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篇 |
环保管理 | 18篇 |
综合类 | 46篇 |
基础理论 | 8篇 |
污染及防治 | 3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30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厘清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其成因对于实现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协同推进“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LWM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基于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效益溢出三个维度对2010—2019年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QAP方法全面揭示和识别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样本考察期内,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各个区域及省域间存在显著差距,粤港澳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黄河流域处于较低水平;(2)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整体差异较大,总体差异随时间推移呈现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3)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总体离散程度呈扩大趋势,京津冀、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呈多级分化状态,黄河流域大体上分化为两极;(4)知识扩散是影响地区绿色低碳创新差异的主导力量,其次为技术转化、生态建设和人才支撑,创新载体与财政支持的影响较弱。在新时代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研究结... 相似文献
22.
中部六省区制造业地理集中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六省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采用Eillison和Glaser设计的公式计算了中部六省区制造业17个行业从2007-2010年间的地理集中指数.通过对地理集中指数的分析发现,中部六省区制造业存在“小范围小幅度集中,大范围大幅度扩散”现象,且集中主要存在于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这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从制造业17个行业扩散大于集中的现象可见,中部六省区目前还处于聚集效应的下降阶段. 相似文献
23.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市作为国家“两型社会”改革试点城市圈之一,又是武汉城市圈的龙头城市,在面临东部产业转移和国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背景下,一方面必须积极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另一方面又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前人的研究,对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三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区位熵分析,并结合武汉城市圈整体产业结构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得出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在各个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相似性的情况,在武汉城市圈面临迎接产业转移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双重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4.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剧增。受经济、社会等诸多驱动因素影响,各地建设用地扩张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有助于理清建设用地扩张的机理,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分为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两个方面,采用基尼系数及基于半对数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方法,考察了2006—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2006—2015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衡量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先升后降,最后稳定于0.3左右;(2)财政赤字率、经济政策执行力、经济增长、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等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具有负向驱动作用;(3)经济增长、财政赤字率、经济政策执行力等三个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区域差异的贡献最大;(4)影响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主导因素不尽相同。为此,应从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等多方面入手,破解城市建设用地过度扩张的困局。 相似文献
25.
工业用地市场是推动长江经济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关键载体,而准确量化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是促进该区域要素合理流动、构筑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布局的客观需要。运用GIS空间分析和Dagum基尼系数法系统考察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揭示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时期内长江经济带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整体上提升,但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具体表现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2)超变密度是长江经济带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差距的主要来源;(3)长江经济带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互动效应,其中财政约束、地方政府间竞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在对我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运用Theil系数等方法对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Theil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区域差异性,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东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差异是导致区域内差异的主要原因;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总量东部地区差异最大、中部最小,人均碳排放西部地区差异最大、东部最小,碳排放强度中部地区差异最大、东部最小;基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碳排放差异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运用聚类分析将全国各省碳排放现状分为优、良、中、差四大类。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转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节能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27.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针对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以后,制造业空间可能存在的变动,在整理和分析调查问卷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专业化指数和基尼系数2种方法来定量分析江苏省21个沿江省级以上开发区空间分工、制造业集聚和转移态势。结果表明:(1)2002~2006年江南沿江开发区通过向江北沿江开发区转移部分传统产业,逐渐形成了江南沿江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心”和江北沿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围”的空间分工格局;(2)江南沿江开发区内部、江北沿江开发区内部尚未形成良好的分工关系;(3)受开发区发展阶段、区域产业政策、本地化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并未发现理论预期的普遍存在的产业集聚现象,仅纺织服装、石化、电力、塑料橡胶等产业呈现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28.
对各类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计划管理是国家环境政策的必然趋势,科学评价区际排污权分配方案的合理性是其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各省区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分配方案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人口的Gini系数法定量评价该方案的合理性.评价结果表明,以人口存量为参考标准,COD排放权分配的基尼系数为0.1643,处于高度平均区间内;SO2排放权分配的基尼系数为0.2277,处于相对平均区间内.总体上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影响两种污染物排放权分配合理性的关键因子不尽相同,影响强度也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9.
30.