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29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113篇
综合类   602篇
基础理论   171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微生物修复柴油污染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比较提取的5种降解菌及混合菌修复柴油污染土的能力,利用超声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修复后柴油污染土剩余油浓度进行测定,研究温度、pH、含水率及接种量等对柴油污染土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菌的降解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温度为32℃时,六种组合柴油污染土的降解率均达到最大值;随pH增大,苍白杆菌属的降解率逐渐减小,铜绿假单胞菌的降解率逐渐增加,假单胞菌属、戈登氏菌属和混合菌的降解率先减小后增大,博德特氏菌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随含水率增大,苍白杆菌属和混合菌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假单胞菌属、戈登氏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博德特氏菌属的降解率呈上升趋势;随接种量增大,苍白杆菌属和混合菌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假单胞菌属、戈登氏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博德特氏菌属的降解率先减小后增大。通过对比试验建议使用混合菌修复柴油污染土,并给出了降解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952.
为研究高聚物防渗墙的抗震性能,开展了土石坝高聚物防渗墙和混凝土防渗墙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在调幅分别为0.2g和0.4g El-Centro地震波输入条件下,通过对墙体动应力、超孔隙水压力、动土压力、坝体加速度、坝顶沉降等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试验后的开挖验证,结果发现:强震下高聚物防渗墙的动应力远小于混凝土防渗墙,与坝体加速度响应较为一致,但对动力的传递作用使得下游坝坡承受较大的水平土压力作用。研究表明高聚物防渗墙具有较好的变形协调性及良好的抗震性能,但选用高聚物防渗墙的土石坝应注意下游坝坡的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953.
加筋土挡墙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水利工程、边坡等支挡结构中,筋土界面的动力剪切特性对加筋土挡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重要的影响。采用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了不同剪切频率(1 Hz,2 Hz,3 Hz)和不同竖向压力(50 kPa,100 kPa,150 kPa)条件下粗粒土与格栅界面的循环剪切特性。通过对循环剪切试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得到了筋土界面剪切刚度变化的经验公式,然后编制fish语言将该公式导入FLAC3D软件。通过分析考虑筋土界面剪切刚度变化规律的加筋挡土墙三维计算模型,并与振动台试验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发现了考虑筋土界面刚度软化的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采用验证以后的三维计算模型对地震作用下考虑筋土界面和不考虑筋土界面剪切刚度软化的加筋土挡墙动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筋土界面剪切刚度的软化对地震作用下加筋土挡墙有明显的影响,在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4g时,考虑软化后墙体水平位移比不考虑软化增大了8.8%,加速度放大系数比不考虑软化增大了1.76%,筋材的最大拉力比不考虑软化的减小了6.9%。因此筋土界面的剪切刚度软化对地震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54.
以300 MW机组的电-袋除尘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系统机理的研究,建立烟气参数模型、电除尘器本体结构参数模型、电除尘器运行性能参数模型、袋式除尘器本体结构参数、袋式除尘器运行性能参数模型、电-袋除尘器总除尘效率等一系列相应的仿真数学模型.并在仿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运行仿真软件,可以对系统运行、维护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5.
火电厂除尘技术的发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近几年火电厂燃煤锅炉烟气除尘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动态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为选择适宜除尘技术提供参考。并提出了将电除尘布置在GGH之后,进行低温除尘的建议,由于烟气温度的降低,使烟尘比电阻处于适宜采用电除尘的范围,除尘效率显著提高。这样,利用现有普通电除尘器,不用增加成本,就可以满足烟尘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956.
在通过加速度计拾取地面振动波加速度的时域信息时,如何选择合适材料和形状的土钉,以减少其不利影响极其重要.为选择合适的土钉,制作了钢、铝、PVC、木材4种不同材料和一字形、十字形不同形状的土钉,通过振击试验(原位试验),并辅以数值模拟分析(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各土钉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钉类似于小型隔振器,其接收的信号幅值小于地面直接接收信号幅值;2)钢、铝金属材料响应性表现极为接近,而PVC、木材非金属材料表现则较为接近,总体上金属类材料的土钉接收信号的幅值大于非金属类材料,因此考虑便携性,采用铝材最为合适;3)一字形土钉相对十字形土钉,其对中高频分量具有明显的衰减作用,此外其刚度明显不足,因此采用十字形土钉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957.
由于环保及土地资源保护的迫切需要,泥质岩类软岩开挖粗粒土广泛应用于填方体工程,其蠕变及湿化变形是导致填筑体土工结构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影响山区机场、土石坝及道路铁路路基等设施长期变形及稳定性问题的重要因素.为揭示粗粒土在干燥及浸水环境下的时效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四川红层开挖土石料配置成不同缩尺的粗颗粒土,在模拟竖向加载及侧向约束下,对粗颗粒土干燥与浸水湿化蠕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缩尺下的粗粒土具有不同的级配曲线,等量替代法缩尺模型粗颗粒质量占比最大,混合法缩尺模型粗颗粒质量占比居中,相似级配法缩尺模型粗颗粒质量占比最小;粗粒土干燥蠕变与浸水湿化蠕变特性差别较大,干燥蠕变主要因受力颗粒骨架时效变形引起,浸水湿化蠕变主要因颗粒软化破碎及结构重新排列引起;粗粒土干燥及浸水下时效变形特征与颗粒级配和细颗粒含量等密切相关;粗粒土干燥阶段的变形可采用分三部分的变形模型进行拟合,而浸水阶段的变形可采用广义凯尔文模型拟合,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58.
甲烷胁迫下不同填埋场覆盖土的氧化活性及其菌群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何若  姜晨竞  王静  高青军  沈东升 《环境科学》2008,29(12):3574-3579
对比研究了常规填埋场覆盖材料(粘土)和甲烷胁迫下垃圾生物处理后的材料(垃圾土)的甲烷氧化活性及其菌群结构.结果表明,粘土由于持水能力弱,其含水量较低,随着环境温度、降水等条件的变化,极易结块,从而影响其中甲烷氧化菌的生长;而垃圾土富含有机物,持水力强,空隙率高,有利于甲烷氧化菌的生长和繁殖.暴露于甲烷气流120 d后,垃圾土柱中下层土壤的甲烷氧化潜力达到了11.25~13.48 μmol/(g·h),是相应粘土层甲烷氧化潜力的10.4~24.5倍.土柱上层土壤由于水分蒸发、变干,抑制了其甲烷氧化活性.试验结束时,垃圾土柱甲烷氧化去除率达到了48.3%,是粘土柱的5~6倍.甲烷氧化菌TypeⅠ和TypeⅡ的生物标记物 PLFAs 16:1ω8c和18:1ω8c分析表明,土样的PLFA18:1ω8c含量与其甲烷氧化潜力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9.
采用A/O+硅藻精土强化工艺水处理技术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废水能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8918-2002)一级A标准。与其它生物处理工艺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该工艺已成功地应用于永城市污水处理中心,并获得2008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而生物浮动床(MBBR工艺)+硅藻精土强化工艺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并已成功地应用于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960.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表达了含水率与基质吸力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非饱和土的关键。为了进一步了解土质、初始含水率及土体微观结构等重要因素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分别在恩施地区双龙洞滑坡和杨家山滑坡采集土样,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龙洞滑坡的土样持水能力强于杨家山滑坡;对于同一种土质,初始含水率对开始阶段的脱水速率影响较大;原状土样被扰动破坏后,持水性增强。同时,对于典型的土-水特征曲线分别利用指数衰减函数和Gardner函数进行了拟合,得到了经验函数表达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