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6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超声机械效应致裂煤岩过程中裂纹的萌生、扩展过程及增渗规律仅凭借物理实验无法得到,煤岩破裂能量变化、煤岩应力-应变关系及储层渗透特性变化缺乏深入的研究。结合CT观测及渗透率的气测实验对煤岩破裂声发射、有效声压及声波对煤岩体裂纹扩展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开展了超声机械效应致裂煤岩的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破裂过程应力变化率和煤岩声发射现象具有一致性;有效声压的增大有利于裂纹扩展和贯穿,使煤岩体内部原本互不相通的裂纹裂隙形成了相互贯通的网络,从而提高了煤岩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水力冲孔周围煤体瓦斯运移规律,研究了水力冲孔周围煤体的应力、体积应变和孔径变化规律,建立了蠕变-渗流耦合作用下的水力冲孔周围煤体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揭示了水力冲孔周围煤体渗透率的时空演化规律,阐明了蠕变变形和基质收缩对渗透率的控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冲孔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钻孔周围煤体的渗透率,在空间上煤体渗透率随距离呈负幂函数关系迅速降低(K=2×10-16 r -2.4);在时间上煤体渗透率随抽采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是增加梯度会逐渐降低;水力冲孔周围煤体渗透率的增加主要受到煤的蠕变变形控制,基质收缩效应虽然有利于渗透率的增加,但对渗透率的贡献远小于煤体的蠕变变形;钻孔由于蠕变变形会产生缩孔现象,很容易堵塞抽采通道,此时即使渗透率大幅度的提高,也很难保证抽采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制定相应的防堵孔措施。  相似文献   
63.
针对我国低渗透性煤层增透困难的现状,研发了可控超临界二氧化碳气爆发生装 置,对不同强度的模拟煤体进行了不同温压条件下的超临界CO2气爆实验,结合孔内窥 镜观测和外观测量手段,对爆后宏观裂隙数目和长度等爆破响应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表明:气爆裂纹起裂所需的最小爆破压力与介质的抗拉强度呈指数式增长的关系,主 要是固体材料在动力载荷作用下强度增大引起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气爆后产生宏观裂隙 的数目和累计长度与爆破压力满足Logistic函数关系,是裂隙面积超线性增加所消耗能 量也超线性增加的结果;超临界CO2对温压条件敏感,爆破有降温作用,是良好的物理 爆破原料,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爆破原料的爆破效果优于空气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64.
煤层瓦斯渗透率是瓦斯(煤层气)抽采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渗流模拟-吸附解吸试验装置,研究了型煤煤样在不同围压作用下破碎后卸载轴压围压过程中,以及加载至二次破坏过程中煤样渗透率随应力的变化情况。试验表明:型煤峰值强度后的渗透率较初始状态有所增大,峰值强度后卸载围压和轴压,其渗透率均增大。其后,给煤样固定一个围压加载轴压使煤样发生二次破坏,渗透率先减后增,整体呈U型趋势,且煤样发生二次破坏过程中的渗透率整体上要大于初次破坏过程中的渗透率,通过试验研究为矿井瓦斯抽放和煤层气开采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
输电能力是电网重要性能指标,评估和提升输电能力是电网规划和运行阶段共同关注的重点。约束输电能力的因素众多,针对其中的稳定性约束,提出了输电能力的定义,梳理了约束输电能力的稳定形态及其典型场景,指出了考核标准及适用评估方法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厘清了规划与运行两个阶段输电能力评估结论产生差异的原因;从改善电网固有属性以及提升电网特性认知水平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电网输电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6.
