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4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1186篇
安全科学   697篇
废物处理   101篇
环保管理   677篇
综合类   3888篇
基础理论   606篇
污染及防治   635篇
评价与监测   103篇
社会与环境   238篇
灾害及防治   14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57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用十分的普遍。因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要比传统污水处理投资少,运行成本低。这在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同时湿地的植物能经常为水体输送氧气,不时增加水体的活性。并控制水体污染,为降解有害物质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2.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为了保证社会的正常用水和安全用水,就需要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处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对于水资源的品质的要求的逐步提升,就对水体处理的技术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只有不断创新现有的水体处理技术,才能够保证水资源的质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此同时,通过人工湿地技术在微污染水体处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微污染水体的质量。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本文中,将具体的对人工湿地技术在微污染水体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73.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湿地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为大家熟知。在湿地保护中涉及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内容是现代环境法的基础,也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湿地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湿地资源的发展。本文将以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点,对如何完善现有的环境评价制度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74.
在原有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基础上,结合目前现有处理构筑物的进、出水水质,按照国家相关污水排放标准,对职工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进行选择、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75.
鄱阳湖典型湿地沉水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沉水植物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关键组分,调查研究沉水植物分布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对于沉水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3年5月初期分别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区域中有沉水植物的25个样地进行群落结构调查,采用系统取样方法对沉水植物进行调查采样并监测水环境因子,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IS软件制作鄱阳湖典型区域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分布图,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广布种,其中蚌湖及白沙湖以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优势种,白沙洲及乐安河龙口段以苦草为优势种,伴生种主要有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菹草(P.crispus)、小茨藻(Najas minor)、大茨藻(N.marina)、刺苦草(V.spinulosa)和水车前(Ottelia alismoides)等。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将研究区沉水植物分为6个群落;5月初大部分沉水植物尚处于生长季初期,生物量相对较低,仅菹草的生物量较大;沉水植物与浮叶植物共存现象明显。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中水深、总磷和溶解氧等因子的系数值较大,第二主成分中pH值、化学需氧量和水体透明度等因子的系数值较大,是影响沉水植物分布的关键因子;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水深、总磷和总氮对苦草和黑藻的影响显著,水体透明度是马来眼子菜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76.
为了解长江口典型滩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根据1980—2010年长江口滩涂湿地演变规律,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Dyna-CLUE模型和CA模型预测2020年长江口3处典型滩涂湿地崇明东滩、南汇边滩以及九段沙在生态保护、现行趋势和围垦加剧3种不同情景下的景观演变。结果表明:到2020年,在生态保护情景、现行趋势情景和围垦加剧情景下,堤外滩涂湿地总面积分别增长56、44 km2以及减少7 km2,其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群落面积比由2010年的36∶38∶26分别变化为2020年的46∶34∶20、38∶38∶24和38∶37∶25。对于崇明东滩、南汇边滩和九段沙而言,生态保护情景下滩涂湿地面积分别增加7、43和6 km2,而现行趋势情景和围垦加剧情景下,滩涂湿地面积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77.
为兼顾火灾中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与效率,使得人员避免遭受火灾风险侵害的同时尽可能节省人员疏散所需时间,提出一种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最优疏散路径决策方法。首先,通过将一个考虑逃逸代价的单目标模型以及一个考虑路径复杂度的单目标模型合并为一个双目标路径规划模型,实现以火灾风险、路径长度及路径复杂度为最终优化目标;然后,以某建筑为例,运用Pyrosim软件进行建筑内火灾模拟,利用本文的最优疏散路径决策方法得到该火灾场景下的最优路径。结果显示:该决策方法可以有效帮助人员避开风险水平较高的区域,同时尽可能降低所选疏散路径的复杂度,验证了该方法用于考虑火灾蔓延对疏散路线影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78.
针对突发性飞沫气溶胶传播类病毒疫情导致的口罩短缺及重复使用问题,基于自主构建的个体防病毒口罩仿真模拟测试系统,以粒径为0~200 nm的NaCl气溶胶替代病毒,在15、50、85 L/min的仿人呼吸流量下,分别测试疫情期间常用的5种口罩的穿透率、吸气阻力和品质因数在8 h内的变化;分别采用热水浸泡、酒精喷洒、高压蒸气、紫外线辐射和高温干燥5种消毒手段,处理上述在85 L/min流量下测试8 h后的5种口罩,比较消毒前后各口罩的穿透率、吸气阻力和品质因数。研究结果表明:在8 h内各口罩的穿透率随测试时长线性上升,吸气阻力缓慢升高,8 h后各N95口罩的过滤效率仍大于95%,吸气阻力也远小于300 Pa,具备重复使用的可能。热水浸泡、酒精喷洒和高压蒸气消毒处理会导致口罩的过滤效率大幅下降,无法保持消毒前的防护性能;而紫外线辐射和高温干燥对各口罩过滤效率和吸气阻力无显著影响,可作为口罩重复使用前的消毒净化手段。  相似文献   
579.
伴随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工作的深入,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治理逐渐成为制约流域水环境改善的关键.同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集中体现,事关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本专栏是国家水专项“分散污水治理课题”团队近年来科研成果的总结,从污水治理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尝试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治理模式决策、“菜单式”工艺组合、设施运维与监管、长效管理等4个方面对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梳理总结,构建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决策支持系统,以期为北运河流域以及其他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80.
基于生物膜序批式反应器(BSBR)工艺,对模拟城市污水中的磷酸盐进行高效去除、回收.实验在探究不同蓄磷量和碳源对反应器效能、磷回收效率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两者的共同作用对厌氧释磷速率和释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低碳源投加(仅厌氧投加200mg·L-1)和低磷进水(10 mg·L-1)工况下,磷回收液浓度随着蓄磷量增加而增大,磷回收液浓度最高可达到225.5 mg·L-1,蓄磷量可达159.6mg·g-1;同时探究了磷回收液浓度与平均磷回收效率间的关系,在以(6±1)d为回收周期的循环下,磷富集液浓度达到(106.6±10)mg·L-1,此时平均磷回收效率为78.62%±2.3%;而且提高3.6倍蓄磷量可提高1.9倍释磷量,较之4倍碳源投加量时的1.79倍释磷量更为高效.因此,本反应器能基于更低碳源投加量获取高浓度磷回收液,从而为未来废水处理厂中磷的回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