估这些关键因素的脆弱性阈值。结果表明:阈值仿真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的误差绝对值在10%以内,总体符合专业经验认知,表明提出的阈值测度方法合理,可适用于其他交通密集水域,为海事监管部门的交通安全脆弱性动态监测与实时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保障辖区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4.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阈值诊断及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异常有关的15项大气环流指数作为自变量,以旱涝急转指数为因变量,采用非线性非参数的分类与回归树方法(CART)预测旱涝急转成灾的危险性等级。CART不仅能够提取出主要致灾因子,同时可以诊断不同影响阈值条件下,旱涝异常的类型及危险性等级。研究结果显示,夏季和春季北极涛动指数、春季亚洲径向环流指数,以及春季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4项指标是旱涝突变成灾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旱涝急转成灾的危险程度具有很好的表征作用。当夏季北极涛动指数大于1.11时,更容易发生涝转旱事件(危险性等级为1级),而当夏季北极涛动指数小于或等于1.11,同时春季北极涛动指数大于或等于-1.11时,更容易发生旱转涝事件(危险性等级为6级),其他危险性等级的条件也可从模型中直接判读出来。采用2011~2013年的实测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两者非常接近,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的CART方法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致灾的等级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5.
张军泽  陈锡云  岳辉  冯冲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1):2403-2414
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与灌草层变化的阈值效应往往决定着生态恢复工程的成败,若忽视这一效应可能会引发其他生态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建设,填补相关研究空白,研究了典型红壤区自然和人工恢复模式下乔木层和灌草层盖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基于前沿的生态阈值评估框架,利用线性模型和三种阈值模型(包括分段回归模型、阶跃函数模型以及通用模型)评估了不同恢复模式下两种盖度指标之间的阈值效应。模型评估结果的后验分布形式表明:在人工恢复乔木层与灌草层盖度之间存在阈值效应,而在自然恢复模式下则不存在;通过比较各个模型评估结果的精度可知,分段回归模型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利用分段回归模型得出,当前人工恢复样地中乔木层盖度的阈值为42.85%(95%的置信区间为41.57%~44.13%),此时灌草盖度为58.75%,若超过乔木层盖度阈值会使得灌草层盖度开始降低。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红壤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6.
为解决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缺乏深层次利用、监测数据对污染源不能有效预警的状况,对企业日常污水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控预警,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频次分析法,分别确立了在线监控预警的指标体系和污水排放不同警情的阈值范围,并以某化工厂12个月的在线监测数据为案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某化工厂污染源废水中ρ(氰化物)在0~0.50 mg/L之间,其中88.54%的监控数据分布范围为0~0.20 mg/L,均未超过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Ⅱ级标准限值;ρ(CODCr)在3.51~499.17 mg/L之间,其中51.74%的数据分布在>300~400 mg/L之间,接近GB 8978—1996 Ⅲ级标准限值,出水ρ(CODCr)偏高;ρ(NH4+-N)在0~45 mg/L之间,均未超过GB 8978—1996 Ⅱ级标准限值,其中91.13%的数据低于30 mg/L,出水ρ(NH4+-N)较低.对确定的预警阈值方法验证结果表明:①依据权重值的大小最终筛选出氰化物、CODCr及NH4+-N为预警指标.②某化工厂氰化物在排放正常、一般、不正常及极不正常状态对应的阈值范围分别可设为40%频次、30%频次、5%频次及超过5%频次所对应的浓度范围;CODCr和NH4+-N各状态对应阈值浓度范围一致,均为50%频次、40%频次、5%频次及超过5%频次对应的数值.研究显示,基于在线监测数据并结合相关标准、化工企业排污风险特征和化工厂的生产特征及工艺等基本条件,提出利用频次分析法确定化工厂各采样时刻不同警情阈值的方法较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7.
流域水质预警是水质监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可为流域水污染处理提供充足时间和所需信息,有效削减水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国内外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研究进展分别从预警体系目标、预警指标、预警阈值及模拟模型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且对目前国内外典型流域水质预警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目标主要从流域水体功能和水体污染风险2个方面进行考虑;预警指标可分为物化和生物毒性指标2类,生物毒性指标可弥补物化指标的不足,但不能完全替代,二者联合并施是未来预警指标筛选的发展方向;预警阈值的制定依据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水质现状及污染源特征等信息,采用单指标多次报警、多指标联合报警或物化与生物毒性指标联合报警等方式,可提高预警体系的稳定和可靠性;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已有一些成熟应用,但大部分模型依然需要大量的参数和历史数据才能保证准确性,因此对于大型流域难以适用.目前我国还未有国家层面完整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和相关流程在应用,特别是缺乏可靠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未来应从建立典型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着手,集成地方流域成熟应用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逐步完善国家层面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为我国流域水质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8.
为了弥补某石化公司机泵状态监测与分析预警系统阈值报警算法的不足,以传感器所采集海量数据为基础,探索、研究趋势报警算法,从而完善机泵状态监测系统的报警策略,并以该算法的实践与成功案例分析,证明了基于大数据趋势报警策略对机泵设备早期故障与突发故障预警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9.
利用合肥市2015-2018年冬季PM_(2.5)观测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文章综合考虑地面及边界层高度范围内各气象要素作用,针对目前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方法的不足,根据阈值分析筛选预报因子,同时将风向数据转化为对应的八方位上历史污染物浓度均值输入,最后结合BP神经网络对PM_(2.5)浓度进行逐6 h预报。结果表明,所建模型(TA-BP方案)中对PM_(2.5)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高达0.85,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1.31μg/m~3,均方根误差(RMSE)为28.20μg/m~3。阈值分析能够有效筛选与污染物浓度呈非线性关系的气象预报因子和高空预报因子。较BP模型,TA-BP模型的R和一致性指数(IA)分别提升14.12%和8.33%,MAE、平均相对误差(MAPE)和RMSE分别降低22.87%、17.86%和23.78%。同时,与其他不同输入变量模型及线性模型对比结果表明:仅考虑气象因子作用的MTA-BP方案限制了预报模型的准确性,以临近6 h的PM_(2.5)浓度代替各气象因子作用的PTA-BP方案能够实现较好的预报效果,但滞后性严重。另外,综合考虑气象因子与污染因子作用的非线性TA-BP模型要优于线性MSR模型。  相似文献   
140.
为保障蔬菜质量安全,避免重金属Cd污染,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土壤-蔬菜样品224对,分析土壤和蔬菜中的Cd含量,研究不同种类蔬菜对Cd富集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不同种类蔬菜的土壤Cd阈值。结果表明:蔬菜对Cd的富集受土壤Cd含量影响,与其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同时与土壤pH和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各蔬菜可食用部分中Cd的富集系数为0. 001~4. 901,平均值为0. 16。不同种类蔬菜对Cd的富集不同,其富集大小顺序为叶菜类茎菜类根菜类果菜类。利用log-logistic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拟合,并结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中规定的蔬菜中污染物标准限值得到叶菜类、根菜类、茎菜类和果菜类蔬菜对应的土壤阈值分别为0. 25、0. 31、0. 33和0. 5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