某型机载武器在挂机飞行环境下,出现蒙皮局部共振现象,引起连接铆钉脱落。为了查找引起共振的原因,通过地面试验与挂机飞行试验,对武器主要结构固有振动特性及外界输入激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皮发生局部共振是由于与其支撑部件固有频率特性接近引起共振,而挂机时出现的局部气流扰动,是引起共振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变部件的频率特性避开共振区,可有效避免该类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巢湖悬浮物浓度反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鑫  李云梅  王桥  张红  王彦飞  尹斌  吴传庆  朱利 《环境科学》2010,31(12):2882-2889
根据2009年6月巢湖32个样点实测的遥感反射率、悬浮物浓度、吸收系数及散射系数等数据,分析巢湖水体各组分的吸收、散射等固有光学特性,确定悬浮颗粒物单位散射系数、后向散射概率等固有光学参数,构建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悬浮物浓度反演模型,并利用准同步获取的环境1号卫星CCD影像数据反演巢湖悬浮物浓度.结果表明,555 nm处悬浮颗粒物单位散射系数的平均值为0.48 m2/g,以555 nm为参考波长,建立指数衰减模型对悬浮颗粒物单位散射系数进行参数化,模型的决定系数可以达到0.99;此外,在760~900 nm(Band4)范围内,后向散射概率不具有波长依赖,其值稳定在0.051.利用所得到的表观及固有光学量构建巢湖水体遥感反射率模型,反演巢湖悬浮物浓度,得到实测值与反演值之间的相对误差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平均相对误差为17.25%,由此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反演悬浮物浓度较高的湖泊水体;利用两景环境1号卫星CCD影像数据反演得到的巢湖悬浮物浓度主要在0~100 mg/L之间变化,其中6月13日巢湖悬浮物浓度40 mg/L的水域占到总面积的54.37%,而6月15日巢湖61.62%的水域悬浮物浓度40 mg/L,且这2 d巢湖悬浮物的分布与当时的气候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68.
对含瓦斯煤体的渗透率的有效预测,可为瓦斯抽采和瓦斯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采用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MABC)和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对其进行预测。应用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参数C和g,提高了支持向量机的预测准确性。选取有效应力、瓦斯压力、温度和煤的抗压强度作为影响含煤瓦斯渗透率的主要影响指标,结合实验室测试数据,建立MABC-SVM含煤瓦斯渗透率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可以相对准确有效的对含煤瓦斯渗透率进行预测,为瓦斯渗透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9.
乐俊  奚迪  许毅  陆斌 《环境技术》2015,(2):19-24
针对变压器产品认证标准GB 19212.1(IEC 61558-1)中关于"短路和过载保护"的型式试验项目,研发了一套智能自动测试系统。对于两种类型的非耐短路变压器,即输入保护和输出保护类型,分别给出了系统软硬件配置和详细的测试操作流程。相比传统手动测试方式,该系统的应用可显著减少人员在线时间,同时降低人工测量环节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70.
为模拟页岩气抽采过程中孔隙压力对其吸附特性和渗透特性的影响,通过吸附及多孔弹性理论,建立考虑过剩吸附量的吸附模型,并进一步建立考虑气体传输影响的页岩表观渗透率模型,通过试验数据验证其合理性。结果表明,1)随孔隙压力逐渐升高,页岩过剩吸附量呈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随温度升高,其吸附量呈降低趋势。考虑过剩吸附量和温度修正的吸附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所测结果吻合较好,且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温度下页岩过剩吸附量与孔隙压力的关系。2)页岩气体吸附过程中产生的基质膨胀变形量随孔隙压力升高而升高,且温度较低时的气体吸附变形量大于温度较高时的变形量。3)在有效应力恒定的条件下,CH4和He的表观渗透率随努森数增大而减小。相同孔隙压力条件下,随有效应力升高CH4和He的表观渗透率均呈降低的趋势,且页岩表观渗透率对有效应力的敏感程度随孔隙压力升高而降低。相同有效应力条件下,充入He的页岩表观渗透率均大于充入CH4的页岩表观渗透率。4)构建考虑气体传输和应力耦合作用的页岩表观渗透率模型,模型计算的渗透率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较好地表征不同外应力条件下的页岩表观渗透率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